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解讀龍亭公園“敘五嶽真形碑”,畫法及意義不甚瞭解


60多年前龍亭大殿臺階前的空地上有一通石碑,巨大的碑面上沒有文字,只有5個符籙似的圖畫,碑背面有“敘五嶽真形”5個大字,它就是大家常說的敘五嶽真形碑。

敘五嶽真形碑系清嘉慶五年(1800年)立,原在大殿之內,嘉慶十二年(1807年)遷出大殿,立於殿前。上世紀80年代,龍亭公園擴建時將敘五嶽真形碑移到了殿後,並建了碑亭。碑上刻有“敘五嶽真形”5個大字。

“五嶽真形”主要是地圖真形,也是道家的典藏書籍和信物。中嶽廟裡有大小兩通五嶽真形碑。小碑立在峻極門東掖門走廊內,高兩米,是明萬曆二年(1574年)立的;大碑立在峻極門前宋代石經幢旁,高3.8米,立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晚小碑30年。兩碑內容相同,按照五嶽坐落的方位,刻有和我們龍亭敘五嶽真形碑相同的符號。


根據碑文的記述五嶽圖是西王母授予漢武帝的信物,被一個叫郭次甫的人保存了20年後獻給了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均有此碑。)除開封龍亭外,四川都江堰也有這麼一塊複製品。

五嶽真形既不是美術家筆下的山水畫,也不是攝影家的攝影作品,如果是那樣的話,由於取景角度的不同,可能百人百樣,很難一致。其實,古人的這幅五嶽真形圖是以山形在地面上垂直投影作為山的影像畫出來的,並以不同的顏色畫出其中的山峰和山谷。

這就和我們現代的剪影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影兒,卻很真實,五嶽真形圖在投影中還勾勒出了層疊的山峰和山谷,應該說它已經很不容易了,由此不能不令人歎服古人的聰明。明代編著的《正統道藏》一書中的五嶽真形圖,比石碑上畫得細緻,山峰、山谷的界線都用線條勾畫出來,顯然是一幅等高線地圖,碑刻當然不可能那麼細緻。


敘五嶽真形碑。

參觀摩拜的人絡繹不絕。 注:本文文字內容來源於——傳承王母文化的博客,這裡一併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