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海戰中如果不考慮雷達火控,美日英德的炮術,誰最厲害?

且聽風吟154201046

二戰時期,率先裝備對海探測雷達和火控雷達的美海軍,先敵發現、先敵開火,所以在中後期的海戰中,憑藉此舉都取得了豐碩的戰果。

英國在英吉利海峽沿岸,佈置了大量對空目測哨位和部分對空探測雷達,一旦發現德國空中出動轟炸機群,就及時用電話通知空軍,取得了寶貴的升空準備時間,最終粉碎了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的狂轟濫炸,藉助對空雷達和火控雷達,高科技探測設備的運用,對海空戰產生了決定性效果。

倘若撇開對海對空探測雷達和火控雷達,二戰時期,各主要參與國,美日英德海軍的炮術,作為軍迷個人認為,應該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水面主戰艦艇的炮術最厲害,能排第一名。

首先,在沒有對海探測雷達的大前提下,雙方艦隊要先敵發現主要靠艦載機和水上偵察機,誰先發現誰就處於有利地位,假設雙方的艦載機和和水上偵察機也不起飛,那麼發現海上敵艦或敵艦隊,只能靠登高望遠的瞭望兵,也即觀察哨位的水兵。

日海軍對瞭望兵的培育培養可謂相當重視,畢竟有時關係到全艦或整個艦隊的命運,所以絲毫不敢有所懈怠,每月都按時配發給擔任觀察哨的瞭望兵寶貴的魚肝油,讓瞭望兵有雙明亮的眼,日瞭望兵也經常不負眾望,即使在星光黯淡的夜間,也能發現前方的敵艦,往往做到先敵發現。

其次,日海軍官兵經常苦練夜間射擊能力,主力艦艦炮的首發命中率極高,雙方艦隊大口徑火炮對轟時,即使是美海軍都是極力避免的,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美軍憑藉強大的艦載機聯隊的空中轟炸和水下潛艇的秘密進攻,用航空炸彈和魚雷才將日軍的戰列艦送進海底,用艦炮極難將日海軍主力艦打沉。

倘若美軍沒有雷達技術,僅靠視距內炮戰,會被日海軍打得滿地找牙,當然歷史不能假設。

儘管德國海軍實力最弱,既沒有航空母艦,戰列艦和重巡也都屈指可數,但炮戰技術明顯能排名第二,丹麥海峽海戰的實戰已經證明了,德國海軍的炮戰技術了不起。

在6分鐘內,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憑藉一發380毫米的主炮炮彈,就將英國皇家海軍最大滿載48000餘噸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送入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並擊傷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導致其匆忙逃離海戰場。

美國海軍炮戰技術名例第三名,沒有領先於日海軍的雷達,炮戰就不是日海軍的對手。

當然,英國海軍炮戰最渣了,丹麥海峽海戰時,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都是10門356毫米、8門381毫米主炮,卻幹不過德國海軍1艘戰列艦、1艘重型巡洋艦上的8門203毫米以及8門381毫米主炮,所以在美日英德撇開雷達火控的前提下,貌似強大的英皇家海軍的炮戰技術,就只能墊底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炮術這個技能完全是熟能生巧的東西,但命中是玄學,好比二戰平均消滅一人需要數萬發子彈,被擊斃的反而都沒中幾發。

既然是個比較熟練度的技巧,這就要看各國的訓練水平了,俾斯麥服役壽命極短,訓練水平可想而知,與胡德對轟命中率並不佔優,只是運氣太好;之後的圍剿中俾斯麥並未對喬五和羅德尼等船造成什麼傷害,自己卻頻頻被擊中炮塔全毀,以此為參照德國炮術不怎麼樣。

皇家海軍歷史悠久,規模遠大於德日,是大艦巨炮海軍的代表國家,其訓練系統完善,各部門配合嫻熟,海軍建設著眼於艦隊決戰,火炮實戰世界第一,只是河邊走的最多,溼鞋的概率也最高。二戰中除胡德外多次大船對炮中都優勢明顯,戰列艦戰果也是第一的。

