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盃變成肌肉男共舞 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本屆世界盃,是屬於冷門的溫床。過往世界盃在小組賽階段穩的一匹的巴西、德國、阿根廷分別在小組賽首輪遭遇到了阻擊;德國隊甚至在墨西哥身上,直接把航母開翻。除了這3支球隊之外,法國隊打澳大利亞,英格蘭打突尼斯贏的都不輕鬆,比利時完勝巴拿馬也是下半場才打破僵局。

當世界杯變成肌肉男共舞 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強隊們為什麼一上來遇到了集體阻擊?每個人都會給出自己不同的解讀。關於德國打墨西哥以及巴西打瑞士這兩場,有不少人言之鑿鑿的認為是假球。那麼巴西和德國沒贏真的是假球麼?我覺得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可以洗洗睡了。雖然在過去的世界盃上,也有過疑似假球;但既然加上了“疑似”,就說明沒有定性。何況過去所謂的疑似假球,更多是針對於那些經濟比較拮据的球隊。對於巴西和德國這群拿著高薪的球員來說,他們有這個必要去打假球或賭球麼?特別是德國隊,踢了兩個門框,如果是打假球把戲做足的話,他們也太拼了吧?

當世界杯變成肌肉男共舞 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既然不是假球?為啥強隊們紛紛遭遇了滑鐵盧?說白了就是打法問題。其實從上屆巴西世界盃西班牙連敗出局開始,就標誌著傳控型足球走下了神壇,取而代之的是重視速度力量的反擊流,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4年前在巴西,亞洲球隊發揮最好的伊朗,憑藉著強悍的身體對抗差點在阿根廷身上爆冷;此前被公認為亞洲最強的日本隊,他們的技術優勢在對抗中根本發揮不出來,反倒是身體上的劣勢被放大。而在最終打進4強的球隊中,除了德國隊以外,巴西、阿根廷、荷蘭都變成了猥瑣反擊流;特別是阿根廷,從淘汰賽開始他們一共才進了兩個球(點球大戰不算),但是在被格策絕殺前,他們愣是沒有丟球;當高傲華麗如阿根廷人都開始重視力量,玩起了猥瑣反擊,這代表著世界足球發展的趨勢。

當世界杯變成肌肉男共舞 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兩年前的歐洲盃,這是以西班牙為代表的技術流最後的復興機會。然而西班牙在小組賽輸給了克羅地亞,淘汰賽又被意大利人用反擊一波流送回家;開始逐漸變的花拳繡腳的德國人,一路跌跌撞撞最終倒在了法國隊面前;冰島、威爾士開始用簡單粗暴的英式足球+猥瑣反擊的方式,一路爆冷取得好成績,而葡萄牙到了淘汰賽一路沒丟球守到了冠軍時,這標誌著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變得簡單粗暴、功利。

今年夏天的世界盃,這是以拉莫斯、伊涅斯塔、席爾瓦、布斯克茨為首的西班牙黃金一代們在國際大賽上最後的彙報表演。正當所有人都以為西班牙隊會繼續以我為主的堅持傳統時,小組賽首輪打葡萄牙,西班牙在傳傳傳的同時,也開始適時的簡單直接讓迭戈-科斯塔去跟對手正面剛;這標誌著那個開創了無鋒陣,過於追求控球的西班牙足球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當世界杯變成肌肉男共舞 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上個高中鋒還真管用

然而連西班牙足球都慢慢的開始隨大流時,有些球隊卻不信邪。墨西哥打德國,當德國隊獲得角球機會,面對身高1米8以上的球員都寥寥無幾的墨西哥人,選擇玩戰術角球,而禁區內只有4名球員去爭頂時,德國隊的身高優勢到底有何用?而在比賽大多數時間裡,德國隊打的不再像德國,當他們整場比賽都在跟技術出色的墨西哥鬥腳下時,能贏球就怪了。

而巴西打瑞士和阿根廷打冰島則陷入了另一種纏鬥,論技術和比賽控制力,巴西和阿根廷都牢牢壓制對手;但是對方的戰術也很明確,就是屯兵後防擺大巴,進攻靠定位球和反擊偷。那麼面對密集防守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直接砸高球啊!只不過冰島和瑞士的中後衛身高基本在1米9上下,而巴西隊的進攻線。。。除了後插上的保利尼奧外,連身高超過1米8的都沒有;阿根廷隊的進攻線倒是有伊瓜因這個中鋒,只是他上的太晚了。

當世界杯變成肌肉男共舞 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

當強隊面對鐵桶陣,用傳統的花拳繡腿卻打不開缺口,缺少破密集防守的辦法時,也許在之後的比賽中,冷門還會繼續下去。像冰島、瑞士這樣的球隊,他們沒有能力走到最後,但他們卻是強隊很好的試金石,有可能會左右冠軍的爭奪。

當肌肉男在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盃變的簡單粗暴、愈發功利時,那個屬於美麗足球,用技術打爆肌肉男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了。最終在盧日尼基登頂的球隊,也許他們不再是踢的最好看的,但他們的對抗能力很可能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