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51篇原創首發文章

上週四、週五,金融開放、理財收益率、去槓桿、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等關鍵詞再度刷爆朋友圈,而這都出自於第十屆陸家嘴論壇。

為時兩天的會議,上海市核心領導人、“一行兩會”一二把手、各大金融機構一把手悉數到場。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各大領導頻爆金句

儘管談論的是正經問題,但本屆陸家嘴論壇“笑點”不斷。

先是易綱行長在談完支持小微企業後,還惦記著“拜託”起初寄望於聽貨幣政策展望的媒體朋友要多多報道。可見在如今融資成本攀升、去槓桿持續的背景下,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正愈發成為政策的焦點。

再是“很高興時隔六年再次參加這個論壇,上次我參會講了什麼現在都忘了”的郭樹清。他還接著補充,“但我記得說過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是很有條件的。為什麼呢?因為上海勤勉敬業、誠信友善,這是金融發展的必要條件。”

他在正式發言前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沒想到這個話傳到北京,北京的同志不高興了。這是什麼意思?證監會主席(2012年郭樹清參會的身份)說上海人勤勉敬業、誠信友善,那麼我們北京人勤勞勇敢、熱情好客,怎麼就不能做金融中心呢?我當時舉了例子,說上海出租車司機服務態度好,而且不帶你繞路,後來他們說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也很好。”

當然,刷屏最猛的還是郭樹清的“6、8、10”,他那一句“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被各界瘋轉,不過這誤會也鬧大了,其實郭主席的這句話的前提是“非法集資”,並非劍指所有投資產品。

再來就是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今年是小川卸任後第一次參加陸家嘴論壇,相比以往“主角光環”,現在的他顯得有點“萌”,似乎是刻意搞笑,一上場就忘記了“演講主題”,還稱“本來想聽大家發言,參加一個panel(圓桌),結果變成了主講。”隨後,發言最初因一時找不到發言稿而手足無措,但臉上始終保持著招牌笑容。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貫穿中西的學術性演講完畢後,觀眾們笑稱“感覺周行長還是沒找到稿子”。當然,這可能與小川的演講主題較為學術且風格與在任官員不同有關。

他開場就特別提到,“今年是陸家嘴論壇十週年,也是全球金融危機十週年。” 2008年金融危機很漫長,遠遠超出人們當時的預期,人們為了應對危機而做了大量的工作,經濟終於有所復甦,“現在回憶起來,仍舊還有很多事情沒有真正做完、做好。”這是小川的遺憾,這其實也是全球眾多央行家過去幾年的反思——為什麼後危機時代的復甦如此之慢、如此之脆弱。

“這些未盡事項和2008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提出的想法、政策和所要建立的機制相比,還是有相當差距。”小川說,一是某些政策和機制存在爭議;另一個是有些想出臺的政策和機制,和經濟復甦存在衝突——如果經濟復甦沒有實現,這些新措施的出臺可能給復甦帶來負面影響。這就會造成在時間選擇上適當拖後,“拖著拖著發現都過了十年了,還有一些措施沒有出來。”

的確,正如小川所說,對於防範下一輪危機,我們的確還沒有準備好,儘管現在全球經濟擴張還在持續。在他看來,應該做而沒做的包括:

  • 一是通過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引入負反饋機制,減少順週期性;
  • 二是尚未解決“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大而不能倒”,那麼大機構資本比例應該增加,如果一級資本不能解決問題,就需要引入了所謂自救債券——應急可轉債,這種國際上已經有了嘗試。
  • 三是有些衍生產品發展過度。“像CDO、CDO平方、CDO立方,這些產品可能過多地脫離實體經濟,變成金融市場玩家的炒作工具,最後可能產生巨大的風險。
  • 四是經濟危機可能對新興市場造成不利衝擊,這很大程度由資本流動造成。“儲備貨幣是美元,一旦主要經濟體發生危機以後,這種國際貨幣體系會使得資本流動發生異常。”
  • 五是金融危機爆發和國民儲蓄率密切聯繫,但人們認識不徹底。
  • 六是財政整固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可能是因為復甦太慢的原因,財政整固一直進展非常慢,甚至有些地方放棄了。
  • 七是大國經濟下,監管能夠適應不同金融機構的狀況,這件事還沒有充分解決。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去槓桿和支持實體

除了金句,此次令大家感觸最深的內容就是關於整整進行了兩年的去槓桿,以及如何權衡去槓桿和支持實體的關係。

這一場“去槓桿運動”,先是金融體系內部的去槓桿,體現為市場利率攀升、去通道和嵌套業務,再不斷傳導到實體經濟,體現為銀行開始上浮存貸款基準利率、企業發債融資成本高企、債券棄發案例攀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腰斬等等。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於是,郭樹清在論壇上也表示稱,對於去槓桿,要穩定大局、逐步加壓。他也特別提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逐步加壓。例如,先機構自查、再管理部門檢查,有計劃、分步驟;整治同業業務,先是同業理財、同業投資,而對同業存放和同業存單調整力度比較小。直至去年底今年初,對錶外業務才開始啟動規範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同樣沒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剎車的辦法。

