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雲《華爾街日報》刊文:美國是否要放棄巨大歷史機會?

陸科民

如果用一句話來點評馬雲的話,那就是:馬雲不僅是個成功的商人、卓越的企業家,而且是一個有情懷的老師,更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國人。



商人之間更容易溝通

馬雲是中國企業家中最早與特朗普打交道的人。同為中美成功的商人,二人身上有共同的特質,商人之間用商人的語言進行溝通,更容易聽得懂。馬雲在華爾街日報上的這篇文章,主要從商業利益的角度進行闡述,作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聽得懂、聽得明白。實際上,特朗普內心非常看重中國市場,在成為總統之前就在中國註冊了八十多個相關商標;而且,特朗普不可能永遠做總統,為家族企業利益計,卸任後必然要重操舊業,藉助總統的餘威與光環,將家族企業推上一個新臺階,而這些都離不開中國市場。


陽光總在風雨後

中美爆發貿易摩擦以來,為避免任性的特朗普繼續在貿易問題上橫衝直撞,變“特不靠譜”為“特靠譜”,我兔打出了組合拳,商務部負責正面硬懟,用實力讓其踢到鐵板,博鰲論壇端出新的政策蛋糕,苦口婆心中涵含雷霆手段,接下來山姆該收起“流氓本性”,好好坐下來談談了。



部落酋長劉飛洲

中美貿易戰的根本是特朗普要藉助貿易戰鎖死中國2035科技發展,而馬雲則是現在阿里巴巴服務小企業的背景下喊話普通小企業主來說的。而且馬雲的喊話的確有奇效,目前中國貿易戰已經停擺,而中興也付出14億美元的違約金業務復活。



馬雲的阿里巴巴在美國也主要是服務小企業主的,此次喊話馬雲不是對特朗普說的,而是對普通的小企業主說的,只有通過馬雲擅長服務的領域去談,才有可能說服特朗普政府,所以馬雲喊話:美國是否要放棄進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巨大歷史機會?


特朗普是想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所以他希望通過貿易戰保持美國的領先優勢。中美貿易戰的根本是《中國製造2025》,該計劃一直是美國政府關注點,該計劃會提供補貼和貸款,幫助中國企業收購外國競爭對手、發展先進技術並在替代能源、機器人、電信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優勢。 …… 自從中國官方拒絕了美國廢除《中國製造2025》的要求後,談判就陷入停滯,也就有了後面的貿易戰以事件。

馬雲喊話指出了,美國農戶和中小企業家是貿易摩擦的最終受害者,2017年在底特律舉行的“阿里巴巴美國中小企業峰會”上,阿里巴巴得到瘋狂的追捧,中小企業主嘗試探討與擁有龐大消費者群體的中國市場建立聯繫,而貿易摩擦一旦開始,受害者首當其衝是美國的農戶和中小企業者,這本身就遠遠背離了特朗普保護就業的初衷。



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顯示:如果中國發起反制措施,將會影響到分佈在美國2783個縣的兩百萬個工作崗位,而這兩千多個縣中,有82%的縣在2016年的選舉中,都投了特朗普的票,“可以說,這個特朗普最為在乎的群體,將在此次貿易摩擦爭中失去最多”。



特朗普也不願意失去民心和市場,所以中美貿易戰暫時停止了,但特朗普仍然會在貿易產品上去鉗制中國,馬雲等一批企業家發聲對中國輿論尤為重要,特別是此前馬雲承諾為美國創造100萬就業崗位

,這對美國和特朗普政府尤為重要。


毛琳Michael

還記得在特朗普勝選後,馬雲第一時間去特朗普大廈拜會了候任總統特朗普本人。在當前中美貿易遇到困難的時候,馬雲再次發聲。可以說,他已經成為了中美經濟關係的公關使者。

馬雲先生的此番言論,具有幾層意思:

第一,告訴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而且未來潛力巨大。據瑞銀統計,2016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中產階級最多的國家,可謂消費潛力巨大。馬雲意在點醒特朗普如果一意孤行,就會失去巨大的中國商機。

本週三的美國國會參院金金融委員會聽證會上,多位做證詞的服務業、製造業等協會領頭人都承認中國市場對美影響巨大。從服務業看,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服務業出口市場,2017年美國對華服務業出口達560億美元,順差380億美元。而2007年這個數據才是13億美元。從製造業看,2002-2017年,美國對華製造業出口從190億美元增長至970億美元。 中國作為美國如此之大的出口市場,是美國不能夠輕易丟棄的。

