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打造互助養老“夢幻花園”

青年時,他承諾母親為父親養老,在祖宅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幾年。有感於朋友母親的離世,他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度過晚年,既不留遺憾,也不給子女添麻煩。他想到和志同道合的老夥伴一起互助養老。

江蘇睢寧的王凡歷時8年,將祖宅空地改造成集菜園、池塘、釣魚塘、陽光房、茶室、書吧為一體的養老“夢幻花園”。在這片2000平方米的土地上,王凡希望將他的互助養老落地生根,與一群老人夥伴將晚年過得像詩一般:日出而作,喝茶、讀書、聊天,晚間“臥談”……

今年50歲的王凡,在自己的閒逸園實施著互助養老的計劃,一邊也在琢磨著再拾起畫筆,將原來的專業所學當作愛好延續下去。

王凡:打造互助養老“夢幻花園”

王凡在花園裡修剪苗木

向母親承諾為父親養老

王凡少年時曾到浙江學習美術,如今已經已經多年沒有再拿起過畫筆。

“生活比藝術現實。”在現實生活面前,王凡接過了父親的生意。“我就這樣從事了企業工作。”一兩年後,王凡轉到商業領域,脫離了父親的企業,“自己幹。”在生意場上,王凡摸爬滾打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1995年,家庭發生變故,他的母親逝世了。那時他還年輕,一直想著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好一些,在外面忙忙碌碌,遠沒有考慮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無奈。在母親臨走前,他承諾,以後會照顧好父親的晚年,

母親離開後,他父親孤身在外地輾轉經商。一次車禍意外,改變了王凡父親的人生軌跡。王凡聽到父親被撞的消息,連夜開車前往北京接父親回徐州。沒想到父親再次回到家鄉時,已是滿臉滄桑,身患糖尿病。看到父親為了家庭打拼,如今身體大不如前,王凡充滿愧疚。

當時已入冬,家中沒有暖氣,於是,王凡兄弟幾人商量了一番,在徐州給父親找了一間有暖氣的房間,“我每週都過去看他。”王凡自己做生意,時間自主,他陪伴父親的時間多一些。

此前的父親很倔強,想著在外面幹一番事業,但歲月無情,父親的腿腳已經跑不動了。從前父親也較少聽子女的建議,“後來他最聽我的(建議)。”

王凡:打造互助養老“夢幻花園”

花園一角

在祖宅與父親“一起養老”

考慮到疾病在身的父親不太適合城市生活,王凡想到,睢寧有處祖宅,空氣新鮮,改造成小田園很適合父親養老。2010年,王凡開始了祖宅翻新工程。

王凡回憶當時並沒有太多的錢將祖宅改造成花園。他將祖宅一半的面積蓋了院子,另外一半作為菜園,在園子裡種了各色蔬菜,還養起了魚,“家裡看的菜和魚都是自己生產的。”

“爸,我回來了。”每次回到祖宅,推開門,王凡都會這樣和父親打招呼,父親則回應道,“回來了,一起吃飯。”父親有糖尿病,飲食需要精心挑選、搭配,王凡會不時給他準備一些食物。

傍晚時分,父親坐在園中品茶,王凡一邊忙碌園子的活,一邊和父親拉家常。父親說到做生意的事,常常抑制不住欣喜之情,笑聲瀰漫在園子裡。有時,王凡也有對父親的不滿,他在園子裡做手工,父親轉了一圈就坐著休息,王凡不悅,要求父親再起來多轉轉,這樣對病情有好處。夜間,父親由於糖尿病小便失禁的緣故,一晚可能需要換床墊好幾回,有時會不告訴王凡,王凡也會大聲問父親“為什麼不告訴我”。當父親離開後,王凡回憶,或許是父親不想影響自己休息,“他是疼愛我。”

2013年,王凡的父親離世後。這處園子也成為王凡的傷心地,每次走進園子,他都會睹物思人。父親剛剛離開的那一年,王凡推開家門的時候,他還是不由自主地向父親打招呼,“爸,我回來了。”王凡在做手工時,感覺父親還在身邊,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問,“爸,你看我這個東西做的怎麼樣?”直到兩三年之後,王凡才慢慢意識到,父親已經離開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後悔,我在他需要的時候,我陪在他身邊。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我陪伴著他,兌現了當初的承諾。”王凡說。

王凡:打造互助養老“夢幻花園”

茶室一角

打造互助式養老花園

在很長一段時間,這處祖宅閒置在那,王凡也很少踏足。直到2015年的一個來電,讓王凡重新出發。

一名多年未見的老友,給王凡打來電話講述母親離世的消息。王凡很意外,他回想起,1995年自己到山西之時,這位老太太對自己照顧有佳。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再去看望,她已經離開了。

推人及己,王凡開始思考,他們下一代人獨生子女比較多,肩負起2個家庭4個老人甚至8個老人的養老負擔。老人病了,子女來不了,“不是不孝順,而是有工作要忙。”自己的晚年,如果子女不在身邊陪伴,那會是一種遺憾,也有些淒涼。

王凡則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養老,同時減輕子女的負擔。

養老花園的面積原起初的300多平米,擴充到1200平米,到後來又說服鄰居,多增加了800多平方米的空地,最終的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王凡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這個計劃。

將祖宅改造成為養老花園,鮮花、綠植、景觀等等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他找來各種書籍,惡補相關知識,還前往北京植物研究院、798藝術區尋求指導幫助。慢慢地,他將公司的主要業務交給了太太,他負責宏觀方向的把控。“她不相信我會搞成怎樣,不過讓我投入時間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歷時三年多的改造,這座原本荒廢的菜園迎來了生機,已經成為”夢幻花園“,王凡取名為”閒逸園“,花園分為菜園、觀賞池塘、釣魚塘、陽光房、茶室、書吧、休閒區、廚房、工作間等11塊區域,美景處處,身處其中不由得陶醉其中。

期待“詩一般”的老年生活

如今,閒逸園已小有名氣,但作為獨自享樂的私家花園並不是王凡的想法,它更大的價值在於成為一處“互助養老花園”,“老年人有了更好的養老居所,同時也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

在王凡看來,早上起來,老人們可可以動手自己做早餐,三五成群其樂融融。白天的時光,大家可以一起勞作,或者喝茶、看書,聊天。

“進來的老人們要志同道合,不能失去快樂的意義。”王凡定義中的志同道合至少是要有奉獻精神,比如,“我樂意為大家做點菜”。大家熱愛生活,不是吃了飯,沒別的事,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花園相應的設備一應俱全,“要讓晚年也過成一首詩。”

除了空間上的煞費苦心,王凡在養老住宿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計劃打造20~30人同時生活的空間,房間將會被設計成“宿舍”,老夥伴們能像學生時代一樣,同住一間屋,開起“臥談會”,讓老年生活重返十八歲的青春歲月。

王凡向互助養老夥伴免費提供住宿和設施的使用,入住的人只需要支付基本的生活物質、水電煤氣等費用。

王凡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將互助養老向前推動一步,同樣也希望這種模式可以被更多人接受和複製,“我接觸的人比較多,雲南、東北甚至海外朋友對此也感興趣。”王凡希望互助式養老在各處遍地開花,在不同季節,老人們還可以“遷移式”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