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收入構成能帶來長久的安全感?

什麼樣的收入構成能帶來長久的安全感?

什麼樣的收入構成才是良性的呢?

在美國,國家稅務局把收入分為為三種類型:主動收入,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

主動收入是指需要持續付出勞動才能得到的固定收入。我們平日上班所獲取的收入就是是主動收入,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獲取。

簡單來說就是“No pain no gain”,不勞不獲,好比把勞動者看做是一隻陀螺,只要陀螺停止轉動,就不會產生收入。

與主動收入相對的就是被動收入,所謂被動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被動收入越多一個人就越能實現財務自由。

比如說一個保潔阿姨,靠做保潔月收入是2800元,但阿姨家三年前拆遷了,分了4套房,每套房子拿出去租至少5000元/月,租三套,住一套。保潔阿姨的被動收入超過15000每月,你說她有沒有安全感?你問阿姨為什麼來做保潔?天天待家裡閒不住了唄……

需要持續付出勞動的主動收入是要用時間去交換,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成了主動收入最大的侷限。不管一個人的月薪、年薪有多高,只要他的收入全部由主動收入構成,他就很難實現財務自由。

其實不僅是實現財務自由這座大山那一跨越,其中還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一旦失去了“用時間換錢”的條件,比如說生病,行業衰落公司裁員,或者面臨重大政策調整(如:國企改革引發下崗潮),都會讓一個人失去固定的收入來源。所以我們在賺取主動收入的同時,更要著眼於提升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其實是一種資產性收入,如銀行理財,房屋租金,股票分紅,投資,專利和知識產權等等,比如把錢放在支付寶,即使你不去理它,24小時也都在賺取利息。

什麼樣的收入構成能帶來長久的安全感?

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最大的差別就是:你為錢工作,還是錢為你工作。

很久以前,意大利中部的小山村裡有兩個年輕人:柏波羅和布魯諾。兩人是堂兄弟,都很聰明和勤奮,並且有著勃勃的雄心,渴望能夠成為村裡最富有的人。

有一天,村裡需要僱兩個人把附近河裡的水運到村廣場的水缸裡去,於是就把這份工作交給了柏波羅和布魯諾,村裡的長輩按每桶1分錢的價格給他們付費。

面對同樣的工作內容,兩人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布魯諾選擇每天去提水,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如果每天提100桶水,每桶水1分錢,1天就能賺1元錢。1周後,他就可以買雙新鞋,1個月後,就可以買1頭母牛,6個月後,說不定就能蓋一間新房子。

然而,柏波羅卻有另外的打算:白天他只用一部分時間用來提桶運水,剩餘時間他要用來實現一個偉大的計劃——建造管道,然後用管道將河裡的水直接引到村子裡。柏波羅知道,儘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不僅收入會遠遠低於布魯諾,而且每天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在像岩石一般硬的土壤中挖一條管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堅信這些投入最終會帶來可觀的收益和回報。

幾年之後,管道終於完工了。村子裡從此不再需要依賴人去提水就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水源。柏波羅再也不需要去提水了,更重要的是,無論他是否在工作,水都在源源不斷地流入,而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羅口袋裡的錢也越多。反過來看看布魯諾,他不僅因為管道的出現失去了工作,而且長期的勞累使得他背也駝了,步伐也變慢了。

看完這個故事,你是想當柏波羅還是布魯諾?

“管道的故事”是一則關於財務自由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如何改變我們對於賺錢的思維方式的故事。不論你是想實現財務自由,還是想規避未來的職業風險,這個故事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即每個人都需要建造屬於自己的管道,且管道越多越好。有意識的去打造多項被動收入,這樣不管經濟形勢如何,不管外界是否動盪,你都能實現財富增值。

什麼樣的收入構成能帶來長久的安全感?

以下幾點是可以逐步實現被動收入的方向:

1.從信息中挖掘賺錢機會,購買資產。世界變化太快,遊戲規則也在變,要不斷更新大腦。“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

2.以能賺到錢為目的學習各種實用的知識,包括會計、投資、市場、法律、廣告、銷售、溝通技巧、公眾關係和商業體系等。過分執著於自己的專業只能做打工者,要以老闆的心態去學習各種與賺錢直接相關的知識。

3.沒有什麼賺錢方式是不冒險的,機會只對精通遊戲規則的人友善。你可以抱怨風險,拒絕嘗試。也可以通過分析和嘗試增加經驗,管理風險,做成熟的投資者。

4.不要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職業上,不要耗費一生為別人工作。你可以暫時為了生活安穩而工作,但一定要分出精力去研究如何賺錢如何打造自己的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