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提到医生,我们脑海中想起的大多是穿梭在门诊与病房间的临床医生。然而在医生的队伍中,有这么一群“幕后英雄”——影像科医生,他们每天在上百幅甚至上千幅影像中查找蛛丝马迹,为病人做出准确的分析报告,帮助确诊。

【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为什么说是“幕后英雄”呢?

一般而言,内、外、妇、儿等科的临床医生,通过影像检查申请单的方式提交给影像科医生,影像科医生通过报告单的形式再反馈给临床医生,但整个过程中,病人可能根本就没有见着影像科诊断医生的面。

【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从技术人员做起,她慢慢学习拍片、诊断,每天和仪器、各种影像打交道,一做就是27年。她看过的片子不计其数,每天都有患者慕名而来。很多人已经确诊,仍不放心地托人找她再进行确认。科室内的年轻医生一碰上疑难问题也都会向她求助。

问题君:“请问您在工作中有什么秘诀吗?”

单秀红:“秘诀就是对每一幅影像仔细辨认,对每一个疑难问题认真思考。”

影像科≠照相馆

很多人对影像科有误解,认为影像科医生只负责拍片子。

单秀红:“影像科不是照相馆,帮患者拍个片子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诊断。”

其实,影像科医生是能够借助X光机、CT机、MR机、B超等现代影像科技设备的“超人”,个个具有超级“透视眼”,能够由表及里,看穿五脏六腑,得到大量的体内信息。

【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问题君:“为什么已经拍过CT了,还要重新拍呢?”

单秀红:“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医患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影像拍摄规不规范直接影响后续诊断,影像科医生需要对自己的诊断有明确把握,所以有时才会需要病人重新拍摄。”

这些年,单秀红有一个小习惯,她喜欢留下一些病人的联系电话,有疑问时,她会打电话询问病人的病史,从而去整体地看待问题。

单秀红:“一般来说,我会先看病人的病史,再用影像去验证,这样结果就能更准确。”

所有经验都要靠日积月累

单秀红:“因为影像没有一个明确的正常值范围,作为一个影像科医生,需要有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不是说看一眼,或者说在学校老师就能教到你,平时要多看,多积累,不去探索,就不会有进步。”

单秀红手下还带着多名研究生,日常工作中,除去为患者看病,科室内的医生们需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科研上。

单秀红:“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了,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有可能在以后得到解决。”

【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镇江一院影像科每天所做的检查超过1000人次。其中,耗时最长的核磁共振,病人检查一次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为了把排到的号都当天检查完,影像科医生常常为病人检查到晚上十一点多才下班。

常有人问单秀红,为什么临床工作做得好、科研也能搞得好。她认为,

很多事没有捷径,想取得成绩只能靠日积月累,点点滴滴。

专家简介

【点赞】在黑白影像中练就“火眼金睛”

单秀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