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 吸引世界目光取得豐碩成果

新華社青島6月17日電題:展風采·促交流·助合作——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取得豐碩成果

東方影都,星光燦爛。6月的青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13日至17日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通過優秀影片展映、“電影市場”、合作論壇、“聚焦國家”、影片評選等活動,12個國家的電影發展成就得到集中展示,電影節為各國擴大電影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成為展示和踐行“上海精神”的嶄新平臺。

多樣文明充分展示

本屆電影節期間,共有12個國家的優秀影片與觀眾見面,其中參賽影片23部,參展影片55部。如《摔跤吧爸爸》(印度)《活鯉魚》(俄羅斯)《歸人》(哈薩克斯坦)《夜間事故》(吉爾吉斯斯坦)《愛的力量》(巴基斯坦)等,有的中國觀眾已經比較熟悉,有的相對陌生,讓人一飽眼福,受到心靈洗禮。

國家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說,參賽參展影片都是近兩年來各國新片,代表了各國電影發展較高水平,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上合組織各國的電影風采和多樣文明。

“之前不太瞭解蒙古。原來蒙古的風光這麼壯麗!很想親身去體驗一下。” 青島市民趙慧觀看了蒙古電影《成吉思汗的孩子們》,深有感觸地說。

6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電影市場”活動,上合組織各國25家電影企業設立了展臺,展示各自國家的影片和電影器材。貫穿電影節始終的“聚焦國家”單元,各國電影人輪番“登場”,集中介紹本國電影發展成就,與觀眾互動,並放映代表影片,讓人們對各國電影事業和文化傳統增進了瞭解。

東道主中國的電影發展成就格外引人關注。201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559億元,觀影人次超過16億;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已達5.5萬塊,穩居世界第一位。青島東方影都大劇院榮膺被譽為“建築界奧斯卡”的國際金磚獎。以中影懷柔數字基地、青島東方影都、橫店影視城、無錫影視數字產業園等為代表的電影製作拍攝基地,都具備了較為雄厚的產業科技實力和服務保障能力,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基本構建了電影工業化鏈條。

積極推動電影合作

在中國和巴基斯坦邊境的冰川峭壁之間,蜿蜒盤旋著一條世界上罕見的高海拔國際公路。電影節上,中巴兩國相關方面宣佈,將合拍以國際公路為主線、反映中巴經貿和人文往來的電影——《天路》,從創作、拍攝、後期製作到放映發行,全流程合作。

本屆電影節上,相關方積極推動合作拍攝電影,加強影片交流和電影人才合作,推動電影交流逐步機制化,成為上合組織國家擴大文化交流的新機遇。

電影節期間,舉辦了以“尊重多樣文明 推進電影合作”為主題的上合組織國家電影合作論壇。各國電影代表團交流電影情況,探討加強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多項成果。

據介紹,中國已同包括部分上合組織國家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合作拍攝電影協議。除了《天路》項目,中俄兩國電影人計劃合拍影片《戰鬥民族養成記》並在上合組織國家發行;中國多家單位從電影節參展影片中挑選了11部優秀作品,簽署了購買意向備忘錄;白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電影企業就電影合作達成了意向,並簽署了合作協議等。

伊朗代表團成員何非說:“電影節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遇,讓中伊兩國電影人可以擴大合作,互相學習,一起進步。”

展示“上海精神”的窗口

13日的開幕式上,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發來賀信說,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是配合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而舉辦的重要人文交流活動,是展示“上海精神”的良好機會,將利於提升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和合作水平。

“《天路》是電影,電影也是‘天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編劇委員會主任、《天路》編劇王海平說。以電影為橋,促進上合乃至世界各國之間增進了解、崇尚合作、擴大共贏,是各國電影人的共識。

“電影是各國人民的通用語言。”俄羅斯代表團團長謝爾蓋·布斯克帕利斯說,通過電影,能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增進了解。

巴基斯坦代表團團長安比恩·簡說,不同國家之間深入交流,互相尊重,文化才能融合,友誼才能長久。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表示,中國首倡舉辦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得到了各國的積極響應。相信以此為起點,必將更好地促進上合各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和電影創作的進步,併為拉緊人文交流的共同紐帶、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作出獨特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