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攝影師呂廷川憑藉作品《華不注》獲得了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入圍獎。2018年5月26日,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揭曉了15組入圍獎作品。這15組作品將於7月20日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進行首展,並將在9月15日於蘇州同裡花間堂終評揭曉前三名獲獎作品。

即日起,頭條圖片將陸續放送入圍佳作和攝影師問答,每日一期,敬請關注。本文是第六期。


華不注

在山東濟南黃河南岸,有一座海拔197米的小山,山呈圓錐狀,拔地而起,與其他丘陵不相連。 它是一座歷史名山,元代趙孟鈷傳世名作《鵲華秋色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華不注”山。山名“華不注”取自《詩經》,意為此山如花跗注於水中,就是說其形狀猶如湖中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唐朝詩人李白曾登臨此山,他在《古風》中寫道:昔我遊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

在清代以前,華不注山是濟南市區的第一名山。隨著山下湖水的逐漸乾涸,興盛千年的華不注逐漸沉寂下來。華不注山一帶村舍儼然,大片農田中殘存著零星的水塘,偶爾會有水鳥掠過荒蕪的蘆葦叢。從2013年6月開始,濟南市啟動了華山歷史文化公園的城市規劃,圍繞山體人工挖掘六千畝的華山湖,山腳下的前王村、郅家莊等19個村莊陸續拆遷,祖居在此的村民從此告別農耕生活,將住進統一建造的安置樓房。從2015年開始,這組照片歷時三年多時間,以山體為背景記錄了周圍的變化。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立春,2017年2月,石門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清明,2018年4月,山根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芒種,2016年6月,前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秋分,2017年9月,前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清明,2018年4月,后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雨水,2018年2月,山根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芒種,2016年6月,山根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大雪,2017年12月,前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雨水,2017年2月,山根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大暑,2017年7月,后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立冬,2016年11月,北陳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立春,2017年2月,前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除夕,2018年2月,前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立秋,2016年8月,東陳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小雪,2016年11月,前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立春,2018年2月,后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夏至,2016年6月,北陳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雨水,2018年2月,華泉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大寒,2017年2月,后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立秋,2016年8月,北陳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穀雨,2018年4月,華泉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霜降,2017年11月,石門


攝影師簡介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呂廷川

1971年生,山東臨朐人,紀實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藝術攝影學會常務理事。1996年開始從事新聞攝影,長期致力於圖片故事的拍攝,2008年獲山東抗震救災優秀攝影家。2015年6月,入選中國文聯第八期全國中青年文藝人才(視覺藝術)高級研修班;同年9月中央電視臺播出人物專題片;2018年當選山東省第九次文代會代表。

從事攝影工作20餘年,長期致力於圖片故事的拍攝。主要作品有《流浪兒之父》(1999-2010);《汶川地震》(2008);《中藥抗擊甲流》(2009); 《二戰勞工倖存者》(2010-);《哭泣的菜農》(2011);《南京大屠殺見證者》(2014);《細菌戰受害者》(2014)等。作品獲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國展)金獎,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金獎,第十九屆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山東省政府“泰山文藝獎”一等獎。

主要展覽:

2011年 第三屆大理國際影會 雲南大理

2012年 歷屆華賽金獎作品巡展 香港 時代廣場20幅《二戰勞工倖存者》在濟南雙年展展出

2012年 第四屆中國(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 山東濟南

2013年 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廣東佛山

2013年 中荷攝影文化交流展 荷蘭海牙市政廳

2014年 海峽兩岸臺海新聞攝影作品展 臺灣台北

2015年 “八年抗戰·民族記憶”——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全國攝影作品展覽 北京中華世紀壇

2015年 2015北京國際攝影周·第25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北京中華世紀壇

2015年12月 “問渠”中國文聯第八期全國中青年文藝人才(視覺藝術)高級研修班學員暨林州藝術家紅旗渠精神主題作品展 中國文藝家之家

2016年10月 “永遠的長征”紀念長征勝利八十週年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學員長征精神主題作品展 中國文藝家之家展廳


攝影師問答

Q1: 作品《華不注》獲得了2018年的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你現在的感受是怎樣的?

阮義忠先生是我敬重的老師,他30年前編著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等,就曾影響過我對報道攝影的理解。這次《華不注》能獲得評委的認可,對自己是很好的鼓舞,它將激勵我繼續前行。

Q2: 你是什麼時候,怎樣接觸到攝影的?

Q3: 這組作品的創作初衷是什麼?你為何選擇這個題材?

我生在沂蒙山區,整個童年在山村度過,對山有著特殊情感。濟南近郊的“華不注”山,俗名花骨朵,是趙孟頫傳世名畫《鵲華秋色圖》的主角之一,山下曾經發生過許多歷史故事,後來它卻被人遺忘,甚至成為了荒山。如今它再次受到關注……華不注山的沉浮變遷一度觸動了我,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拍了三年。我希望以山為座標,將歷史和現實串聯一起,去講述我心中的“花骨朵”。

Q4: 《華不注》的創作持續了多久?在創作過程中,你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從2015年開始一直拍到現在。由於拍照要徒步圍繞著山行走,需要拍山的“陰晴雨雪”,在惡劣天氣拍攝困難相對會多一些。要說難忘的經歷,有一次在山下居然邂逅了從廣東來的攝影師曾翰。那是2017年農曆大年初一,剛下過一場小雪,我倆在空無一人的廢墟荒野間相遇,不約而同發出了誰說前路無知己的感慨,至今想來仍激動不已。

Q5: 這組作品會繼續創作下去嗎?有其他作品的創作計劃嗎?

還會繼續拍下去。除了華不注,我還在拍我的家鄉沂蒙山。

Q6: 你如何理解“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人文”二字?

“阮義忠攝影人文獎”的“人文”一詞,我的理解就是一種人文關懷精神,表現為人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敬畏。具體到拍攝中,要發自內心地去欣賞尊重被拍攝者,讓照片充滿人情味。

頭條圖片將陸續放送第二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15組入圍獎作品,敬請關注~

華不注:歷經沉浮的濟南千年名山 如今正在悄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