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是如何做到的?

冰島是如何做到的?2018年6月16日,冰島隊球員芬博阿松(下左)在比賽中慶祝進球。

2018年6月16日,2018世界盃D組首輪,冰島1:1與阿根廷握手言和,收穫世界盃征戰史上的首個積分。芬博阿松打入冰島隊世界盃首球,哈爾多松撲出梅西主罰的點球。

世界盃“新軍”冰島男足一下子吸引了媒體和球迷關注的目光。甚至有網絡評論稱“冰島球員大多是兼職,導演、工人、醫生和廚師踢平阿根廷”。冰島男足究竟如何起家?

2016年7月4日凌晨3點的對決中,冰島以2∶5敗給東道主法國隊,倒在了歐洲盃半決賽的門口。雖然沒有打進四強,但冰島足球隊首次踢歐洲盃,就打進八強。要知道,這個國家曾連續23次在各種大型賽事中慘遭淘汰,一直被視為“歐洲足球魚腩”——意思是一支弱旅。

不過,他們此前的弱是有原因的。這支球隊所在的冰島,地處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領土都伸進冰冷的北極圈裡了,1/8的陸地常年覆蓋著冰川,而且這裡還有大大小小兩三百座火山,一直被稱為“火山冰島”,被認為是最不適合足球運動的國家。雖然10.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有大概3個臺灣那麼大,但是隻有33萬人口(相當於中國一個小縣城的人口)。

不過,現在再說冰島隊是弱旅,估計沒人會同意。2012年6月,冰島足球的世界排名還在第133位,僅僅4年,排名上升了100位左右——2015年7月,它排名第23位(2018年6月排名第22位)。

從2016年歐洲盃預選賽,雙殺荷蘭,KO土耳其、捷克,再到小組賽裡兩戰1∶1連平葡萄牙、匈牙利,2∶1戰勝奧地利,2∶1逆轉英格蘭,讓英國實現了“兩次脫歐”,冰島足球一路逆襲,成為2016年歐洲盃最大的黑馬。

仔細研究下2016年歐洲盃時的冰島國家隊,23個球員全部效力於海外足球俱樂部,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績,完全是這些球員“出海”的結果。
冰島是如何做到的?6月16日,冰島隊球員奧德納松(上左)和阿根廷隊球員奧塔門迪在比賽中爭頂。當日,在莫斯科進行的2018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D組小組賽中,冰島隊對陣阿根廷隊。?(新華社/圖)

1.“借雞下蛋”讓冰島足球脫胎換骨

2016年歐洲盃時的冰島國家隊,23位成員都是小時候在冰島接受系統性的訓練之後,相繼走出國門,到歐洲其他聯賽中進行深度培養學習。正是這種“借雞下蛋”的方式,讓冰島組成了一支優秀的隊伍。

其實,從埃杜爾·古德約翰森開始,去海外踢球就受到球員的關注。當時,對冰島人來說,踢足球並不是一個穩定的職業。在寒冷漫長的冬天,冰島人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今天的這些國家隊球員好多都是看著英超長大的。

1990年中期之後,冰島足協的足球改革計劃開始實施,他們決定要先從培養球員開始。此前,冰島小球員的教練都是父母,不專業是制約球員發展的一個障礙。但是,國內人少,俱樂部都是半職業化,聯賽水平畢竟有限。於是,送球員出海,接受更為專業的訓練,便成為冰島的選擇。

冰島最著名的球員埃杜爾·古德約翰森16歲之後在荷甲勁旅PSV埃因霍溫效力,各方面的技術都有了極大的提高。1998年,轉會英超球隊博爾頓後,他曾幫助球隊打進足協盃和英格蘭聯賽盃的半決賽。其出色的表現,帶動了國內球員的積極性。

古德約翰森之後的一代球員,在國內接受系統性培訓之後,往往憑藉優秀的身體素質和勤奮努力,從冰島“畢業”,然後被送到海外進行試訓。冰島國家隊的隊員,幾乎都走這個模式。2004年,年僅15歲的冰島新星西於爾茲松加入雷丁青訓系統。如今,這位創造型中場被冰島人視為“掌上明珠”,憑藉在英超期間出色的定位球,被稱為“冰島大狙”。此次歐洲盃期間,他更是幫助冰島球隊奪得關鍵性勝利。

