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团队,值得我们加入

勇士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4-0横扫骑士捧起了总冠军。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谈资:业余的看明星,专业的看战术。

作为一个自身正在艰辛创业阶段的伪球迷,我看到的却是团队。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能走到总决赛的两个团队,都非常出色。但勇士和骑士之前鲜明的团队特点,也值得职场人思考。

尽管NBA圈子很小,尽管NBA打酱油的角色薪资也能爆咱一条街。但圈子再小薪资再高,依然是职场。依然有借鉴意义

怎样的团队,值得我们加入

让我们来看两只球队。

● 骑士众所周知的老大是勒布朗·詹姆斯,老汉今年几乎是单核带队,抱着骑士先后拿下步行者、猛龙和凯尔特人。

勒布朗是队友们可依赖的领袖,他能激励团队,能解决问题,对队友严格要求,带领球队走出困境。这种类型的领袖在NBA相当传统,乔丹、科比、保罗都是这种类型的领袖。

火箭的队友就反复提及保罗对队友的要求极高,而乔丹当年更是能在更衣室里把队友骂到无地自容的主。但是队友就认这样的大佬,跟着他随时需要高度紧张,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 勇士的画风则完全不同:主教练科尔在队内搞民主,头牌水花组合,一个比一个腼腆,大赛前的激励演讲是逗B格林来做。战术核心萌神库里更是明确表态,能赢就行,什么队内地位,MVP,都不重要,一丝一毫大佬的气息都没有。


我们咨询公司的领导骂人狠,但是这是为了让你不犯错误。

不骂你的领导是对你不负责,一流的职场人都是在骂声中成长的。

这种观点曾经很流行,或多或少,不少职场人眼里,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需要被鞭策才能成长。

但随着时代的前行,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意识到:

如今的职场不一样了。

人才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越来越大。他们足够优秀,有足够好的平台供他们挑选。

要想争取他们的加入,企业就需要提供优质的平台,放弃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更深入的研究「新生代员工管理」:

如何让新生代员工开心、满意和全力以赴的工作。

对了,「新生代员工管理」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员工体验时代」,因为企业要做的是提升优秀人才的工作体验,而非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员工。

如果领导依然习惯于毫不克制滴向员工发泄情绪,得到的很可能就是一纸辞呈。这种领导或许还在哀叹“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我当年就是这么被骂出来的,我都没有抱怨过”……

可是,你忍受过的苦,不一定是理所应当所有人都应该体验的苦。工作也可以很有趣。不少优秀的企业已经开始类似的尝试。

勇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

1.开放信任的氛围

怎样的团队,值得我们加入

所有的企业都在力求扁平化,都在力求让高层听得到基层的声音。

华为任正非曾有一句非常收到基层员工欢迎的名言: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

话虽如此,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太习惯于就人论事,而非就事论事了:你是总监,见多识广,你的看法是有价值的;你是基层,你专心干活,提意见的事情就算了,反正领导也不会听。

而勇士2015年的夺冠经历中,藏着一个小人物,改变世界的故事。

在2015年,当勇士时隔40年重返总冠军赛场时,大家普遍看好勇士战胜人员不整的骑士。

但三场过后,勇士1-2落后,而第四场是在骑士的主场。再输的话就基本告别总冠军了。

这时,一个助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拿到中锋,用小个阵容。

一个巨大的变化。

如今我们知道这是历史性的战术革命——「死亡五小」。

在2015年,还没有活人见过不用中锋的小个团队能拿下总冠军。

更要命的是提建议的这位助理,尼克·尤恩。他的日常工作是给球队选择训练时听的音乐——算是个球场DJ吧。

换在普通球队/公司,这位DJ哥都没资格给球队提建议。

但是在勇士的氛围里,DJ哥却敢于向主教练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这个建议被主教练采纳了。

这里的重点不是主教练采用了助理的建议,而是助理敢于把自己的建议输送到管理层。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往开会,当大领导说「我的话说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同事们是纷纷低下头,尽量避免目光接触;还是跃跃欲试准备提问?

什么是企业文化?这就是。

怎样的团队,值得我们加入

上图里的两位是博古特和巴恩斯,都曾是勇士赢得NBA总冠军的核心球员,然而为了杜兰特,勇士选择了放弃这两位。

NBA这个职场,向来是以嘴炮频繁著称,球员球队对喷,也算是家常便饭了。

而这两位大爷都表示了理解。

巴恩斯:我在勇士不仅获得了总冠军,还有欢乐和友谊。而换队不意味着友情的终结。

博古特:离开这么好的团队很痛苦,但理解管理层的决定。

一个团队的氛围,往往是团队里的领袖所决定的。库里的谦虚,汤普森的内敛,以及格林逗逼里夹杂的直言不讳,都给勇士的团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即使离开了,也让人恋恋不舍。

所以大家可以围观一下这些回答,愿意为员工未来投资,愿意为员工提供包容,透明和友善的工作氛围的企业,往往会得到离职员工的好评。

3.领导认可尊重员工价值

怎样的团队,值得我们加入

一个极其出色,但渴望被认可的人才摆在面前,作为企业会怎么办?

我相信大部分企业会努力去争取这种人才的加盟,但是要做到什么程度合适呢?毕竟我也是行业老大,毕竟我是独角兽,毕竟我也是500强啊,我不能看起来太低三下四啊。

常规赛73胜,连续两年杀入总决赛,一次夺冠一次惜败,依然被认为是联盟最强队的勇士是怎么做的呢?

勇士全员出动了。

为了吸引杜兰特,总经理、主教练、四大核心球员全部出动。

针对杜兰特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球员们分享球队文化和氛围;核心库里直言只看重冠军,如果杜兰特拿到MVP,他愿意在第一排给杜兰特鼓掌。

主教练科尔带去了电脑,当场演示了勇士的全套战术,以及在每一个战术里杜兰特的角色:

“你出现在哪儿;我们在哪里给你设置掩护;我们怎样给你创造空间,让对手不能夹击你;你的攻击力和威慑力,将在我们不断移动和传球的体系里怎样体现的更加有效。”

所谓的重视,恐怕很难再多了。

我也围观过创业公司老总三顾茅庐的场景,但更多的是“畅想美好未来”,但实实在在能从工作安排、资源支持、薪酬激励机制入手,细节为人才规划的并不多。

更可怕的是,如何认可公司内部的人才,往往会被企业忽视。

荷兰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曾经做过调研,发现员工最看重的上级应该具备的领导力,是鼓励激励下属的能力。

怎样的团队,值得我们加入

我们再搬出马斯洛需求理论,刚刚进入职场的90后和95后小伙伴,对薪资和职位安全感的看重,越来越少了;如今的职场人自主性强,更渴望尊重和认可,希望实现自我的价值。

说白了,有时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情。

而是在贵司工作,是不是让人才感觉到在做有意义的工作,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实现了人生价值。

写在最后

我见过不少企业在招聘时都会宣传公司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

我见过不少领导,很有能力,但下属逃得一个比一个快。

我也见过人们在一起开心工作,也见过人们假装开心工作。

用一句话收尾:

所谓「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工作;而是因为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关爱,互相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