佛陀親自告訴你:如何保證絕對往生?

佛陀親自告訴你:如何保證絕對往生?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佛說觀無量壽經》

表面看起來,信、願、行很簡單,實際上也不簡單。對此現在佛門中爭論得很厲害。有些人說:“必須要信、願、行具足才能往生,你不能說僅僅信願就能往生,或者僅僅信就能往生,這都是邪說。”但實際上這是不瞭解淨土法門信、願、行的關係。

或者有一些人堅持說:“信,或者信願,這就能往生,你不能講信、願、行往生。講行就是沒通達淨土真正的含義,並沒有真正的信心,只能生化土。”他過分強調信心了,把“行”丟到一邊了,這樣也不行。

實際上信、願、行三個本來就是不能分的,怎麼能分的開呢?沒有行的信願,就不是真信願;沒有信願的行,也不是三資糧中的行。信、願、行都是在勝解基礎上的,信是勝解信,要在勝解的基礎上;願就是欲心所,也必須在勝解基礎上;行也要在勝解基礎上,這才是真正的信、願、行。

就像蕅益大師所講的“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這時候並沒有講三個,能否往生的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真信切願,而不是一定要行的功夫到了什麼程度才能往生。如果認為一定要行到一定功夫,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那就沒有真正理解淨土法門的信、願、行,沒有真正通達淨土的殊勝法義。

淨土法門跟通途法門不一樣,它有一個極特殊的地方。通途法門一般講究禪定、智慧、斷惑證真,而淨土法門是他力法門,特別講究信願,是靠信願了生死的,不是靠行,這與自力修行比如禪定功夫是不一樣的。這些道理我們要好好思維。

就像印光大師《文鈔》中處處講到的:

唸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印光法師文鈔》復朱德大居士書)

印祖指出,能否往生就看你有沒有信願。有信願,即使沒有一心不亂,甚至唸佛還有妄想,都可以往生。但是如果沒有信願的話,即使得到一心不亂也不得往生。或者你將信將疑,沒有真信切願,那就不一定往生。往生的根本還是在信願上。

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我們看一看身邊大多數唸佛人,都特別注重一句佛號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即使沒有一心不亂,也必須要念到沒有妄想,那麼心中才有安慰,才覺得有點把握。如果沒有唸到一心不亂,他就在心中一直懷疑、擔心:“我這樣能往生嗎?”所以印祖接著就說“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生起這樣的懷疑,那就完全違背真信切願了。疑心生起來,信心就沒有了。

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有些人心中經常存一個懷疑:“怎麼我到現在還沒有唸到一心不亂呢?”有些人唸了幾十年,甚至唸了一輩子,到臨死的時候還在懷疑:“我沒有唸到一心不亂,能否往生看來不好講。”有這樣的念頭就完了。本來你只要不生疑心、深信無疑的話,就能絕對往生。現在自己產生疑心了,結果只能是自己障礙自己往生。

佛陀親自告訴你:如何保證絕對往生?

有決定信就能絕對往生,對於這個道理,現在有些學佛人要麼做夢都沒想到,要麼完全不相信,那真的是沒有辦法了,只能說他對淨土法門沒有真正通達,非常可惜。淨土最殊勝的就是依信願而往生,有決定信就能絕對往生。

這其實並不是後來的祖師大德發明的,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講的。在《觀經》裡面釋迦佛就講到:“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學過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道友就知道,“具三心者,必生彼國”。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是信願行的信;迴向發願心就是信願行的願。至誠心就是真實心,是修飾下面的二心,信願都要真實,是真實的信、真實的願。“三心”實際上就是真信切願。

只要有真信切願,即使不講行,行也肯定會跟上去的。但是講的時候,只要有真信切願,能不能往生呢?有些人說:“後代祖師誰講了也不行,只要佛沒講過,我就不信!”實際上佛講過,在《觀經》裡面就是這樣講的,“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難道你連釋迦佛也懷疑嗎?只可惜有些人連“三心”是什麼都不瞭解,或者解釋得太高。

你如果知道“三心”真實的信願,就是真信切願,而釋迦佛又說“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那就沒有什麼可爭論的了,不應該再去排斥了。

但是,有些甚至是弘揚淨土的人也講:“即使有真信切願,但是沒有唸到一心不亂是不能絕對往生的。”這都是破壞人的信心。說是在弘揚淨土,實際上相當於障礙人的信心,障礙別人往生,非常可惜。

仁禪法師《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講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