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即将来临的端午节,火车上又会是满满当当了吧。

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没有钱,真是回不起家呀!

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书上说:只要是互相想念的人,跨过千山和万水也会来找你。

电视剧里总是演绎着男主为了女主不顾一切,不惜钱财的去找对方。

可是残酷的现实总是让人不寒而栗,有的夫妇,在北京打工,除了过年回家,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回过家。

了解他们的原因竟然是是:两口子都在北京打工,回趟家,除了给爸妈买衣服,亲戚的小孩儿不买衣服就要给点钱表示一下,一年挣的钱,除了小孩儿上学,都没有多少了。

再经常回家,真的回不起呀!听着都感觉无比心酸。

如果说,所有的自由都要插上金钱的翅膀,那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民币,回趟家好像就没有底气。

也不着急找个对象

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都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着急找个对象!

自从走出了校园,3天已经是小长假了。

想着在这为数不多的假期时间,可以让时光走的缓慢一点,去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晒晒太阳,又或者去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好好吃一顿饭,享受一下时光不老,岁月静好的惬意和潇洒

终于可以不在听甲方爸爸的唠叨,终于不在去对着客户虚心假意的笑脸相迎,终于可以清净几天。

然而却是被带到各种饭局。

首先进行一次大面积盘问:什么学历?多大年纪?工资多少?现在有没有结婚?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总是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哎!都这么大人了,也不着急找个对象!

本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觉得这个年纪没有结婚不过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可是这一声的叹息,就在众人讨论的那一刻,没有一点尊严,充满了愧疚感,

好像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哪里做错了什么?

有种没有达到一些社会身份认可的挫败感。

这种挫败在那一瞬间打破了之前所有的平和安宁,本来回家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可是却是一种挫败和焦虑。

你咋那么土

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你看!别的小姑娘打扮都光鲜艳丽的,你咋那么土!

龙应台曾经说过:我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在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然后渐行渐远。

其实又何尝不是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叠加,父母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样子,他们总是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生下的孩子就是百分百了解。

其实不然也,就像我妈上次给姐姐说:村子里那一群小姑娘,一个个漂亮的要命,瞅瞅你们,瞎在大城市呆几年,一个比一个土,能不能好好打扮一下!

我们争论,可是我妈还是不太信,最后只能笑笑不说话!

迄今为止,有太多的父母不太相信自己的子女:

他们没有见过你发烧

38度,打完点滴继续坚持上班的样子。

他们没有见过你带领小组拿下一个百万case的精明能干。

他们没有见过你穿着高跟鞋谈笑风生优雅的样子。

他们没有见过你写下一个方案被当众夸赞的样子。

他们没有见过你因为某些欲望,拼命向上,拼命扎根的样子。

就这样我们慢慢的和家里的父母渐行渐远,他们越来越不能像儿时那般去了解,宁愿努力多给他们一点物质上的补给,也不愿回家。

有害怕,也有抗拒。

有时候宁愿蜗居在出租房里,也不愿回家

故乡早已是他乡

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我的家在江湖,故乡早已是他乡

总以为,害怕回家的人,都是因为聒噪的唠叨,或者不厌其烦的催婚,又或者难以交一份功成名就的答卷。

可是小美的理由,让我深深诧异。

北漂几年的她,上班积极,工作积极,公司的大小事情都积极,可是都当大家忙着积极回家的时候,她却退出了那个积极分子。

有次聊天的时候,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她漫不经心的说:我的家,在江湖,故乡早已是他乡。

后来知道,小美从小到大,都和姥姥一起长大,但是前几年姥姥离开了,家里也没什么牵挂,回到家里,全是关于她的记忆,有时候思念的都睡不着觉,不敢回!

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太思念家里的人,这种思念连绵不断的在血液里蔓延,想,可是不敢回!

在北京,有一半人害怕回家

家,很近,可是回家的路上却越来越难。

所以,在路上的你,有多久没有回家了?

偷偷告诉大北是什么原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