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高考生深情作別母校 一個深鞠躬感動無數人

德州一高考生深情作别母校 一个深鞠躬感动无数人

虔誠的舉動,流露出對於母校的感恩之情。

不是扔課本、撕試卷的瘋狂,沒有青春的肆意狂歡,只是這樣安靜的舉動,與自己的老師、同學和學校告別。這張充滿儀式感的照片一經發到網絡,就引發了無數市民的熱議,被感動甚至被催淚。

這名男孩是誰,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無數人又為何被他觸到內心的柔軟?

畢業那天,他選擇這樣告別

他叫張翼航,戴著眼鏡,長得高高大大,眼睛不大,笑起來像月牙一般。

高考之前,他是德州一中高三·十班的學生,而且是學習委員。問起為何在高考結束後會向母校鞠躬,男孩有些害羞。

張翼航是一名寄宿生,每天與老師、同學在一起,為了夢想共同努力加油。他說,上學的時候,他無數次想過在高考結束後,要盡情地肆意狂歡。

但是,在考完最後一科走出考場時,他的內心卻變得異常冷靜,甚至有些失落。尤其是他主動留下來,幫著老師們一起打掃考場衛生時,看到身邊很多女同學都紅著眼眶,他的內心更加傷感。“考試結束了,我們為之奮鬥了三年的旅程也就走到終點了。”張翼航的腦子裡,縈繞的全是三年來的點點滴滴,老師們如何精心教學,同學們如何快樂相處,內心無比複雜。

就在和父母準備一同乘車回家時,張翼航突然對父親說:“停車!”

在父母疑惑的目光下,他打開車門,走下車,面對母校的大門,站得筆挺,然後深深地彎下了腰。

這個瞬間,正好被他的母親潘女士用手機拍了下來。

鞠躬背後,是難忘師生之情

兒子的舉動,讓父母很欣慰。潘女士無數次打開手機翻看照片,“兒子能有感恩的心,讓我心裡覺得溫暖,也很欣喜。”

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家中對張翼航自小的要求,在家人看來,無論是“德才兼備”還是“品學兼優”,品德永遠都是衡量一個人的第一標準。“兒子在品德上的優良,與學校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潘女士說,每天陪伴孩子最多的就是老師,考前一段時間,班主任劉跟忠老師為了讓家長放心,經常在家長群中發佈孩子們飲食、住宿等情況。班主任的一句“家長們放心,我會24小時陪著他們”深深感動著眾多家長。

作為班主任,劉跟忠每天早上6點至晚上11點都會在學校中度過,每晚要確認學生們都安全睡下後,他才會返回自己的家。臨考前的一個月,他更是選擇住在學校,一直陪在孩子們身邊。“高考中用到的知識我都教給你們了,如今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多地給你們陪伴。”劉跟忠的這番話,被學生們一度翻譯為“最長情的告白”,也正是這樣的關心,讓張翼航心存沉甸甸的感激。

每次翻看照片,每次都會被感動,於是有一天,潘女士將這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想留下一段難忘的記憶。

戳中內心,感恩情懷令人動容

讓潘女士沒想到的是,照片發到朋友圈後,迅速被轉發刷屏。一張簡單的照片,一個小小的舉動,戳中了大家心中那份關於感恩的記憶。

劉跟忠說,張翼航在“勿忘母校、感謝師恩”上為同齡人作出了表率,更讓自己的辛苦感覺頃刻間煙消雲散,他為能有這樣的學生而感到榮幸和自豪。“我能理解他的舉動,因為老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教給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德州一中2008級學生彤彤看到照片後,再次想起了往事。當初在德州一中就讀時,她的成績並不突出,但是老師卻善於發現她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鼓勵,使得彤彤的成績突飛猛進。“在畢業時,我特意與老師擁抱,並說聲謝謝。”彤彤說,儘管過去了很多年,但是每當回憶起這段時光,她的內心總會充滿感激,而且也謹記老師的教誨,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不能放棄,要盡最大努力去完成。

張翼航的同學江曉琪說,畢業時很多同學都十分不捨,但更多的是將感激之情埋在心底,不善於表達出來。但張翼航的這一舉動卻為大家做了表率,“我想,以後會有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勇敢地表達對學校和老師的感激之情。”

引發熱議,美好品行更是教育重點

這張照片不僅在師生之間,更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

“以往我們常看到很多畢業生在考試結束後,將書本、校服全部扔到窗外,我理解他們這麼做是為了發洩多日來緊張焦慮的情緒。但是,我們今天看到了另一種表達方式,在真情流露中,給教育自己的母校、老師表達感謝,給自己高中三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楊少華說。

史冠武說,教育不僅僅是書面分數,還需要培養健全人格,這個舉動,是對母校的感恩、對老師的感激、對同學的感謝,更是感恩教育的一個縮影。同時,張翼航的表現也讓史冠武看到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今後將在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活動中,讓孩子的愛心得到全面釋放,讓愛引領孩子發展。

深情一躬勝過千言萬語

與考上名牌大學後的大辦謝師宴不同,張翼航同學的這一躬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只是單純、樸實地表達對老師和母校的感激之情。無論高考成績如何,無論自己將走向何方,老師和母校都永遠留在心中。三年的高中生活,張翼航同學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有價值觀、人生觀及做人的道理。相對於高考後以撕書、醉酒等方式洩憤釋壓,這一躬是對三年高中生活最好的總結和紀念。

對老師、學校乃至我們的教育來說,這深情一躬是由衷的感恩和褒獎,也是一種鞭策和責任。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如何讓所有的孩子學業有成、健康成長,扣好人生路上的每一顆“釦子”,是一份沉甸甸的、不容有失的使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評價教育質量的高低,有比成績和升學率更本質、更根本、更重要的標準。

高考結束,一批孩子將走進大學、邁向新的人生征程,又有一批孩子跨進高中大門、開始一段拼搏歷程。但願德州一中校門口發生的這感人一幕,能給準大學生們帶去前行的力量,給辛勤耕耘的老師們帶去鼓勵和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