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近日,崔永元爆料某女星4天掙6000萬天價片酬引發各路網友紛紛議論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一位88歲的老人在迪拜沙漠種出了水稻!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生活沒有優待我,但我選擇堅持

袁隆平是一位將種植水稻作為自己畢生追求的人,他曾經說過他不是一位科學家,說起來只是一位農學家。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中華民國十九年)出生在一箇舊職工的家庭,袁隆平的童年是在動盪遷徙中度過的,出身不太好的他從來沒有因為家庭原因而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和追求。

1937年,盧溝橋事變,袁隆平一家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徙離開漢口,來到了湖南的桃源鎮。這裡的環境很好,寧謐平和,袁隆平的父親從來就沒有因為外面戰火連天而忽視對他的教育,就這樣,袁隆平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

但是,就在日本的轟炸機出現在這片土地的上空時,袁隆平一家又要飄蕩了,他的學習生涯又要中斷。童年時期的袁隆平換了很多的學校,也受盡了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但是他從沒有放棄過對學習的渴望。

成就不只是機緣巧合而已

在他19歲高中畢業的時候,家裡因為要報考哪所院校而爭論,當時袁隆平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父親要他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但是他對那些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事情完全不感興趣。

想到在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參觀園藝場,發現自己對那些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律很感興趣,於是直截了當、毅然決然的對父母說想要報考農學院,就這樣袁隆平報考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從此就步入了農業的大門。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1953年,袁隆平服從組織上的分配,來到了一處偏遠荒涼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陽安江農校當老師。

1960年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在餓肚子,那是三年困難時期最困難的時候,袁隆平偶然的在試驗田裡發現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於是便萌生了開始進行雜交水稻實驗的大膽想法。袁隆平就在那個偏僻閉塞的小地方開始了自己的研究,他每天都要去試驗田裡觀察,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開始了一邊教書一邊搞研究的生活。

擇一事,做一生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經歷10年的時間,在1974年培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化組合南優2號。

1975年,開始大面積的推廣種植雜交水稻。

1997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產雜交水稻形態模式和選育技術路線,開始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通過一系列的改良研究,2000年實現了第一期大面積示範畝產700公斤的指標,比現有高產雜交稻每畝增產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雲南永勝還創造了畝產高達1137.5公斤的高產新紀錄,第一期超級雜交稻的推廣面積為3000萬畝。

2007年率先在湖南20個縣啟動實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計劃在全國推廣6000萬畝,產出8000萬畝的糧食,等於增加了2000萬畝糧食耕地,可多養活3000多萬人。

2011、2012年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攻關百畝示範分別達畝產926.6公斤、917.7公斤。

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種上雜交稻,所生產的糧食在該在1.5億萬噸,可以多養活4-5億人,每年雜交稻多增產的糧食可以養活7500萬人口。

非洲約有10億人口,因飢餓死亡的人數在400萬以上,現在約有2億人營養不良,處於飢餓與半飢餓的狀態,如果他們引進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吃飯的問題可以得到很好地解決。

創下奇蹟的背後是無數的心酸

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一直到最近的沙漠中種植出水稻,歷經了54年,主要成就有27項,意味著平均兩年就要有一項研究成果出現。

從他獲得第一個獎項開始一直到現在37年,袁隆平總共獲獎25項,幾乎每年都在領獎。

范冰冰4天掙6000萬?這位88歲為國家創千億財富的老人卻無人關注

看到這些成就和榮譽,我們也許會感慨一聲:哇!不愧是我們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但是我們想象不到袁隆平究竟經歷過怎麼樣的困難和挫折。

為了找到做實驗的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袁隆平費勁千辛萬苦找了六年之久,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最後,他帶著科研小組來到了海南島的南紅廣場,終於找到一株花粉敗育的野生稻,袁隆平跳進水溝,小心翼翼的將它挖了出來。之後又歷經磨難,在又經過8年之久,也就是1974年的時候,種子才配置成功,並且通過鑑定,開始準備大量的種植推廣。

包括這次在沙漠裡種水稻,期間要克服的困難有很多,需要創造的環境很苛刻,但是袁隆平從來就沒有過放棄,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一次又一次的改進自己的方案,才能將得到這項震驚中外的科研成果。

生活不是沒有失敗和黑暗,我們要不斷的深入探索,不斷地堅持研究,為了讓生活不再留下遺憾和後悔,我們應該儘可能的抓住一切改變生活的機會。

就像袁隆平說過的:只要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衚衕,你只要堅持下去,他就會達到光明的彼岸。

比起科學家,袁隆平更像是一個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