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成绩瞩目

2012年11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纳入广西核心发展战略。4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统领桂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举全市之力加快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胜地转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胜地建设阶段性指标基本完成

《规划纲要》确定的12项主要阶段性指标任务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0个指标均已完成,完成率达到83.33%。由于种种原因,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结构指标未能达到阶段目标值,但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017年,我市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45.18亿元,增长3.9%,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旅游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人均消费屡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8232.79万人次,同比增长52.86%;旅游总消费971.76亿元,同比增长52.4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5%;接待入境游客248.9万人次,实现入境旅游收入88.87亿元,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人均消费从2010年的749元增长到2017年的1181元,突破1000元大关。

漓江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漓江干流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70.92%,城市污水处理率97%;城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08天。

城镇化率持续提高,2016年提高到50%;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18.6:46.3:35.1调整为17.1:45.3:37.6,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

(二)重大项目带动旅游业跨越发展

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桂林愚自乐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新加坡著名酒店品牌悦榕庄阳朔度假酒店相继营业,深受高端游客和市场欢迎;玉圭园·环球名胜陆地主题乐园、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正式开园;逍遥楼重建工程、正阳东巷保护修缮整治工程完成并对游客开放,靖江王城“拆违透墙”及城墙修复工程有序开展;兴安、阳朔、资源三县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加快推进,“空中游漓江”和“空中游桂林”项目投入运营,填补了广西高端航空旅游市场空白;国内首家由地级市设立的航空公司——桂林航空正式运营;新加坡瑞盛阳朔国际旅游度假区、信和信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等旅游综合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00亿元的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式启动,填补了桂林缺乏世界级综合旅游项目的空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开工建设;湘桂、贵广高铁相继建成运营;建设高速公路8条,基本形成“两环、六射、四联”的高速公路框架;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铁路、航空、公路等交通条件明显提升,桂林市连接“三南”“四省会”、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便捷立体交通新格局已经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三)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桂林以产业做强升级为引领,推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旅游业“一核两极三带多点”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桂林中心城区(含临桂新区)的旅游核心职能进一步强化;阳朔、兴安成为广西旅游特色名县,“两极”初步形成,成为与中心城区互动的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工业领域,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经开区“两翼齐飞、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农业领域,形成了每个县都有1—2个主导农产品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休闲观光农业异军突起,基本形成了以雁山区为核心,以阳朔、兴安、龙胜三县为副中心的“一核三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框架。

(四)“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拓展旅游新业态。“旅游+文化”方面,《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入选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支持名录,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顺利推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开通。“旅游+商贸服务”方面,秀峰区鲁家村餐饮休闲、正阳东巷商贸文化街区、高新区万达广场等项目脱颖而出,六城区新增大型高端商业项目13个,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升级。“旅游+体育”方面,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桂林赛段比赛、中国•阳朔国际山地越野赛、资源漂流世界杯赛等一批国际性高端体育赛事相继成功举办。“旅游+乡村休闲”方面,形成了以“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题的26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获“全国休闲农业十大精品线路称号”。“旅游+健康”方面,崇华中医街开街运行,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传统景区也纷纷挖掘健康养生内涵,拓展健康养生旅游新形式。

(五)系列重大改革和政策加快实施。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临桂完成撤县改区,灵川撤县改区和荔浦撤县改市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国家批复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对漓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组建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榕湖酒店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桂林漓江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动全市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获得对51国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对东盟10国旅游团实施6天入境免办签证政策;成为全国首个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用地项目运用31条在规划管控、差别化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导游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领先,开展线上线下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建立了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导游预约平台,游客线上预约导游服务数量居全国前列。桂林市由“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以及涉旅部门共同构成的“1+3+N”旅游管理体制正式形成。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六)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加快推进

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各县区按照一县(区)一精品要求,奋力打造提升特色旅游产品,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县域旅游升级版建设。阳朔、兴安、龙胜成功当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雁山区、恭城县成为创建县,荔浦、资源、灵川县入围创建备选县。

在“创特”基础上,阳朔、兴安、龙胜、雁山、恭城5个县(区)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各县区按照全域旅游创建标准,着力构建旅游综合发展模式,加强旅游环境秩序建设,推动景区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