與西於爾茲松同時期出去的一批人中,包括西格索爾松。在他16歲時,就在國內的一線隊完成了處子秀,並獲得前往阿森納、皇馬試訓的機會。2007年,在試訓之後,他加入荷甲阿爾克馬爾隊。也是在這期間,他從原本純粹的一名射手轉型為全場多面手,在邊鋒線能夠“左右開弓”。

如今,越來越多的球員選擇去歐洲各國踢球。即便是歐洲的二流球隊,往往也意味著更多的踢球機會,以及與一線球隊切磋的可能性。目前,冰島每年都有5-10名球員去國外踢球。這種模式無疑是成功的,試想一下,如果冰島最有名的球星,包括埃杜爾·古德約翰森、西於爾茲松,以及以大力界外球著稱的貢納松,他們只在國內踢球,斷不可能有後來歐洲盃上的奇蹟。

2.冰島人再也忍不了了

冰島沉寂了1100多年的足球天賦,一下子爆發,絕不是偶然因素,而助推足球發展所實施的改革來自經濟基礎。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冰島人常年靠打魚為生。不過,正是打魚幫他們完成了第一筆原始財富積累。

從公元874年,第一個挪威人殷格·亞納遜來到冰島定居後,冰島人的捕魚技術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在1100多年的時間裡,冰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漁業。

20世紀70年代,過度的捕撈讓越來越多的漁民掙不到錢了,過去常見的鱈魚也難再看見。為了緩解過度捕撈,冰島政府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漁業資源私有化。“根據每個漁民大致的歷史捕撈量,為其設定一個配額——這一紙文件讓你永久地享有這一權利。”美國著名的作家邁克爾·劉易斯在《自食惡果》中詳細解釋了1970年的冰島漁業政策。

如果不想打魚,可以將配額出售給需要的人。而且,漁民還可以拿著配額從銀行獲取抵押貸款,進而購買更多的配額,這些配額集中到能將其發揮到最大效益的漁民手中。漁業資源實現了私有化,並且還被轉化成債券,在市場上進行買賣。

公共資源一旦被私有化,就會讓少部分幸運的人獲得鉅額財富。靠打魚為生的一批人,一夜之間成為冰島首批億萬富翁。

受益於漁業私有化及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冰島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從1991年開始,新上臺的獨立黨對冰島各個行業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經濟不再單獨依靠漁業,他們開始利用國內廉價的電能冶煉鋁,經濟以平均年4%的增長率迅速發展起來。

或許看到了漁業私有化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2000年,時任冰島總理大衛·奧德森決定將三大國有銀行進行私有化,並且在兩三年內快速完成。

銀行私有化之後,銀行業資產迅速膨脹。冰島人也開啟“買買買”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他們幾乎在國內外買了能買的所有資產,包括海外公司、房子、股票、遊艇,當然還有足球隊。

長期受到歐洲足球影響的冰島人,開始思考為什麼海對岸的英格蘭足球能踢得那麼好,自己的球隊卻始終與大型國際賽事無緣?

冰島曾經也擁有過幾個足球明星,例如該國曆史上第一位職業足球運動員是阿爾貝特·古德蒙德松。他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在阿森納、AC米蘭等球隊謀生。到了20世紀80年代,有西古維尼松在斯圖加特隊任隊長;埃德瓦爾松在德國頂級聯賽中當前鋒;還有古德約翰森父子,他們都讓更多的球迷開始關注到冰島足球。

但面臨國際賽事時,幾乎每次都鎩羽而歸。看到幾個北歐鄰國的足球成績,再看看自己,冰島人再也忍不了了。

一項醞釀已久的足球改革在2000年終於開始實施。

3.3歲小孩都能接受歐足聯B級教練的指導

真正推動冰島足球計劃的,是冰島國腳古德約翰森的父親——愛諾爾·古德約翰森。

他發現,自己和隊友每年僅有4個多月(5.10-9.30)的時間踢球,除了比賽,訓練的時間非常短,這嚴重限制了冰島足球的發展。因此,退役後的他在2000年說服幾家當地大企業和冰島足協,開始大規模興建室內足球場和小型戶外球場。

一場始於硬件設施的足球改革就這樣開啟了。

目前,冰島建成了11個室內球場(7個是標準足球場的大小、4個是半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另外,還有4個室內球場在建,一旦建成,冰島將是全球擁有最多同類建築物的國家。現在,全國已經擁有179個標準足球場和128個小型足球場。

