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43篇原創首發文章

最近“圖鑑”這個詞挺火的,其意思是全面、系統、準確地用圖文形式記述上年度事物運動、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資料性工具書。引申為對某一個事物的全面介紹。

過去,我們更多的關注互聯網行業的宏觀發展。其實,有時候從內部看一個事物可能更加深刻。比如,如果從內部組織結構看互聯網企業,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這個行業的不同之處。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

簡單而言,互聯網企業一般是“1+4+1”組織結構。第一個“1”是老大——CEO,“4”是支撐互聯網企業的4個主要部門——產品設計、技術實現、市場、運營維護;第二個“1”是辦公服務,包括人力、財務、行政、公關等。

CEO不必多說,四個支撐部門解釋一下:

  • 第一個是產品部門——產品設計。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告訴公司應當生產什麼產品、提供哪些服務,並配合技術部門完成產品的最終呈現。互聯網公司好的產品經理一將難求。一方面他要能夠了解市場變化行情,另一方面他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將這些需求轉化為技術工程師們理解的具體產品,這通常需要一些軟件工具來呈現,比如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技能是使用軟件工具繪製“原型圖”。廣泛的產品部門還包括: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等等。其中設計師包括: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設計,美工)、UE(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等。
  • 第二個支撐部門是技術部門——生產者(製造者)。從互聯網產品開發流程上看,技術部門分為構架師、前端工程師、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運維工程師。從字面意思上也比較好理解,構架師設計系統構架,確保產品穩定性,然後,工程師開始進行開發、測試、運營維護。如果從技術語言上看,不同的互聯網企業、不同的互聯網行業會偏愛不同的技術語言,比如對於機器交互速度有要求的,偏愛於C++語言;要求網頁端快速界面呈現的,偏愛於PHP語言;介於上述兩者之間的,樂於使用JAVA語言。
  • 第三個是市場部——如何更好地賣產品。這個部門在互聯網公司裡差異較大。有的互聯網公司有具體的產品,例如某種軟件,那麼市場部就是負責銷售產品,包括面向一般客戶(銷售),面向大客戶(即商務BD),面向特殊用戶(即渠道)。對於平臺型互聯網公司,大部分是廣告收入,那麼市場部的最重要組成部門就是廣告部,以及面向特殊投放需求的B型用戶。
  • 第四個是運營維護部——如何更好地吸引用戶(拉新、留存、促活)。
    這個部門應該是互聯網行業最為特殊的一個部門。拉新,即帶來新用戶,策劃某類活動、傳播事件,帶來新的用戶;留存,既確保用戶能夠更長久地使用產品;促活,即促進用戶活躍度,採用的方式通常是藉助各類媒體、工具、平臺進行宣傳。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除了上述四個支撐部門外,還有一個服務部門是辦公部門:人力、行政、財務等。這點與傳統行業差別不大。只不過互聯網人才的跳槽率相對較高,人事行政的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企業內部結構的組合與演變

互聯網公司的結構是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而逐步演變的,從最初的創業型,到最後的領頭羊,形成了非常複雜的內部體系。

  • 初創型公司:通常3-5個人的初創公司標配需要至少3個職能:技術、產品、市場。CEO自己可以同時兼任技術和產品,但為其支撐的必須要有市場和產品設計(美工)。這時候的公司往往一人兼任多種職能。行政部門則完全採取外包形式。
  • 成長型公司:通常30-50人的公司,職能會相對完善,產品、技術、市場、運維均會匹配,其中以技術團隊為主(一方面是由於小規模公司產品變化較快,需要技術支撐;另一方面是技術團隊是生產者,不來生產,何談利潤);產品、市場、運維相對來說處於輔助地位,一般完成老闆的需求,就是產品、市場、運維的工作需求。
  • 小標杆公司:通常100-300人的公司,職能會更加完整。特別是技術部門可能拆分成不同的技術方向團隊,有了具有一定自主權和話語權的產品部門,有了比較重要的市場部門和運維部門;行政體系也相對完整,有獨立的財務、人事,並匹配了公共關係部門(GR、PR)。
  • 超大型領頭公司:行業的標杆企業,則會進一步細分。在技術部門中演化出獨立的研發機構,研發機構不是以現在的用戶需求為導向開發即時產品,而是以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潛在需求為導向,研發新產品;在產品部門中,演化出戰略需求研究部門、戰略規劃部門;在運營維護部門中,演化出對用戶體系與數據的深度挖掘的部門;在行政部門中,演化出知識產權部門、法務部門等,用來為創新和知識產權保駕護航。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幾個有趣的問題

2017年,web設計師Manu Cornet在博客上畫了一幅美國科技公司的組織構架圖。在他筆下,亞馬遜等級森嚴且有序;谷歌結構清晰,產品和部門之間卻相互交錯且混亂;Facebook架構分散,就像一張散開的網絡;微軟內部各自佔山為王,軍閥作風深入骨髓;蘋果一個人說了算,而那個人路人皆知;龐大的甲骨文,臃腫的法務部顯然要比工程部門更加重要。這組圖形很快風靡網絡,從中可見關注科技企業內部組織構架,可以反映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創新關聯問題。對於國內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而言,同樣有幾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思考: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第一,是不是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有研發活動?或者說是不是互聯網企業技術人員從事的活動均可以稱之為研發活動?根據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定義,研發活動是指為增加知識總量(包括人類、文化和社會方面的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造新的應用而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工作。研發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弱對應性、支出數額大、外部性、政府支持等特點。而互聯網公司中,部分技術體現為開發特點,即圍繞既定目標進行“生產”活動。

第二,為什麼互聯網企業會有如此重要的運營維護部門?對於傳統行業而言,幾乎很少人明白運維部門的意思。通常在市場部門或行政部門中,有幾個人負責策劃一些活動,用來吸引顧客。但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運維部門是相對獨立的。其原因是,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是B2C模式,既面向許多散戶。為了吸引大量的用戶,需要有計劃、相對密集地組織各類線上、線下活動,從而實現吸引用戶、留住用戶、激發用戶活躍度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講,源於互聯網企業融資評估標準與模式,運維部門的作用與銷售部門的作用類似。

第三,國內科技企業壯大之後更多地體現為哪種關係?他們都是有利於創新的麼?基於美國科技公司的構架圖,國內也有人繪製了一張BAT等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構架圖。國內科技公司究竟是蘋果式(一人核心制),還是亞馬遜式(等級森嚴制),或者是部門佔山為王式?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對互聯網公司的內部解構,不是用來說明哪個部門重要,哪個部門不重要。從公司整體發展而言,沒有不重要的部門。包括行政部門,包括不賺錢只花錢的戰略部門。然而,事實可能事與願違,無論在何種體系內,賺錢的、生產產品的部門地位似乎永遠都高人一等。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 作者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主要方向是區域經濟及相關經濟現象的解析。
  • 互聯網人:你又準備跳槽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互聯網企業內部結構圖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