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

現代航母確實很難擊沉,但絕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樣需要“狂轟濫炸持續25天,才能擊沉”,這是嚴重的誤解。更不可能像有些人說的那樣,“美國的航母根本無法擊沉”,之所以會有這兩種說法,都是源於美軍的一次試驗:驗證航母的抗沉性等。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先來回答題主的第三個問題:魚雷打不動航母嗎?答案只有一個:魚雷當然能打得動航母,航母根本無法抗得住魚雷的打擊,但是卻不會輕易沉沒。即便是美國最新的福特號航母,如果遭到一枚重型魚雷的攻擊,照樣給它炸個大窟窿出來。就拿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來說,它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最多的大型核動力航母,排水量達到了十萬噸級,美軍現役共有10艘。

它的抗沉性指標相當高,在設計上就要求其:需要承受5枚重型魚雷的打擊,或者是15枚戰斧巡航導彈的攻擊,而不致於沉沒。

航母甲板各部位的厚度、使用的材料根據實際需要,並不一樣:比如前甲板要求的強度就要比後甲板的強度要低,使得甲板厚度不一。就拿尼米茲級航母來說,其飛行甲板採用的是航母專用的特種鋼,平均厚度在500毫米左右,外加一層凱芙拉複合裝甲,厚度為50毫米左右。在其它易受攻擊的部位,除了憑藉特種鋼自身的防禦能力外,也都有凱芙拉複合裝甲。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實際上題中說的“甲板”,應該指的是“裝甲”,攻擊航母的飛行甲板只是打擊航母的一種手段而已。通過這些數據來看,航母甲板等部位的防護裝甲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厚。航母為什麼這麼難擊沉?航母不容易被擊沉,主要依靠三個方面:甲板和船體裝甲、隔艙化的水密艙設計和強大的損管能力來保證。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前面已經說過裝甲了,再來說說航母為了提高抗沉性所採取的措施。提高抗沉性,主要還是體現在設計上:比如說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在水線以下兩舷各設有4道隔壁的防魚雷結構,沿艦長方向又設有23道水密隔壁,外加10道防火隔壁,整個船體又被分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在遭到幾枚導彈,或者是兩、三枚魚雷的打擊後,使得部分船艙受損、毀壞、進水,這時候水密隔艙設計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關掉各水密隔艙間的閥門,對其它艙室就沒什麼影響了,能夠確保航母不至於沉沒。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至於航母是否還有戰鬥力,那就得看受損的具體情況了。如果是遭到了飽和攻擊,那就只能祈禱了!在2005年4月19日,美軍拿退役的小鷹級中的“美國號”航母做了一次試驗,轟動全球:抗沉性試驗。總共花了25天的時間,到5月14日才被炸沉。根據美國軍方的說法:這次試驗從空中、水面、水下對該航母進行了實彈攻擊。關於試驗的其它關鍵的信息,比如導彈、魚雷的使用數量等,美軍並未公佈。媒體的報道就變成了“狂轟濫炸持續25天,美國號才被擊沉”,這真是讓人無語了:人家是為了驗證航母的抗沉性,要的是試驗數據,不是為了直接擊沉它。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讓美軍發射10枚重型魚雷試試,美國號直接就去龍宮了,還用得著25天?狂轟濫炸,某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可真是一點底線都沒了。換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沒長腦子。在戰爭中,航母是否容易被擊沉,主要得看航母是單兵作戰,還是編隊作戰。如果是編隊作戰,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擊沉的問題,而是如何找到航母、如何能突破層層防禦打到航母的問題。

甲板都是鋼板拼接的,航空母艦對甲板要求很高。如何加工,需要先放樣,製作樣板樣箱,然後按照樣板樣箱的曲度來玩去鋼板,之後由裝配人員裝配成分段、總段,最後合隴。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起飛跑道甲板平均厚度是500毫米,其他部位不足300毫米,彈藥艙和核動力機組艙為重點加強保護鋼板厚度為500-800毫米,其他部位均為150-300毫米,要知道鋼的比重為每立方米7.8噸,所以艦船的鋼板厚度不可能太厚,尼米茲級航母的甲板長332.85米,寬76.8米,高40.84米,尼米茲級航母自身重量為78280噸,滿載為101196噸,如果首層甲板平均厚度為300毫米那麼就重332.85×76.8×0.3×7.8=59817.1392噸。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二戰時期擊沉航母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魚雷,如今的現代航母用單純的魚雷可不行了。航母出行護航艦隊肯定跟著一堆,沒等你接近航母戰鬥群就已經被人家發現並且幹掉了。打航母的最好辦法還是用彈道導彈,這是蘇聯人想出來的,付諸實踐是咱們。 一顆就能幹掉一個航母戰鬥群!

