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武漢科技大學教學改革:從“千人一課”到“私人訂製”

聚焦武漢科技大學教學改革:從“千人一課”到“私人訂製”


  “自己選的專業和課程,從心裡喜歡,自然學起來格外用心。”邱強是武漢科技大學材冶學院2014級香濤班的學生,以3.8的績點排名專業第一,剛剛保研至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國家光電實驗室。

  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這聽起來似乎很遙遠,但卻真實地發生在了武漢科技大學裡。

  2012年9月,武漢科技大學《學分制改革總體方案》經湖北省教育廳批覆,正式實施。一場以學分制改革為主線,全方位、突出個性化的本科教學改革“大戲”正式拉開了帷幕。

  “我們就是要給學生自主選擇、個性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們瞭解自己、學會選擇,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武科大教務處處長程光文說。

  選專業,你的地盤你做主

  “入學時錄取的是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並不是我的理想。”邱強說,“當知道有香濤班時,我果斷地報了名。”

  原來,不同於傳統的“一錄定終生”,武科大開設了“香濤計劃”,學生入學時只會被錄取為大理工類,通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後,再自主選擇專業。

  “恭喜大家成為香濤班成員。”邱強清晰地記得輔導員沈鑫站在臺上,對包括自己在內的34名學子表示祝賀。“在大學裡,你們將擁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沈鑫說,“培養計劃、專業、課程、導師,都將由你們自己選擇決定。”

  大二下學期,邱強選擇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校讓我們自主選擇,我們還真沒客氣!”全班34名同學,分佈在了全校11個專業中。

  “大一的通識課程,讓我對各專業有了基本瞭解,對自己想學的專業有了清晰的目標。”談起選專業的過程,邱強表示,在大一和大二上學期,他接觸了C語言和電路模電,“很有趣!”和輔導員、學長商量後做了決定。

  “香濤計劃”實行全面導師制,每位學生根據導師的學術專長和自己的興趣選擇導師,然後,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規劃學習進程等。

  “我的導師是吳懷宇教授,主要從事機器人方面的研究。”張尚是材冶學院2014級香濤班的班長。大二時,他選擇了自動化專業。在選導師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吳教授,“我高中時便對無人機和機器人很感興趣,吳老師的研究方向太適合我了。”

  “吳老師儘管很忙,但仍經常抽時間指點我的學業。”在確定培養方案時,張尚本來想把《自動控制原理》大三後再修,但是吳老師建議他這學期就修。“後來的事實證明,這門課不僅對我學習其他學科起到了理論支撐作用,還對我考研和將來的研究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吳老師兩年來的教導,張尚心懷感激。

  如今,張尚已經成功考取中國海洋大學的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研究生。

  選課程,條條大路通羅馬

  為了讓每位學生走好自己選擇的道路,武科大在課程“供給”上由原來的“一專業一方案”變為“一學生一方案”,由原來的“一班級一課表”變為“一學生一課表”。學生可以任意“跨年級、跨專業”選課。

  大三上學期,為了能更好地完成學業,張尚決定選修單片機原理課。然而,面臨一個選擇,“自動化專業開設的單片機原理課用的是彙編語言,而自己更感興趣C語言。”

  臨近選課,張尚在寢室急得團團轉,“那你來咱們學院上單片機課程嘛。”寢室同學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他跨專業選擇了信息學院的單片機課程,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張尚掌握了C語言硬件編程。

  在那門課上,張尚遇到了來自汽車學院的侯發興。侯發興因為要考研,便來信息學院“蹭課”,想提前修完學分,省出複習的時間。“一舉兩得!”侯發興奮地說。

  除了“雙跨”選課,武科大還提供了大量的開放課程資源庫、線上和線下結合的“O2O”教學、翻轉課堂、手機課堂。一批校級在線課程上線、每年50 多門名校的MOOC課程,任學生採擷。

  “通過提供‘私人訂製’,我們改變了‘千人一面’的傳統培養模式,儘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程光文說。

  選方向,殊途卻可同歸

  徐豪和李達是武科大信息學院2014級的畢業生,現已分別成功保送華中科技大學和本校的研究生。去年9月獲得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是他們保研的重要籌碼。

  董琨祺是武科大管理學院2014級的學生,獲得了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全國特等獎。如今他手握5份offer,其中不乏vivo等國內一線手機公司。

  “你在團隊扮演什麼角色?”“比賽中遇到問題,你如何解決的?”董琨祺說,幾乎所有的面試官都會問他關於比賽的問題。此時,比賽的歷練就反映了出來,董琨祺的回答邏輯嚴密、思路清晰、表達得體,即使是在面對“雙一流”學校的競爭對手時,也絲毫不落下風。

  而這些,都受益於武科大把創新創業納入學分。學術創作、科技成果、認定的競賽,都能獲得相應的創新創業學分,修習創新創業課程也被納入範圍內。還聘請了33名校外導師、28名校內教授為“創業導師”,為同學們提供指導和支持。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特長,選擇多種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就業能力。”程光文說。近年來,武科大涌現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十強劉恆、百強付文傑,還有省市區創業之星解礫、李恆等一大批“雙創”典型。

  未曾想,就業、升學、創業,竟可殊途同歸。武科大校長倪紅衛說:“我校實施以個性化發展為主導的教學改革,激發了學生自主性學習、創新性學習的內驅力,武科大的畢業生成為了具有社會競爭力、受社會歡迎的優秀群體之一。”

  武科大的教學改革仍在進行中……

(中國教育在線 通訊員:陳孖川 攝影 劉銘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