第二,說明中美貿易逆差的結構性問題,以正視聽。馬雲兩句話很經典:“中國是製造業的順差,美國是服務業的順差”、“中國是收入的順差,美國是利潤的順差”。

這說明,中美經貿失衡需要從全球產業鏈、國際分工角度去看。美國對華雖然出現了貨物貿易逆差,但服務貿易是順差,是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更容易付出較少的成本,賺取更多的錢。

而且,雖然中國獲得了貨物貿易逆差,那是許多美國企業在華生產,再出口到美國的結果。例如,蘋果公司,他們把中國當作組裝地,賺取了最大利潤。順差在我,利潤在美。

馬雲點出中美貿易失衡的癥結,不是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而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點破特朗普以此為藉口,挑起貿易爭端,遏制中國經濟的企圖。

第三,“放棄”意味著挑起貿易戰,那麼損失的是美國自身。馬雲在文中的最後,毫不客氣地點出了美國一意孤行的惡果。那就是,中國會貿易反擊。那麼,美國自身經濟也會受到傷害,農民和中小企業利益受損首當其衝,這是一種語重心長的警告。規勸特朗普懸崖勒馬,改弦易轍。不然誰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經韜

又是一次不眠不休的緊張的幾天幾夜,可能還會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只要中美貿易之爭沒有停止。猶如2018年6月15日,再次由美國率先發動的加徵關稅行動,及幾小時後中國宣佈了反制措施。

來重新溫習下馬雲在兩個月前,劍拔弩張之際發表在《華爾街日報》的署名文章,重新看看馬雲的戰略智慧,看看文章的要點,瞭解下美國應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

首先,作為曝光度最高,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商業領袖之一,如此重大的國際經貿話題,馬雲不可能不發聲,何況阿里巴巴也是以貿易為基點起航的。

既然要發聲,又避免在不同場合都要解釋自己的觀點,他以投書主流媒體的方式,是一種聰明而傳播面極廣的方式,且可直接到達美國相關要員。

其次,看它的題目,4月11日,《華爾街日報》刊發馬雲署名文章“貿易戰扼殺就業、機會和希望”。

核心主題簡單明瞭:貿易戰得不償失。

1、因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主動發起貿易爭端的行為,無疑“將是歷史性的戰略誤判”。

最終受傷害是美國的農民和美國中小企業。

2、把目標瞄準“貿易逆差”,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馬雲通過文章論證,美國公司拿走大部分利潤,事實上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利潤順差。得出結論: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並不是壞事。

文章中“中國是製造業順差,美國是服務業順差”的概括,簡單易懂,直指核心。美國特朗普政府之所以一意孤行,自然不認同這樣的判斷,或者說,它需要中國付出更多,想著製造業、服務業雙雙順差。

看不得中國將要超過美國的勢頭,就不得不讓人聯想陰謀論想要壓制中國吧。


3、中國是開放,持續開放,更加開放的過程。猶豫於進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難道美國真的打算放棄這一巨大的歷史機會?

現今,中國有比美國還多的中產階級人口,3億多人,相當於美國全部的人口。且中國正處於消費升級的發展階段,未來五年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

如果中美貿易爭端開啟,中國就會從歐盟,從俄羅斯、印度、巴西等進口。

文章發問“恰恰是在這個機遇到來之時,美國政府決定發起史無前例的貿易戰,美國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放棄這個巨大的機會嗎?”

這也是我們想問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的戰略,恰恰應該是擁抱中國市場的戰略,但今日所呈現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南轅北轍,雙雙不利,苦痛不堪呀。

這一個週末,是無眠的週末,直接受影響的各大公司,商業團體,或者是資本市場從業者,都不得不認真研讀近幾天中美一來一往的政策宣佈。

私底下是艱苦的一輪輪談判,表現在媒體上的是,資本市場的動盪,是相關利益群體呼籲兩大國握手言和。

攪了個天翻地覆,這一次,迴旋餘地更小,即便迴旋,又怎麼讓我們安心,認為它不再折騰,不再更改了呢。

反覆無常的美國特朗普政府,信任度是不是要被調低不少。


財經作家邱恆明

如果我們把馬雲,在華爾街的刊文,放在整個中美貿易戰的時空背景體系之下。可能,我們會更加清楚這件事情的意義。

其實美國,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

時任美國總統的特郎普在反對全球化,同時他也在之前提出了一些振興經濟的主張

首先他主張對所有人降稅,包括富人。這其實是一個懂得經濟學規律的領導人。

他知道通過稅收來殺富濟貧,並不能使一個國家更加富強。

同時,特朗普採取了寬鬆的財政手段,大量基建方面的財政支出,說明特朗普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富人和財產守護者。

