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時光荏苒 仍用一顆初心迎接世界盃足球盛宴

2014的里約熱內盧猶在昨日,2018的莫斯科已經唱響了世界盃的歡歌。時光荏苒,滄海桑田,當世界杯再一次如約到來,一路相隨陪伴著它的你們,此時此刻的內心還激動嗎?

央視最近每晚熱播的歷屆世界盃官方紀錄片,堪稱是一種絕佳的預熱方式,尤其對於一批60後、70後的中國球迷,那段美好的回憶的確可以穿梭時光。40年前的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是中國人第一次“感知”世界盃。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和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中國球迷可以聽著宋世雄的聲音,盯著黑白電視機的畫面,目睹“法國鐵三角”“巴西三叉戟”“金童”“球王”笑傲綠茵。迄今為止,要讓廣大球迷選擇最經典的世界盃,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盃、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當之無愧。對於很多人來說,也許只有當年那種萬人空巷圍觀電視的熬夜看球,那略顯粗糙的器物和畫面,才更是經典。海南熱帶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大家觀看世界盃已經進入多元時代,電視、電腦、手機、VR直播……各種高科技手段讓世界盃盡顯視覺盛宴,如今人人都能成為“懂球帝”;因為受眾的廣泛,傳播的快捷,世界盃已成為企業商家的營銷平臺。在這個快消時代,大眾的選擇越來越多,世界盃也變得不那麼純粹。但是,我們對個人英雄的崇拜仍無以復加——克魯伊夫、馬拉多納、普拉蒂尼、魯梅尼格、馬特烏斯、萊因克爾、巴喬、羅納爾多、歐文、齊達內、貝克漢姆、梅西、C羅、內馬爾……儘管近年來團隊足球的崛起讓當初馬拉多納、巴喬、羅馬里奧、羅納爾多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越來越罕見,但我們永遠向經典致敬,這種審美情趣從來沒有改變過。

前蘇聯曾在1984年申辦1990年世界盃賽,但最終輸給了意大利。說起我們這個鄰居,你最先想到什麼?伏特加?喀秋莎?套娃?還是彼得大帝?冬宮?紅場?還是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還是《戰爭與和平》?《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靜靜的頓河》……這是世界盃首次來到東歐;首次在高緯度地區舉行;12座球場坐落在3個時區,以至於中國球迷在下午6點就可以觀賽,埃及隊為了參加3場小組賽,需要飛行8520公里;視頻助理裁判也將首次運用於世界盃……不一樣的俄羅斯之夏,終究會在世界盃殿堂中找到屬於它的位置。儘管更多的娛樂消遣方式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那種為足球瘋狂的勁頭,已經不如十幾二十年前,但世界盃依舊是最神聖也是最具情懷的足球殿堂,喝酒擼串徹夜侃球的日子依然會到來,熬更守夜的生活也即將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