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1.以太坊誕生記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Vitalik Buterin在2014年邁阿密比特幣會議上首次宣佈以太坊

以太坊當時提出了多項激動人心的創新性區塊鏈技術,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基於加密貨幣網絡的通用型合約:一種被區塊鏈進行模擬計算的自主代理機制。每個以太坊的合約都有自己的內部腳本代碼,通過每次發送一個交易來激活相關的腳步代碼,後來這種合約被稱為智能合約。這種合約除了之前其它項目提出的對比模型,以太坊在白皮書裡描述了多種新型的可能合約,當時Vitalik描述的可能方向現在都成為了多種項目的初始思想,如多重簽名託管服務、個體之間的對賭Peer-to-peer gambling(後來的以此成立的項目有Augur, Gnosis)、創建自己的代幣(目前此項技術被眾多在以太坊上進行ICO的項目使用)等等。

除此之外,以太坊還有眾多的創新,除了圖靈完備(Turing-complete)、通用腳本語言外,在費用市場(Fees)、挖礦算法(Mining algorithms)、幽靈協議(GHOST,關於更短出塊時間的技術)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不同於比特幣的構想。

2015年7月30日,當時作為以太坊項目CCO的成員Stephan Tual在官方博客上正式宣佈了以太坊網絡正式誕生.

2.The DAO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作為以太坊項目的前CCO,Stephan Tual作為初始人和COO成立了Slock.it(團隊名字來自他們原本計劃開發一種智能鎖的項目),正是這個團隊宣佈了後來舉世矚目的The DAO項目。這個被稱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The DAO的出名除了是當時史上第二大金額的眾籌,還因為它是改變以太坊未來方向的主角。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為期28天的眾籌中共籌得超過1.5億美金,2萬多投資者貢獻了自己的以太幣。後來發現了一個叫“遞歸調用漏洞”的軟件漏洞,但是當時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認為對資金不會有什麼風險。黑客正是利用這個漏洞將眾籌所得的一部分以太幣轉移到了自己的子DAO中。由於項目資金(約佔總數的15%)和被盜以太幣數目龐大,社區和以太坊基金會對此事件提出了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軟分叉和硬分叉。軟分叉可以避免黑客繼續盜取剩餘的以太幣,而Stephan Tual則在自己的博客中寫到:硬分叉可以連被盜的幣也可以追回,歸還到該智能合約上。

後來,以太坊基金會基於社區一個第三方匆忙潦草的投票(carbonvote)決定進行硬分叉。

3.以太坊的重生:以太坊經典ETC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為了救助The DAO項目,以太坊基金會決定在1920000區塊高度(2016年7月20日)進行硬分叉。

社區的部分成員認為這個決定嚴重違反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精神,強烈反對這個硬分叉,不跟隨這個為了救助部分私人利益的決定,並在隨後發表了ETC獨立宣言(The Ethereum Classic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ETC在1920000高度上在硬分叉的同時獲得重生,標誌著一個徹底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區塊鏈的出現。

根據以太坊經典的網站表示:

“以太坊基金會回應的方式可能是最糟糕的一種,”之後他們又解釋道,“我們相信最初版本的以太坊,作為一個世界電腦,它不會說倒就倒,它運行著不可逆的智能合約。”

網站寫著:

“不是所有區塊鏈都是平等的。”

而且通過留在未經變動的以太坊版本中,他們是在保護這些價值。

4.ETH和ETC的區別

小白每日識幣:以太經典ETC

關於區塊鏈的可變性

ETH——假如大部分人同意修改鏈條(也就是可變性),那麼就可以修改區塊鏈記錄和合約

ETC——區塊鏈記錄和合約不可修改(也就是不可篡改性)

下面是關於兩種方法的利弊

可變性的好處是人們可以適時地改變以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修改規範比找漏洞更實用。

不可修改性是人們不管當時有多聰明,但也不可能會不出錯。因此,應對此方案出現問題的時候,最好是通過現有的法律框架來尋找和解決漏洞。

關於發展的不同

ETH——不管是有意安排或者從誕生就如此,區塊鏈核心決策都是在社區的參與下由以太坊基金會制定並大部分由它開發。

ETC——區塊鏈的決策主要是通過三個鬆散的、有協作關係的團隊在社區參與下得到反饋而決定的。

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為兩種區塊鏈提出改進建議。這正是開源之好處,也是很常見的。你會發現,這兩條鏈的開發人員通過Github和Reddit來相互溝通。我希望為了實現共同目標,提高溝通和交流的頻率。

關於兼容性

目前,這兩種區塊鏈都相互兼容。ETH寫的合約(或應用程序)可以在ETC上應用,反之亦然。

ETH——專注於eWASM,致力於為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提供平臺。而對於合約安全性的問題是次要的(例如:Viper)

ETC——專注於讓開發者創造出更安全的合約(例如:Viper,IOHK研究),代價是消耗潛在的開發者人數。

很明顯,這兩條鏈都可以互相接納。不管它們的意願是否相同。我的看法是,開發人員的數量並不一定與產品的質量掛鉤。

關於交易速度

ETH——平均25秒。升級之後會縮短。

ETC——平均14秒。升級之後維持在10-14秒(根據ECIP-1010 和 ECIP-1036協議)

關於區塊容量

ETH——隨著ETH日交易量逐漸達到5百萬,區塊容量日漸飽和,這種情況跟最近比特幣的交易費用問題類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對區塊擴容得到解決(通過增加默認的燃料限制)

ETC——目前區塊容量還有很大空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ETC,區塊容量也會隨著增加,跟ETH一樣。

關於貨幣政策

ETH——計劃供應穩步增長,導致ETH區塊鏈在生命週期裡平均有3%的通貨膨脹。

ETC——2025年之前,通貨膨脹達到3%,屆時總供應量將達到2億ETC。之後會通貨緊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