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有些事情也確實巧,上星期我在成都的毛邊書局見到傅天斌時,他正忙著完成桃蹊書院的手續。他告訴我說,自己苦心經營毛邊書局已達二十年之久,故近期將有個大的轉變,那就是將他的毛邊書局與相關部門合作,共同創建有一定公益性質的書院。

傅天斌告訴我,這件事已經談了一段時間,但因為各方面的問題,一直未曾有實質性進展。而今天他在跟相關部門的幾位領導做最後的確認,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旦談不成他還有另外的預案。我在三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傅天斌時不時地就會接到關於此事的電話,可見他對這件事十分認真。我們在採訪完畢後,跟成都作家、愛書人朱曉劍共進晚餐時仍然在談論著這個話題。我勸慰傅天斌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確實是非人力所堪,對於這件事,盡力即可。然傅天斌告訴我,社區書院並不好做,之前一些大的書業零售機構也做過這樣的事情,他舉出了言幾又書店搞社區書店不成功的案例,但他覺得這是未來的方向,所以他一定要促成這件事。

2018年3月14日,這天我正在寫本篇文章,無意間看到今天的《成都日報》“錦觀新聞”版的最新推送——“民間藏書樓搬進街道文化中心,10萬冊藏書免費與書友共享”。而其內容則是今日毛邊書局與成都成華區桃蹊路街道共同舉行了“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合作簽約儀式”。而正面的文字則是對毛邊書局的簡介,本報導最後稱:“目前,項目正加緊進行裝修設計,預計6月底完成並對市民開放。屆時,位於怡福路300號佔地約1千多平方米的桃蹊書院將為轄區居民帶來全新文化體驗。”

看到這篇報導,我為傅天斌大感高興,他用行動詮釋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俗語。真期待著幾個月後有機會再去成都,去見證毛邊書局的化繭成蝶。

我跟毛邊書局的交往頗為奇特,在我的印象中此書局原辦在湖北十堰市。二十年前,網絡購書還未興起,愛書人的得書渠道基本上是新舊書店。而十堰市的新貨書店卻開辦起了一家郵購書店,並且還時不時地寄來該店所辦的刊物,這股新風讓人大感新奇。雖然說,該店所售之書並非我需要的專題,但我還是忍不住從那裡買過幾本書。具體的書名已經回憶不起,但毛邊書局以及傅天斌的名字卻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裡。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毛邊書局處在居民樓的一層

後來,聽聞到毛邊書局搬到了成都,而自此之後,我與該局沒有再聯繫,只是去年的民間讀書年會上,我第一次見到了書局主人傅天斌先生。因為在年會期間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得太密,使我無暇與傅先生聊天寒喧。本次到成都尋訪之前,我特意向株洲的舒凡女史索得傅天斌的聯繫方式。2018年3月7日,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下午想去參觀毛邊書局。傅先生說他正在外面辦事情,而後與我約定了一個到達時間。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傅天斌帶我進入了小區之內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我看不到毛邊書局招牌,傅天斌順手指向此窗

雖然有具體的地址,但實際上毛邊書局並不好找,他給我的地址是成都市清溪東路80號2棟3單元1樓。然而80號卻是一家一家的門面房,既有小型超市也有食品店和時裝店,惟獨看不到書店。無奈我只好再次打電話給傅天斌,他指導一番,我依然不得要領。於是他讓我稍等,幾分鐘後他來到了我所站之地,帶我走進一個居民小區。我反問他,既然是在小區之內,為何他給我的地址中不寫上小區名稱。他說本小區只有三棟樓,所以沒有名稱。這讓我想起騰訊公微號中的那句廣告語:“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看來這個小區沒有品牌意識。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真不明白,為什麼把招牌做得這麼小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也是出自流沙河先生之手

我在小區之內邊走邊探看,一路上沒有毛邊書局的指示牌,而傅天斌指著某棟樓一樓的一家露臺封窗說,毛邊書局的招牌在這裡。果真順其手所指的方向,看到了毛邊書局的招牌。這個招牌出自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之手,然招牌之小僅比一條香菸略大一點點。而今的商業行為,使得很多小商店的招牌大過其營業面積,而毛邊書局則反其道而行之。我本想向傅先生請教這是怎樣的心態,而他轉身帶我入門,一走入房間,撲面而來的書籍讓我忘記了這個話題。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過道之窄只能錯身而過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每間房屋內的狀況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王稼句先生也給這裡寫了匾額

11個約兩米多的書架分別置於各個房間,拐角或者旮旯的空間裡,也被見縫插針地齊起一摞書。雖然房間總面積近120平米,但感覺空間已快被這大量的書籍撐爆。移步在位於書架間只容一人通過的空隙裡,更像是身處於參天的“書”林。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整齊的排列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證照齊全

