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了怪了——為什麼今年新麥市場收購價格比託市收購價格還要高?

有朋友向我反應,他們當地的臨儲庫點收不到糧食,甚至安排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下鄉收糧,國儲庫求農民賣糧,這個景象在前些年想都不敢想。

鍾情三農不由得感嘆,真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往年農民得說盡好話的求著那幫人收自己的糧食,今年這幫人得和顏悅色的求著農民賣糧給他們,看著真的是舒坦!

奇了怪了——為什麼今年新麥市場收購價格比託市收購價格還要高?

那麼為什麼從自今年的小麥託市啟動以來,各大小麥主產區的新麥市場價格就比託市收購價格要高呢?

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新麥異常搶手,收購主體和臨儲庫點搶糧。

奇了怪了——為什麼今年新麥市場收購價格比託市收購價格還要高?

從目前各地反饋的信息來看,啟動託市以後,河南,安徽和江蘇地區的各大臨儲庫點入庫的小麥整體不及往年,雖然這個符合今年的託市收購預案要求,但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眾所周知,自從六月初安徽省,江蘇省率先啟動小麥託市以來,筆者就發現,今年的託市收購較往年尷尬很多,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託市收購小麥價格明顯低於市場收購價格,而在大多數農民看來,誰給你的價格高就把小麥價格賣給誰。

國產一等小麥在臨儲庫點只能給到1.19元每斤,而市場上,這個等級的新麥賣到1.3元每斤以上毫無壓力。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歸根溯源,還是因為今年的新麥特別是優質新麥在市場上太搶手了。

新麥量質雙降,託市收購後期仍難樂觀。

奇了怪了——為什麼今年新麥市場收購價格比託市收購價格還要高?

由於災害影響,今年很多地區的小麥不管是在產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及往年,而這兩點都和託市收購息息相關。再加上國家暫停了臨儲陳麥的拍賣,斷了很多企業的糧源供應,為了維持開工保持運轉,這些企業只能派人進入田間地頭和農民直接交涉來收糧。

所以,這樣就造成了今年的一個奇特景象,企業和糧販子爭先到一線農村以明顯高於託市收購標準的價格去高價收糧,農民大多會選擇把糧食給他們,畢竟生意就是買賣。

而往年按照託市預案,可以給出比市場價格較高的臨儲庫點就顯得冷清不少,據筆者瞭解,現在已經有不少庫點要求自己的員工去農村挨家挨戶收糧食了。這個景象在往年可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之前只有農民擠破頭皮想把糧食運到臨儲庫以每斤多麥幾分錢,而從未出現過市場收購價格比託市價格高出一毛錢左右的景象。

在此,筆者建議大家,如果你手裡還有糧源,近期還想賣的話,還是賣給靠譜的企業和糧販子吧,他們會給出比臨儲庫點更高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