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孫勝第一個離開梁山,他看出什麼了嗎?

百變歷史秀

宋江的世界,比較複雜。他既想做一個忠義之人,也想做一個俠義之人。但忠義與俠義之間,隔著一道鴻溝。因之,他以進為退,屢次擊敗官軍進攻,使官軍不敢對他小覷,而暗地裡,也託燕青等人,與李師師聯繫,以從上面來打通朝廷對他的認可,從而實現自己的詔安夢。但他的詔安夢,與梁山眾兄弟的生命理念有著巨大不同,梁山好漢大多數抱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佔山為王,逍遙快活”的草寇觀念,認為人生的極樂就是享受生命在塵世之間,逍遙自在的生活。


但宋江的家國理念(抑或說作者的家國理念),使他明白佔山為寇的生涯,是有違儒家“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思想觀念。他看得比較長遠,也認為草寇沒有出路。為了眾兄弟及他們後代的出路,他就經常以各種伎倆故意透露出自己的“詔安”思想,來試探眾兄弟的口風。但他卻疏忽了一件事,那就是“奸佞當道,忠臣難當”,即使胸有抱負,又能何為?於是,悲劇的生髮自是難免。


而公孫勝是一修煉人,修煉人非常注重生命的理念,對待自然萬物,自是看得比較透徹,並且在為人處世上,也比較淡泊。他遵循道家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從而讓自己在歷劫中提升生命境界。在小說中,雖然他對名欲看得很淡,但由於他是天罡星下凡,命中已經註定好了他的宿命。他是歷劫來了,必然要以自己的人間作為,來歷經各種考驗,從而證對生命,進入道境。而這份歷劫,就是他幫助梁山好漢,成就一番偉業。


還有他們最大的衝突更在於,道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有著天壤之別,儒家是利益的,慾望的;道家是生命的、境界的。所以,他功成名就,隱退修煉,也是自然之中的事了。為此

,站在生命的境界之上,我就覺得,公孫勝絕對是一個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神明的人,他的歸隱,也是他生命的昇華,靈魂的通透。


昊愚堂夜畫

公孫勝,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薊州人氏。曾與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入梁山,擁晁蓋,坐擁梁山第一集團,在晁蓋在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好不自在,且革命理想與晁蓋等人一致。宋江來後,權力漸漸被架空,革命的理想也被虛化,道理不和,路線不一致,導致無法與宋江等人融合,其實第一次公孫勝探母就萌生退意,一個高唐州,為了原來的革命戰友,公孫勝還是回來並肩作戰,也是公孫勝對昔日戰友放心不下的一種道家人的表現。

公孫勝是一個道家人,也是一個既懂政治又懂軍事的人,眼看宋王朝腐朽敗落,宋江執意招安,而自己對宋江的做法完全不滿的狀況下,第二次脫離梁山返回二仙山跟隨羅仙人繼續深造。我們就脫離梁山的公孫勝列三點原因:

第一:公孫勝梁山四哥地位已被架空,認為沒必要留下。


第二:宋江的政治線與公孫勝的革命理想不一致。

第三:徵遼成功後,梁山已到鼎盛頂峰,此時隱退正是時機,也有藉口脫離

公孫勝的足智多謀與吳用比兩回事,公孫勝是更懂政治的又嫉惡如仇的人,吳用則一心安好,得過且過的人!這點深讀《水滸》的人應該能懂!


湖南大羽



梁山大聚義後,公孫勝第一個離開梁山,他這樣做有很多原因,個人分析如下:

第一個原因:公孫勝為出家人

公孫勝為道法高超的出家人,最早和晁蓋等人智取生辰崗為的是截取貪官的贓物,也算劫富濟貧,除暴安良!但畢竟他是出家人,見不得打打殺殺,尤其是梁山後期入夥的人,如李逵殺人如麻,連小孩子都不放過,再有軍師吳用每次用的基本都是毒計,損陰喪德!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做人理念不同,再有其他人每天吃肉喝酒,生活理念也不同,所以造成公孫勝無法融入梁山,只能離開!



第二個原因:梁山人員成員太雜

剛開始梁山的人可以稱為好漢或英雄,很多人都是被官府欺壓的良民,而後來又加入許多山大王,如好喝色的王英,欺負良家婦女的周通,殺人不眨眼的燕順和李逵,小偷小摸的時遷等等,指望這些人去替天行道?他們不欺負和屠殺老百姓就不錯了!和這些人待在一起,公孫勝如何修行自己的道行!