然而,對於“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逐步加壓”這個觀點,似乎不少受盡去槓桿之痛的金融機構都聽了都有些許忿忿,因為去槓桿的猛烈程度似乎的確有些超出了機構的承受力——銀行非標回表導致其急需補充核心資本金、流動性下降,銀行資金回表、市場利率攀升、企業融資展期難度加大、債券違約率攀升,同時央行的“中性”貨幣政策在今年初期實屬“中性偏緊”,這也使得去槓桿過程更加嚴厲,無異於“緊信用、緊貨幣”雙管齊下。

去槓桿對實體的影響也在進一步凸顯,其中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債券發不出的情況最為直接。此外,6月12日,央行公佈了5月金融數據。5月M2達到174.31萬億元,同比增速持平於8.3%,然而社會融資規模(社融)存量182.14萬億元,增速降至10.3%,且5月社融增量(7608億元)環比下降較多(4月社融增量為1.56萬億元),同比少增3023億元,引發了市場關注。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原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表示,“社融增量大幅下降是金融去槓桿的進一步表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這三項‘影子銀行主力軍’的萎縮是主要原因。”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在中期策略會上也提及,2012年以來,整體槓桿快速上升,斜率比較高。槓桿率的上升這個問題總體上集中在中國的企業部門。“但是現在來看,央企和國企信用利差並不大,利差的上升主要表現為民營企業的利差上升。但是這就和前文矛盾了,因為槓桿是加在國有企業,但是去槓桿是去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簡直成了背鍋俠啊。”

其實,5月以來,央行呵護實體的態度已經很明顯。先是宣佈降準來置換MLF(中期借貸便利),MLF是指銀行需要用高質量抵押品才能從央行處換得幾個月內將會到期的流動性,且能參與MLF的銀行有限,而降準則是全面、永久性的流動性釋放,可謂成本更低;央行還在6月1日公佈將適當擴大MLF擔保品範圍,新納入的包括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和AA級公司類信用債券,以及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此舉是為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和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結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的增多,更多的是在去槓桿過程中的結構性調整。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同時,易綱在論壇上還特別提及,小微企業對經濟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佔市場主體總數的90%以上,並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據悉,目前央行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協商出臺一個綜合政策,旨在改善對小微企業服務、增加對小微企業貸款。

此外,在6月14日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後,中國央行此次並沒有“跟隨加息”。“貨幣政策不應就此放鬆,否則金融去槓桿就會前功盡棄。當然,去槓桿的邊際力度應逐步趨緩,預計今年M2同比增速很可能會高於去年。”盛松成判斷。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金融開放“可怕”嗎?

金融開放可以說是今年的主題,而將上海打造成新型國際金融中心也是陸家嘴論壇的熱點。

籠統來說,金融開放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中國市場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其二是中國資本市場(如股市、債市)對於外資機構的開放。

一個老掉牙的問題來了——金融開放可怕嗎?是狼來了嗎?“目前有人對於金融開放、引入外資股東心存顧慮,但外資銀行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只有1.3%,外資保險公司也不過6%左右。事實上,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更無法想象有許多中國金融企業進入全球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前列。”郭樹清如是說。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 銀保監會披露金融開放細節

4月來,包括野村、摩根大通、瑞銀都已經提出合資券商持股51%的申請,外資機構有望從早前的參股轉為控股;標普、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也在考慮在華成立獨資機構,這也意味著原來只能在離岸市場評級的國際機構未來也可能為境內企業提供評級業務;4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了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其中包括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

一家在華設有WFOE(外商獨資企業)的外資機構基金經理對筆者笑稱,“怎麼可能是狼來了,我們一直才是弱勢方啊,無論是早前業務範圍的受限還是對中國市場的融合度。”其實,即使開放了,鑑於外資對中國市場的瞭解度和業務靈活度不如中資、外資合規標準(犯錯成本)普遍較高等等,“狼來了”一說實屬不著邊際。

此外,外資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度也在提升。由於去年以來人民幣穩健、中國存在利差優勢,境外機構5月份增持人民幣債券604.64億元,外資單月共增持國債550.96億元。至此,國債市場中境外佔比上升至6.74%(今年以來已累計提升1.77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就A股而言,外資也在不斷流入。方星海表示,證監會正著手研究新的制度和工具安排,將A股納入MSCI的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15%左右,其中包括股票收盤價格的產生機制、規範停復牌制度及創造條件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等。

其實,去年以來,多家外資巨頭在華的WFOE紛紛於中國境內募資併發行了A股私募證券基金,其中包括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英國最大主動型資管公司安本標準投資管理(Aberdeen)、瑞銀資管(UBS)、富達國際(Fidelity)、英仕曼(Mans Group)等等,且風格策略各有不同,外資機構都在招兵買馬,擴大A股的研究團隊。

如果要說影響,比起“惡意做空”的揣測,未來可能中國與海外市場的關聯性會不斷上升。當然,這也是中國轉型升級、融入國際標準的必經之路。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聊聊這屆“金句連篇”的陸家嘴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