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了!被老爸的套路逼就“女漢子”

有這麼一句話“孩子的智商像媽媽,性格像爸爸”,很多人覺得這是偽科學,其實不然,貝姐覺得有一定的道理。


我方了!被老爸的套路逼就“女漢子”

我們一般會認為:孩子在媽媽肚子裡住了十個月,2歲以內都是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最多,長相、衣著打扮跟媽媽極像,特別是女孩兒,簡直是媽媽的小棉襖,溫柔的小女神。

但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隨著女兒漸漸長大,3歲以後她會更喜歡跟爸爸在一起的,會越來越崇拜爸爸,仿效爸爸的一舉一動,更有甚者,就像田亮的女兒,煉成“風一樣的女漢子”。

爸爸的愛不同於媽媽的,在擁有良好的溝通下爸爸會給女兒帶來許多的新奇的經驗之談,這無疑比媽媽無止境的督促和嘮叨要好聽多了。

我方了!被老爸的套路逼就“女漢子”

一、從鼓勵中得到自信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美國一項父親對女兒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63%的女性受訪者,童年時得到足夠的父愛,成年後遇到失敗時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將近有70%的女性表示自尊心、自信感源自爸爸的讚揚鼓勵當中。

3~5歲是父愛介入的最好時機,爸爸的參與中和掉女兒長期依賴媽媽的習慣,以培養她獨立的性格。如果父親“缺席”了,會被女兒認為爸爸不愛她,在這種心理暗示下,會變得自卑、壓抑,甚至膽小懦弱,對生活中的事情不太感興趣。

我方了!被老爸的套路逼就“女漢子”

二、樹立異性形象

母親在家裡常以性情溫柔、做事仔細等形象影響著女兒,而父親則是以強悍、陽剛、堅毅、富有魅力的男性特徵,對於女兒來說是種特別的存在。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異性相吸”的原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在女兒的生命中,爸爸是第一位出現的男性,對異性形象最初認知了解均來自於爸爸。

有趣的是女兒往後的擇偶標準,也會按照爸爸的模式選擇對象,所以爸爸希望女兒日後婚姻幸福,先要好好對她,畢竟她是按著你的標準找的。當然,前提是你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是正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