畢竟,有一點社會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個國家,窮富尖銳對立,將是整個社會的災難。

不過,特朗普總是想和中國搞摩擦。

尤其在貿易領域,美國似乎在玩真格的。

這甚至會讓人想到,美國在廣場協議的時候,對日本所採取的強硬手段。

因為,美國發現如果要和中國好好合作,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就是:至少在經濟層面上,中國超越美國,並不需要太多時間。

對於喜歡當人生贏家的特朗普來說,雙贏的局面,畢竟沒有自己一家獨大的局面更爽。

但,中國畢竟不是日本。我們堅決打貿易戰的態度,讓特朗普開始首鼠兩端。

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且未來的潛力無可限量。

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並非是通過打貿易戰就能夠得到根本性扭轉的。

兩國的體量如此龐大,由此導致的結構性問題,應該以更加正確的方式來面對。

而且,中美進行貿易合作,雖然順差在中國,但利潤卻被美國企業所擁有。

而且,更加嚴重的問題是:如果挑起貿易戰,作為阿里背後的支柱,中國將會採取和美國一樣強硬,甚至更加強硬的態度。

這意味著,特朗普不能使美國處於一家獨大的獨贏地位,甚至還要淪落更慘痛的損失當中。

順便說一句,馬雲提到美國是否要放棄巨大的歷史機會?這個論述方式,恰恰說明了馬雲的手段高。

這個說法雖然暗藏了中國和美國硬剛的決心,但卻採取一種獎勵剝奪的方式,讓更多的美國人儘可能客觀的看問題。

什麼叫獎勵剝奪?就是美國是否要失去這個市場,什麼叫懲罰?那就是說,美國必將遭到中國的貿易對抗。

很顯然,前一種說法更容易被人接受。


鎂客網

在中美貿易戰摩拳擦掌的時候,作為一箇中國企業家,發聲反戰,此舉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有足夠的底氣。

而馬雲,無疑擁有這樣的底氣。

我們先來看看,馬雲在這篇文章裡面到底說了什麼?

打貿易戰沒有意義——“貿易逆差”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各個經濟體總是生產自己擅長的商品,進口那些自己不擅長的,“貿易逆差”就這樣出現了。中國的製造業對美國來說是“貿易逆差”,但是美國的服務業對中國何嘗不是“貿易逆差”!如果說中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收入的順差,那麼應該說事實上美國擁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潤的順差。”

不打貿易戰有好處——中國市場你還想不想要?

馬雲還提到中國市場對美國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國有3億中產階層,相當於美國全部人口,居民收入在以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中國的消費升級規模巨大,正驅動中國從全世界吸引進口商品。

“進入(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是今天擺在美國面前的巨大機會。美國是否要放棄進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巨大歷史機會?”

這些觀點並非馬雲首創,但從馬雲口中說出來,就很有力量。

為什麼?

馬雲有影響力

在國內,自然不必解釋,中國首富、阿里掌門人、馬雲爸爸。對於中美貿易戰,馬雲有資格代表中國商界發聲。

在美國,馬雲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當年特朗普上臺以後,見的第一個中國企業家就是馬雲,這甚至早於中美元首會晤。

此外,在各類國際會議上,馬雲也是常客。從達沃斯論壇,到互聯網大會,馬雲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符號性人物。

馬雲的背後是阿里,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是中國商界。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能沒有力量嗎?

馬雲有牌可打

隨著阿里在全球的擴展,馬雲手上有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牌”。

此前,馬雲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表示,如果中美經貿關係惡化,自己此前向特朗普答應的“為美國創造100萬就業”的承諾也將宣告無效。

能用一百萬人的就業來威脅美國總統,這個力度,國內企業家沒幾個人能達到的。


觀察馬雲近年來的發展,尤其是馬雲本人對各類問題的表態,基本上都是很“正”的:符合國家利益,符合主流價值觀,符合時代發展潮流,並且足夠有力。


全天候科技

馬雲的那篇文章通過阿里的公關在朋友圈小小地刷了一下屏,我大概看了一下。文章中馬雲表述了貿易戰對雙方的傷害,並重點突出了美國的未來損失,並提出了美國是否要放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質問。