推崇平等主義的冰島,將所有球場向每一個人免費開放。不管是3歲的小孩子,還是業餘的足球愛好者,都可以得到專業教練的指導。

克服了惡劣天氣,冰島把足球發展成為一項全民運動。當前,冰島註冊的球員有22000多人。這意味著每100個人中至少有7個是在冊球員。

冰島對於球員的培養,遵循“從娃娃抓起”的套路,有的小孩從3歲開始接受專業教練的培訓。成熟完善的青訓體系是冰島足球能夠壯大的最重要原因。

此前,冰島足協技術總監和青訓教育總監艾祖夫遜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冰島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每週都會得到相應的訓練。其中,4-6歲的孩子每週訓練1-2次,6-10歲的孩子每週2-3次訓練,依次遞增。

冰島人一般選擇在學校附近興建足球場,吸引學生在課餘時間踢足球。當然,冰島並不只培養孩子對於足球的興趣,足球以外的體育鍛煉也必不可少。除了正常的足球訓練,6-19歲的青少年,平均每週還要上兩次體育課;所有孩子在6-17歲,必須在校園學習游泳課。

有了訓練的時間和場地,當然還需要優秀的教練。2002年,艾祖夫遜開始擔任教育主管。為了完成青訓計劃,他決定開始足球教練訓練計劃,目的就是培養出大批精英級的足球教練。2003年之前,冰島甚至沒有一個教練能拿到歐足聯的B級教練證,到現在冰島已經有近630個持有歐足聯B級教練證的教練,其中200多個教練持有A級教練證。人均下來,每825個冰島人中就有一位歐足聯B級教練。這一數據在英格蘭是11000人,德國是9700人。B級教練,意味著在英格蘭擁有它,你就可以放手執教一家職業俱樂部。

因為教練越來越多,冰島的足球教練甚至開始“技術勞工輸出”,2015年就有13名冰島教練在挪威聯賽執教。高質量的教練對所有人一律平等,甚至連3歲的小孩都會接受歐足聯B級教練的指導。這種方式,讓專業的足球知識通過高水平的教練從金字塔自上而下傳遞。

冰島現今的職業球員大多數受益於完善的青訓體系,專業的教練,以及全年的足球訓練,等到時機成熟,到海外進一步訓練。一步步踏實努力,的確是冰島人固有的性格,正因如此,冰島足球隊才在歐洲盃創造了一個個奇

4.一百多年前開始普及足球運動

作為維京人的後代,冰島人不僅繼承了維京人打魚的技術,同時還有維京人的身體素質及面對危險的勇氣。

此外,在進行足球改革和發展青訓之前,冰島就已經有完整的聯賽制度和足球俱樂部。二十世紀初,冰島就從隔海相望的英格蘭引進了足球,於1912年成立了非官方的冰島足協,並在這一年舉行了全國足球錦標賽,儘管只有3支參賽球隊,但是足球運動在這個時候已開始普及。

受制於嚴寒天氣,加上年輕人還要打魚養家,因此冰島當時一些俱樂部全是半職業俱樂部。即便如此,冰島國內依然有五級聯賽分級制度,包括冰島超級聯賽、甲級、乙級、丙級、丁級聯賽。這種完善的分級制度,為足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這種訓練制度下,冰島人也曾取得過一些不俗戰績——他們曾經於195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以4比3戰勝了東道主隊。在1998年,冰島還曾以1∶1戰平當年獲得世界盃冠軍的法國隊;同年還以1∶0戰勝了俄羅斯隊。或許正是當年的輝煌讓冰島看到了希望,讓人口小國變成足球強國。

作為歐洲盃擴軍之後的第一屆賽事,新軍冰島來到法國,將冰島人的足球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其中當然還少不了球員的努力和教練的戰術安排。曾經擔任挪威利恩和利尼史特朗球隊的主教練亨寧·伯格,曾高度評價冰島的這一屆球員:“你首先能夠看到的就是冰島球員的態度,他們全力以赴、特別努力,而且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能把壓力轉化成真正的動力。”

曾經帶領他們在僅僅4年時間內將世界排名向前推進一百多位的瑞典主教練拉格貝克,在2016年歐洲盃之後就退役了。他曾經放言,要帶領這支球隊進入世界盃的決賽圈。不過,當他的教鞭轉交給另一位主帥哈爾格里姆松時,之前的諾言也一併轉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