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第六屆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五大議題共建中巴經濟走廊

綜述|第六屆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五大議題共建中巴經濟走廊

6月14日至15日,第六屆“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在雲南昆明隆重舉行。作為第5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本屆論壇以“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化新時代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務實合作”為主題,旨在繼續深化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各領域的互利合作,不斷為本地區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贏格局。

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雲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雲南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和雲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承辦。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印度中國研究所、孟加拉國政策對話中心等中外知名智庫共同協辦。來自緬甸、印度、柬埔寨、越南和亞洲開發銀行等1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300餘位中外高端智庫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本屆論壇開幕式由雲南省副省長李瑪琳主持,緬甸前副總統賽茂康(Sai Mauk Kham)、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印度尼赫魯大學副校長欽塔馬尼·馬哈帕特拉(Chintamani Mahapatra)和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出席並致辭。主旨演講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雲南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傑主持。中國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邵琪偉、孟加拉國東亞基金會執行主任納西姆·瑪穆德(Nasim Mahmmud)、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院長何祖坤、緬甸前駐印度大使吳溫倫(U Wynn Lwin)、斯里蘭卡政策研究所執行所長杜詩尼·維拉科(Dushni Weerakoon)、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副院長宋春奔(Sum Chhum Bun)等11位專家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與會專家圍繞推進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之間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衛生、減災、媒體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展開討論,就推進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等議題發表精彩見解。

本次論壇共設五個議題,分別是:推進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際經濟走廊建設、構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新型國家關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人才合作機制建設。

在“推進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際經濟走廊建設”議題中,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由於特殊的區位條件、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和較強的經濟互補性,相關各方應採取有效策略和措施進一步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各方一致認為,只有進一步增強互信,秉持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務實高效、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快地區貿易便利化進程,加緊推進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道路運輸便利化,以具體合作項目為抓手,重視沿線國家民生建設,深化省邦務實合作,做大經濟走廊合作的積極面,才能切實有效地推進各條經濟走廊建設。

在“構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命運共同體”議題中,來自東南亞的學者指出,構建中國與東南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共同構建和平安寧的環境,共同創造發展利益,共同從各自發展戰略中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來自印度的學者認為,中國和印度應致力於從悠久的歷史文明中汲取養分,共同傳承中國與南亞文化傳統,培育亞洲文化和共同的亞洲價值觀,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推進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衛生、減災、媒體等各領域合作,夯實睦鄰友好社會民意基礎,把和平發展的傳統理念付諸彼此相處之道。

在“構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新型國家關係”議題中,來自中國、孟加拉國、緬甸、泰國等國學者暢所欲言,指出“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共贏之路,更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構建新型國家關係的偉大實踐。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能給沿線各國帶來實惠,更將引領國際關係發展新方向。要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學者還就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互聯互通、產能合作、水資源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議題中,各國參會代表共同討論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五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與會學者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基本路徑、合作機制、合作項目等進行探討。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智庫專家重點分析了中國同東盟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的合作潛力。斯里蘭卡學者介紹了斯里蘭卡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認識及其與中國合作進展情況。其他與會專家認為,有必要加強海上運輸通道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海上聯通便利化,並提出推動海上與陸上絲路融合,形成更加開放的國際經濟合作帶,以拓展合作、發展新空間。

在“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人才合作機制建設”議題中,各方學者均表示,未來應繼續充分發揮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鼓勵各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機制,發起成立人才合作智庫聯盟,就雙邊多邊開展人才合作的規劃、機制、政策和重點領域等方面開展研究,為人才合作提供智力支撐。來自東南亞的學者還表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應積極開展人才信息資源共享、人才培養培訓、技術交流、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以充分發揮本區域智力資源的潛力,共同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受益面。另外,學者們還對建立人才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未來的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南亞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相互毗鄰,是“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進各自的經濟增長,才能更好適應國際經濟環境的新變化。

論壇閉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全球戰略智庫常務理事長兼秘書長、研究員王靈桂主持。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雲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院長何祖坤,孟加拉國和平與安全研究所主席、全球氣候變化軍事顧問委員會主席穆尼魯扎曼,柬埔寨皇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宋春奔,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緬甸前駐印度大使吳溫倫,尼泊爾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席孫達·奈特·巴特拉伊作為各國參會智庫代表,共同簽署了《關於建立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網絡機制的倡議》,並分別為“‘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智庫合作網絡”、“‘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智庫合作網絡”揭牌。

當今世界,各國日益利益交融、命運與同,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同目標。深化新時代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務實合作,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參與論壇的各國專家學者從政治、經濟、社會、人文、安全等角度充分發表各自觀點,指出合作領域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探索合作前景與共同目標。本屆論壇對於整合各種優勢資源、搭建合作機制、增進相互瞭解、打造高端平臺、促進共同發展、提振合作信心以及共商發展新思路、共謀合作新舉措、共享時代新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