日本海軍是皇家海軍的學生,各種框架幾乎是皇家海軍的翻版,但受制於國力無法腳踏實地穩步發展,敢於嘗試不成熟的新技術,以取得紙面優勢,為了所謂士氣訓練成績經常弄虛作假自欺欺人,火炮壽命短,也不能放開訓練,戰果也有限,炮術水平比德國強弱於皇家海軍。這一點作為專家的山本五十六等海軍高層心裡很清楚,所以在航空兵發展上日本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美國海軍從弱倒強一直是穩步革新的優秀代表,軍艦規模與成色一戰末期已是世界第一,但因為起步較晚,缺乏傳統積累,也無有效的實戰鍛鍊,水兵素質讓皇家海軍嗤之以鼻。不過依賴恐怖的國力,以量變促質變,提高很快,依靠強大的科技水平開發出優秀的電子觀瞄系統和彈道計算機,在彈道修正方面絕對優勢。正常艦隊決戰美軍依賴科技優勢,命中率第一毫無懸念。

如果無視科技水平炮術排序應該是,英~日~德~美。但戰爭顯然不是對比各自閹割以後的水平。

聯合艦隊的粉絲不應該忽視一個現實,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一直不迴避戰列艦決戰,一直跟隨前線團隊。反觀日本,有限的幾艘戰列艦多數時間在港避戰,即便出海也是遠處看戲。


約翰的甲殼蟲

被譽為日本海軍第一代戰略家的佐藤鐵太郎留下了一本偉大而有害的《帝國國防史論》,其偉大之處在於樹立了“世界發展的前途在海洋上”的日本海權戰略,並提出了對美七成兵力、漸減邀擊等實戰策略;有害之處在於他的實戰策略被視為不可違背的金科玉律,發展成為艦隊派和條約派的對立,以及九段作戰的僵化思維。 然而,漸減邀擊作戰的核心在於艦隊決戰,就是如同對馬海戰那樣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決戰。這是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的不得已戰略,也因此,日本海軍每逢大戰,總喜歡掛上Z字旗,宣稱“帝國存亡在此一戰”。

由於未能在華盛頓會議上實現保有相當於美國海軍七成戰力的預先目標,日本海軍高層認為只有加強水兵訓練,才能彌補戰力上的不足。於是自20世紀20年代起,日本海軍開始推行所謂的“月月火水木金金”特別訓練日程,即把星期日當星期一,把星期六當星期五,不停地展開高強度訓練,其中又以夜戰訓練為最,被視為決戰決勝的關鍵戰法。

在日以繼夜高強度訓練下,日本海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強化了戰鬥技能。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是帶著極度自信投入戰爭的,當時的日本海軍高層普遍認為一艘日本巡洋艦的綜合戰鬥力4倍於美英的同類戰艦。支撐他們如此自信的依據除了優良的光學兵器及大威力的氧氣魚雷外,就是通過日日夜夜訓練鍛造出來的日本水兵。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水面戰鬥及瓜達爾卡納爾爭奪戰中的部分海上戰鬥中,經過嚴苛訓練的日本水兵也確實體現出了較強的實力。

日本海軍在戰前鍛造出的少而精的官兵隊伍在開戰初期發揮了強大的威力。他們與具備強大攻擊力的艦艇結合在一起,使得日本海軍在戰爭第一階段所向披靡,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戰果。然而,正像伊藤正德說的那樣,戰爭不是打棒球。如果打9次能決定勝負的話,那麼“大和”、“武藏”拼死一戰或許能為日軍贏得勝利,如果無休止地打下去,精兵損失殆盡來不及補充,燃料要一點一滴計算著用……再多“大和”也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當戰爭進入消耗戰階段,決定戰爭勝負的就成了綜合國力的較量。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從理論上說,日本海軍的炮術最厲害。但是在實戰中,自吹的精度三倍於美軍是瞎扯,戰列艦基本上沒有2萬米以外的戰績,算是戰列艦界的恥辱。即使是戰果還過得去的泗水海戰,實戰命中率也不足訓練的一成。美國海軍戰後的評估認為,在實戰中,日軍海軍的炮術跟英美比,不會特別的強,也不會特別的弱。