現代航母甲板有多厚?為什麼這麼難擊沉?魚雷打不動嗎?​本人就介紹一下航母是怎樣防衛和有哪些武器吧。

1、 魚雷防護網航母體積龐大,真的要是被潛艇伏擊了,既使反潛導彈、幹攏彈及誘炮能攔截一部分,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漏網之魚,怎麼辦?只有魚雷防衛網,魚雷防衛網裝在彈頭中,跟反潛導彈一樣發射到水中,由於漏網之魚不可能控測不到,那麼在主導系統導引之下,魚雷防護網會直奔攻擊的魚雷而來,在靠近時其網在徑向爆炸力牽引下會象天女散花一樣散開,直徑可達幾十米,攻擊魚雷在如此高速下既使想拐彎恐怕都沒時間,會被網捕獲並引爆。當然,由於魚雷防護網造價高,遠距離不可能會用的。

2、 航母水密倉有人認為只有魚雷擊中了航母,那麼它就死定了,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航母靠近外側及底部均有水密倉。航母的水密倉如蜂格狀,相互並不連通,而且每個單體密封倉均可承受一定壓力,所以既使有幾個水密倉被擊破了,水也不會灌進去。而且由於其水密倉內有一定壓力的氣體,其氣體可以滅火,而且其密封倉內壁上的東西在密封倉破裂後跟海水反應會生成跟泡沫似的填充物,阻止海水進來。當然早期的水密倉內部本身就有填充物,而且航母上有非常精通修補的水手,那些認為只要有幾枚魚雷擊中就可擊沉航母的想法實在是一廂情願。

3、 抗衝擊船身及結實的主架航母最容易遭攻擊的地方是甲板,但其甲板決不是普通鋼材,其抗衝擊及破壞能力我想勿需我多說了,而且其厚度也有幾十釐米,想破壞也不是易事。航母的主體構架非常堅固,想要把航母解體,必須擊中要害部分,而且必須擊穿並在核心位置爆炸,最重要的是其彈藥量必須有相當的摧毀能力才能辦到。

為此實驗美國佬甚至不惜炸沉自己的航母,以提供經驗數據,為下一代航母抗爆能力提供寶貴的數據。而完成上述任務幾乎不可能,首先彈藥量大的導彈靈活性不強,精確制導能力再強,也難在近防及幹攏下準確擊中要害部位。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馬島戰爭時阿根廷的飛魚實際上擊中了英國的航母,但可惜擊中的是艦首的滑躍甲板,此處甲板非常厚,而且其結構非常堅固,所以雖然擊中,但只是傷及了一點甲板而已。

而英國為了怕打擊士氣,對此事進行了否認而封鎖了消息,既使阿根廷的飛行員一直堅稱其擊中了英國的航母,但大多人都對此持否定態度。還有大家都知道的中日甲午戰爭中雖定遠艦身中數強,但艦身及甲板無一處貫穿,可見結構及艦身之堅固也。

4、 宙斯盾的防衛能力在戰爭時,航母周圍的護衛艦及巡洋艦上都有宙斯盾系統,其發現目標到反擊只需8秒,而且可以同時攔截多個導彈,系統還可以自動分析並根據情況優先攔截哪個目標。當然關於宙斯盾我想我沒必要在這裡班門弄斧了,大家都知道的。其實既使有個別漏網之魚,由於航母的近防系統十分強大,想突破幾乎不可能。

5、 核潛艇的反潛及攻擊能力強每個航母至少有2艘或3艘核攻擊潛艇,這些核潛艇不僅防衛反潛能力強,還可對遠程目標進行攻擊。既使遇到數量眾多的潛艇,也可以通過數據鏈對護衛艦或航母上的飛機進行攻擊。

7、 隱身能力航母可以在遭受洲際導彈攻擊時放煙幕彈、水幕及干擾彈從面實現隱身,機動靈活的航母在廣闊的大洋上很難具體攻擊到要害位置。況且還有遠程攔截導彈可以在衛星定位下攔截遠程洲際導彈。其實航母上的艦載機具有極強的攻擊能力和作戰效率,尤其是在數據鏈指揮下。最好的防衛就是進攻,在對方沒有還手的情況下怎麼能攻擊呢?而且航母決不會笨到把航母開到敵人武器射程攻擊範圍之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