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態智慧社會三方面 水文事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致力於打造滿足建設生態強省需要的生態水文,適應現代水利發展需求的智慧水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社會水文,青海省三項水文發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據瞭解,僅2017年,青海在水文投入方面,落實水文基本建設投入1400萬元,水利發展資金350萬元,促進了水文業務、建設、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尤其在水環境監測方面,按時完成全省水功能區、飲用水水源地、省界水體、入河排汙口監測工作,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監測覆蓋率達到100%,一般水功能區監測覆蓋率達到62.3%;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連續第五次通過國家資質認定複查評審。在水生態監測方面,新建三江源及重點地區水生態監測站點28處,開展水體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調查監測3次,初步獲取了三江源地區水生態信息。在科技研究方面,首次完成可可西里庫賽湖容積測量與生態環境調查,組織開展哈拉湖流域、長江源地區水文科學考察,及時啟動第三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適應新時代水文工作的創新實踐與研判,也使青海“三個水文”的格局日漸清晰。

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李其江介紹,“生態水文”就是要加快完善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可可西里等重點生態保護區水生態監測站網,建立健全水生態監測指標和評價體系。“智慧水文”就是要以水文信息化建設為基礎,充分應用移動通信、衛星通信、遠程遙感等技術,加快實現水文信息採集自動化和傳輸網絡化。“社會水文”就是要更加主動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及時提供基礎性、公益性水資源信息,保障防洪安全、飲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安全等。

針對“三個水文”的總體目標,今後我省將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根據下墊面變化、人類活動、工程建設、科技創新的影響,在綜合分析和評價論證基礎上,堅持地表水地下水並重、水量水質結合的原則,對現有站網進行補充完善和優化調整,建立一套佈局合理、分類齊全、功能完善、運行可靠的水文站網體系。同時加大新技術、新方法推廣與應用,深化新技術條件下的水文監測技術研究與實踐,不斷增強監測質量和效益,最終實現符合省情水情、具有源區特色的水文監測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