更為難得者,毛邊書局沒有舊書店的那種積塵。傅天斌告訴我,他所收到的舊書每一冊都經過清理,為了防備這些書籍吸附更多的味道,他在這裡不開火不做飯。去年有臺灣的舊書界朋友來此參觀,他們順手摸一些書,竟然沒有摸到灰塵,故這些同道感慨於傅天斌的勤快。另外的一個特色,則是這裡的書擺放得都很齊整,這與其他的舊書店略顯不同。

雖然空間緊張,傅天斌還是在自己的寫字檯前擺上了一個小小的茶臺。看來喝茶這件事,在成都人這裡也不可忽略,而我跟傅天斌的訪談就坐在這小桌之上。

其實,以前我就聽說過傅天斌跟成都藏書人和作家龔明德先生是親戚關係,但具體的情形我卻並不瞭解。傅天斌告訴我,龔明德就是自己的親舅舅。除了明德先生之外,他的另外幾個舅舅也都是讀書和教書之人。正因為是這樣的原因,故傅天斌在少年上學之時,每到放假家裡人都會把他打發到外公外婆家去讀書,因為那裡有許多的書。按照俗理,傅天斌去外公外婆家時都會背上一袋米,還會拎上一籃雞蛋,而後在那裡住一個假期。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書叢中的亮色

幾位舅舅對他們這位外甥也的確用心,他們教給傅天斌如何讀書,但傅先生年幼之時好動喜玩,無法長時期集中精力讀書,於是舅舅就發明了一種方式:他們給傅天斌一個木夾子,讓他讀到哪裡就把這個夾子夾在書中那一頁,而後有空時以此為標誌進行抽查。這種做法讓傅天斌很無奈,於是他就想了個妙招,那就是把夾子藏起來,由此而讓書上沒有記號。雖然如此,但傅天斌也明確地說,他對書的感情就是從那個時段建立起來的,並且通過那一段的讀書,也讓他豐富了知識。

1992年,傅天斌到湖北當地的農科所參加了工作,而這項工作讓他學會了園林和種植。雖然這個行當更容易掙錢養家,但傅天斌還是找不到自己的愛好歸宿,他還是覺得自己對書最有感覺。此後,他又換了幾個工作,依然難令其愜意。於是他就想起了在成都某出版社工作的大舅龔明德,為此他辭掉工作來到了成都。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不知道擺得這麼整齊,是不是一種強迫症

但那個時候找工作並不容易,他先是到一家糧店上班,而晚上或者休息天的空餘時間,他都跟著龔明德去淘書,這也讓他發覺,自己對書的摯愛與日俱增。為了更多的學得書的知識,他在成都參加了自學考試,所學乃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之後,傅天斌還是想到跟書有關的單位去工作,於是在1996年底,舅舅龔明德把他介紹到了十堰新華書店。那時該店的總經理兼書記是黃成勇先生,黃先生與龔明德是朋友,於是龔先生寫了張紙條交給傅天斌,讓他拿著這個紙條去見黃成勇。

黃先生果真買龔明德的面子,他將傅天斌安排在店內工作,而黃先生本人也是一位愛書者,所以他很快發現傅天斌很懂書,於是他就派傅天斌到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開了一間門市部。這間書店當時叫汽院分店,再後來當地新華書店又建起了圖書中心,而傅天斌又到中心去經營圖書。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曲折前行

傅天斌將自己的書店,取名為毛邊書局,這不難看出他對毛邊書的熱愛。毛邊書,就是印刷的書裝訂後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頁與頁相連,看書時,需要用裁紙刀裁開來看。另外,在書的“天”“地”及四周,要多留空白。這是一種別具情趣的裝幀方法,起源於歐洲,盛行於法國,之後流傳到我國。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胖子禁入

這段話是對毛邊本的特色作了小小的概括,而關於傅天斌為何有了這樣的偏好,該文中又寫道:“1997年,還在湖北十堰市新華書店上班的傅天斌,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批毛邊書,郵購獲得了幾本民國版的《幻州》雜誌毛邊書。‘記得每本人民幣幾十塊錢,書品近乎完品。還購得章衣萍和周作人的民國版著作,價格都不超過百元一本。’這些書要是放在現在,每本都價值超過1000元了。1998年書店總經理決定讓傅天斌負責開闢一個毛邊書的特色服務窗口,毛邊書局就這樣創立了。2002年傅天斌離開湖北來成都追尋愛情,也把毛邊書局的名字一併帶過來。”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雙層排列方式不同

關於傅天斌在十堰新華書店開辦毛邊書局的時間,我在中新網上查得何浠、魏堯所寫《成都現“淘書達人”,20年流通舊書100萬冊》一文,該文中稱:“1998年,他負責的書店開設了毛邊書窗口,他自己也迷上了這種別緻的書籍,還特意花費數百元人民幣,購買了民國時期的紅木裁紙刀。”

傅天斌毛邊書局:廿年持守,今得正果(上)韋力撰

洗手間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