第三個原因:看不慣宋江的做法

公孫勝本領很大,他和晁蓋交情不錯,但他很瞭解宋江的為人,看著宋江收買的很多人心,宋江的弟弟宋清,徒弟孔明孔亮,鐵哥們雷橫,朱恫,李逵,花榮等先後上山,宋江的實力和威望遠遠超過晁蓋,而晁蓋只有阮氏三兄弟,劉唐,林沖等人,時間一長晁蓋首領在職將不保,到時晁蓋下場回恨慘,為了不看到這一幕,公孫勝等宋江上山後就直接離開了!



總體來說,公孫勝做為出家人,不能也不會融入梁山中去,他看到梁山的前景不好,只能假裝雲遊天下而離開梁山,等有事再回來幫忙!


看歷史說古今

公孫勝是主動參加智劫生辰綱一事的。這可以證明他對當時朝庭是抱有不滿和山反抗情緒的。有人據此,認為公孫勝首先離開梁山,是對宋江招安路線不滿意,所以才離去的。但這種說法,實在論據不足。因為梁山絕大部分人,是因為對朝庭不滿和憎惡才上梁山的。對招安一事不滿和反對者大有人在,但最終還是全夥受招安(包括公孫勝),一齊跟著宋江去東討西殺,衝鋒陷陣。這說明了什麼?

公孫勝一直是半道半凡,半仙半人的。他是農民起義隊伍中一個類型。他和魯智深武松不同,魯智深和武松都是被迫而為的假僧人,而公孫勝是真道士。他身在梁山,卻時時思念修道的山林。他最終先離開,是必然的結果。不能因此就否定宋江。


WM曉奇

宋江毒辣奸詐

賺朱仝上山,命李逵殺小衙內。雷橫說:兄長,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將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曉。

李逵聽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幹我屁事!”

晁蓋恩怨分明

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百姓撞著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裡去。晁蓋便挺朴刀叫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那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晁蓋第一次見李逵就說不幹百姓事,休要傷人。然而李逵卻最受宋江喜歡。

公孫勝作為一個出家人最忌濫殺,他出山也是仰慕晁蓋為人,第一次出場就說了。


漁耕樵讀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生活。

公孫勝,號入雲龍,天閒星。水滸水泊梁山排名第四。

公孫勝,在聽說了梁中書為岳父蔡京過壽,送十萬生辰綱,公孫勝找到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劉唐,白勝。劫走了生辰綱。後消息走漏,宋江報信,晁蓋等投奔水泊梁山,林沖殺了王倫。推舉晁蓋做了第一把交椅。後宋江因此事牽連。最後也上了梁山。

後來宋江受朝廷招安,公孫勝隨宋江伐遼,打田虎,討伐王慶。立下很多功勞,打完王慶,公孫勝就辭告眾好漢,自己雲遊四方了。也許公孫勝知道梁山沒有好下場,本身就是道家,對紅塵本就看透了,不如自由自在的退隱山林,修行仙道,遠離塵世。


金多多賊蓋

不請自來客。

不是公孫勝看出來了什麼,而是他師父羅真人早已預見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


早早吧徒弟弄回來傳他道法。

這一點和魯智深師父智真長老一樣。

否則公孫勝也劫數難逃。

整部書裡,也就公孫勝與魯智深結局好。


紫雲觀濤

公孫勝是修行之人,相比睿智一些。

他也知道,朝廷招安梁山,估計是用梁山當炮灰,既然勸不明白宋江,也沒有什麼別的前途,剛好利用招安後洗白身份這個機會,離開梁山,獨善其身,也是一個好選擇。

說實話,在那時候,這是最好的出路。


辰州觀海

道人公孫勝,外號入雲龍,道法高深,得師父羅真人真傳。當初晁蓋,公孫勝,吳用等七人智取生辰綱,遭官府通緝,投奔梁山。宋江上梁山後,公孫勝為梁山建立不朽功勳,大破高塘州高廉妖法,旗開得勝,梁山一百零八將齊聚後,功德圓滿。宋江,吳用,盧俊義一貨,極力向朝廷招安,公孫勝原本道人與世無爭,看清了宋江等人為朝廷賣命的險惡用心,不與他們為伍,也不想為朝廷效力。羅真人悟得得天機,自然不會讓徒弟再趟渾水,公孫勝遂得師父法旨,離梁山遠去,歸隱山林。


秋雨夜思3

公孫勝是個聰明人,看到梁山兄弟這樣發展下去,也成不了大業,朝廷將他們列入土匪,要剿滅他們,他們只能躲躲藏,被長期圍困在梁山中,又沒有實力推翻朝廷,這樣長期打打殺殺又危險,又沒有出路,他是道士出生,選擇離開梁山,尋找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待在梁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