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口第三多的地級市

漳州,福建省地級市,地處“閩南金三角”,陸域南北長187公里,東西寬127公里, 面積12607平方公里。博平嶺橫亙於西北,戴雲山餘脈深入北部境內。平和縣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為全市第一高峰。九龍江全長1923公里,為福建第二大河。流域面積14741平方公里, 在漳州境內流域面積758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鹿溪、漳江、東溪等主要河流。九龍江中下游平原面積720平方公里,是省內最大平原。 海域面積略大於陸域面積。大陸岸線519公里,島嶼岸線112公里,正面寬約128公里,呈北東走向。零米高程以上灘塗面積285.5平方公里, 可利用水產養殖面積117.2平方公里。

福建省人口第三多的地級市

漳州系歷史文化名城,早於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圖,屬閩中郡。漢代,以梁山(今地名)為界,分屬南越、閩越,延至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歸於一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將軍請建漳州獲准,始設漳州州治,後又改稱漳州郡、漳州府等,迄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曆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又叫龍溪專區,1969年改為龍溪地區,1985年改為漳州市。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全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

福建省人口第三多的地級市

漳州市總面積12607平方公里,下轄2個市轄區(薌城區、龍文區)、1個縣級市(龍海市)、8個縣(雲霄縣、漳浦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5個開發區(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漳州臺商投資區、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古雷港經濟開發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05萬人、戶籍人口508.19萬人,是福建省人口第三多的地級市(僅次於泉州、福州)。

福建省人口第三多的地級市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魚米之鄉"的美稱。這裡盛產“五大名花”,水仙花、茶花、蘭花、紅梅、臘梅;“十大名果”,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枇杷、楊梅、桃、番石榴;主要海珍品,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紅蟳、扇貝、牡蠣、泥蚶、魷魚等;木偶雕刻、珍貝漆畫、九龍璧玉雕等旅遊工藝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福建省人口第三多的地級市

漳州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南靖土樓;國家4A級旅遊景區,號稱“閩南碑林”,朱熹題稱“溪山第一”的雲洞巖;國家4A級旅遊景區,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譽的東山風動石;國家4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平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白礁慈濟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史學界和建築界的專家學者稱為“國之瑰寶”、載入了《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的趙家堡;保存著53座完整的土樓的雲水謠古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等旅遊景區景點;明代旅遊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龍江北溪;被譽為“東方的夏威夷”的東山島;黃道周讚譽其“與黃山相似,當無不及或有過之”的靈通巖;此外,還有長泰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山烏礁灣國家海濱森林公園,南靖樂土亞熱帶原始雨林保護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