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長壽、健康是人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從古至今人們也一直在尋找如何能夠健康長壽。

不過從科學角度而言,其實想要就健康,日常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但是,很多年輕人都會高估自己的健康問題,覺得自己年輕,各種不良喜好“來者不拒”!各種生老病死與我無關,“無所畏懼”!

但是當疾病真的來臨,一切都為時過晚!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第一件:飢餓不能忍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屬於典型的睡得晚,起不來,早餐更是能省則省,好多人都不吃早餐,導致上午上班飢腸轆轆,中午胡吃海喝,晚上減肥乾脆什麼都不吃。

但是其實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做法,飲食不規律會導致——膽結石——膽囊炎——甚至膽囊癌!

更有研究表明,不注重吃早餐的人,平均壽命會縮短2.5歲!

第二件:睡意來襲不能忍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晚上睡前玩手機更是標配。

大部分人都難以抵抗手機的誘惑,想要十點睡,一轉眼可能已經十一點了,困了也不睡,長此以往。

這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打破人體生物鐘,導致身體內激素水平、新陳代謝、體溫,都出現紊亂,增加患上疾病的風險。

第三件:勞累不能忍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不管是生活所迫,還是家庭壓力大,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的方式,每天非常勞累。

當你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犯困、沒有精神的情況,這就是身體再給你發出已經疲勞的信號。

長期的過度勞累,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三高等問題接踵而至,還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另外,三件事情要堅持:

一、喝茶要堅持

由於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可以促進人體消化功能增進吸收,而且適量喝茶還可以起到防老的功效,所以,喝茶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日常除了一些傳統的茶葉,還可以喝一些花草茶。

男性因為要常常喝酒,可以喝一些保肝護肝的茶。

自制金桂菊茶:取蒲公英3.3g,胎菊花0.3g,金銀花0.3g,桂花0.1g製成金桂菊茶包,每天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可反覆沖泡!

蒲公英歸肝、胃經,具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的功效,善於清肝熱,但其清中有透、透中有清,即可清肝又可疏肝。凡肝中鬱熱所見的急躁易怒、口苦口乾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金銀花能清熱解毒,疏熱散邪;胎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清熱解毒。桂花,可以起到中和寒性之效,並且桂花可溫補陽氣、排出體內毒素。

四者搭配在一起,可以很好的給肝臟“降降火”,還可以護肝健康,適合喝酒者日常飲用!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女性可以喝一杯蒲公英大麥青汁:

自制蒲公英大麥青汁:“取蒲公英葉與大麥苗按照3:7比例配製成粉末狀,包裝好既是蒲公英大麥青汁,每日一包即可。”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去火消炎的作用,而現代研究發現,其含有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大麥苗中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調節腸道內菌群平衡,促進糞便排出,預防和改善便秘。

常喝蒲公英大麥青汁,可以預防女性便秘造成的皮膚暗淡等情況。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二、泡腳要堅持

腳底有很多穴位,如果泡腳的話就可以加速血液循環,而且可以刺激這些穴位,以達到保健的效果。

泡腳對身體健康雖然非常有利,但是也要注意,泡腳時間不要太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三、走步要堅持

步行是最簡單、最易學、最適宜大眾增強身體素質的鍛鍊方法。

有研究發現:中等強度的步行跟跑步一樣,能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骨質疏鬆、老年痴呆甚至癌症的風險。

想要健康,補充三類物質:

一、黑色食物——補腎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黑色食物獨入腎經,經常吃黑色食物能夠起到益腎強腎的作用,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以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二、綠色食物——養肝

綠色食物含有對肝臟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生素,有益肝氣循環、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鬱。

三、紅色食物——強心

紅色食物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它們富含番茄紅素、丹寧酸等,可以保護細胞,具有抗炎作用。

還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增強心臟和氣血功能。

想要健康,3件事不能“忍”,3件事要堅持,3類物質要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