圖一:日本造大和艦並不是想跟美艦一打一,而一打多,靠炮術碾壓美軍。

題主的限定條件是不考慮雷達火控,基本上就是一杆子打死了所有重炮艦,二戰中的海上炮戰是非常依賴雷達的。如果都不裝雷達,這仗還是能打的,也就是日軍海軍追求的不對稱優勢,或是殺手鐧打法。炮術水平這時最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光學設備的測控能力,二是人員素質。

日軍一直幻想人定勝天,技術的落後,用人肉彌補。尤其希望繼承對馬海戰和甲午海戰之大和魂,幻想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因此對炮術的追求達到狂熱變態的境界。

圖二:武藏的寶塔式艦橋,搞那麼高有好有壞。

日軍在大和號上安裝的光學測距儀性能非常優越,基線長達15米左右,測距精度極高,優於美軍的依阿華級,也優於德國的俾斯麥級。為了確保測距儀安裝的位置足夠高看的足夠遠,不惜把大和跟武藏兩艘鉅艦的艦橋造得跟寶塔一樣高。

圖三:在實戰中德國的遠距炮戰倒還可圈可點,當然也有碰運氣的成份。圖為俾斯麥號戰列艦,作用比大和艦大得多。

日軍也非常重視炮術士的訓練,甚至為此選拔了一批超級士兵,被稱為貓眼瞭望員,這些士兵大量服用特製的維生素A,強化夜視能力,他們甚至能在暗夜裡肉眼看見五千米以外的軍艦。丹羽文雄這樣寫道:暗夜伸手不見五指,只有拿著望遠鏡的瞭望員的呼喊左41度,發現一艘艦影!

綜上,德國和美國的光學測距儀雖然略差些,但並沒有質的差距,實際作戰中,雷達這種高新武器遠比肉眼有用的多。日本的雷達一直比美國落後,日本就算訓練出十萬名貓眼士兵,也不能在海上炮戰取得多大優勢。


厲兵


炮術最厲害的應該是德國,另外日本也不會太差但是沒有實戰參考不能下定論。但是德國納粹海軍繼承了原先公海艦隊的高素質水兵和高科技瞄準具,是二戰各大艦隊中實戰炮術最好的部隊。



早在一次世界大戰時代德國人就注重以精湛水兵素質取勝,提爾皮茨海軍元帥在海軍競賽後期放棄了毫無疑義的軍艦建造比拼,轉而訓練高素質水兵走質量路線。

同時德國的技術部門也研發出最成功的延時引信穿甲彈,這可以讓擊穿敵軍裝甲的穿甲彈在艦體內部爆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英國的穿甲彈往往不能內部引爆或者剛一接觸就爆炸

日德蘭海戰中德軍僅有一艘呂佐夫號戰列巡洋艦因為身中幾十發炮彈沉沒,而英國卻有3艘戰列巡洋艦被帶有延時引信的穿甲彈引發彈藥庫殉爆,同樣的事情在22年後的大西洋海戰中重演,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又因為一發內部爆炸的穿甲彈而被殉爆摧毀。

其實,無論是日德蘭海戰還是大西洋海戰都是英國先開火,但是因為炮術不怎麼樣皇家海軍的命中率遠不如德軍,胡德號與俾斯麥號的對射中敗下陣來就足以說明德軍的炮術之高。

而日本在馬里亞那海戰後還夢想戰列決戰,因此特別注重炮術訓練,但是美軍到最後也沒給日軍展現炮術的機會。


兵器世界

當然是日本,月月火水木金金的變態訓練可不是白做功的,所羅門四次海上夜間炮戰日本大勝一次(薩沃島),小勝一次(塔薩法隆戈),平了一次(第三次所羅門),美軍僅小勝一次(埃斯帕恩斯角),美國海軍在雷達的加持下炮戰勉強跟日本打了個平手,高下立判。德國英國比美國強一點,但跟日本比,顯然不夠看


uH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如果不借助技術,單純依靠人,那就是半斤八兩。訓練會產生差距,但是不明顯。火炮射擊還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的比重大,人的因素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炮塔旋轉,炮口仰角都不是人力操縱的。都用人力才能看出來誰的炮術高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