這篇引來了不少人的叫好,但事實上文章並沒有太多的深意,更多表示出某種姿態,是阿里自身或中國企業代表的一種公關姿勢。文章中並沒有表示出來的東西很多,比如:

首先,美國政府和特朗普舉起了貿易制裁的大棒,並不意味著人家就要打貿易戰。前者只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是為了在貿易談判中獲得更有利的條件。貿易磋商就是雙方不斷試探對手的底線,相互之間不斷討價還價。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很成功,引而不發,不戰而屈人之兵。大家都看到後續的情況,我國宣佈了一系列減稅開放的舉措,我不一一重複。

其次,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整體上美國經濟扮演著進口商品消費者的角色,而中國更接近於產品和服務輸出者的角色。從理論上來說貿易雙方是平等關係,但兩者的地位和話語權是不對等的。美國擁有更強大的話語權,對貿易體系的依賴性較小;而中國則恰好相反,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於國際貿易。也就是說,即便要打貿易戰對美國的損失遠小於中國。

其三,文章只提到美國的利益損失方面,卻有意忽略了受益方。任何一個貿易政策出臺,都有人喜歡有人憂,即有受益方和受損方。政策決策人要從多方面盤算,如何讓更多的得益方獲得利益,實現大贏。美國特朗普的制裁方案如果出臺,確實會給美國農民帶來一些損失,但卻給美國工業帶來更多收益。這就好比中國降低關稅後,雖然衝擊了國內企業的機會,但同樣也降低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成本一樣。

貿易是交易的雙方都是有益的,但前提是雙方交易條件基本對等。之前美國為了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其他一些目的,經常片面地把貿易特惠國待遇給予其他國家,其中包括中國。而特朗普上臺後認為這些都是對美國的不公平,更加強調對等待遇。這不是針對中國,包括其歐洲日本等盟國在內。

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中國經濟已經成長全球第二,何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5年保護期也到期了,應該成為一個更負責任的經濟體。


螞蟻蟲

大家都從宏觀層面談了國家貿易之間的戰略,現在咱們試試從微觀角度談談為何馬雲要發出這樣的一篇文章。

首先,從馬雲的角度和角色定位方面來說是有必要進行表態的。作為一個商人,自然是以賺取利潤為目標,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舒心的事自然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以供需關係為主要調整手段;最怕的事就是國家之間的角力,任何市場行為都必須要考慮政治層面的因素。中美兩國大打貿易戰後,商家和普通消費都要受到一定的影響。

當然,馬雲此前剛剛與特朗普簽訂了一個超100億美元的商業合作,能解決美國10萬人的就業問題,如果雙方的貿易戰打起來,受影響的不止是馬雲,更有這10萬潛在的美國勞動人民。所以馬雲說貿易戰是扼殺就業、機會和希望的話並沒錯。

其次,馬雲的表態也是支持國家意見的一種態度表示。當兩個國家進行角力時,商人那怕是要短期損失利益,也要先以滿足國家的大利益為前提。中國商人的態度表明了對這個事件的看法,與國家站到同一戰壕,更是一種政治姿態上的表示。目前看,中美貿易戰口水如此激烈,好像也只有阿里的馬雲有明確的態度表示,其它各行各業的大佬都基本還未出聲。

最後,從貿易戰的本質來做分析,國家之間自然是以利益為前提,而不是為了打貿易戰而打貿易戰。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法就是咱們國家一直說的“回到談判桌前”,一切皆可商量。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我們的策略自然是”爾要戰,便戰”!


互聯網俊明說

毫無疑問,中美經濟緊密相連,如果美國執意要與中國開展貿易戰,中國不會跟美國妥協,那麼結果只能是美國農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受阻。而且,隨著中國消費實力的增長,美國商品未來想大幅進入中國市場將成為一大難題。

1、美國農業因中美貿易戰遭受重創

由於國際分工的不同,中美貿易結構呈現很強的互補型,再加上美國嚴禁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美國出口中國的產品大多數是農產品,在美國宣佈對中國加徵關稅後,中國對美國的進口農產品也決定徵稅。

以進口大豆為例,據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3月進口美國大豆數量同比銳減27%,巴西大豆進口量則增加三分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農戶的損失將會不斷加大,巴西的農戶則受益於中美貿易戰。

2、特朗普將難續任美國總統

另外,這些農產品大多來自支持特朗普的農業州。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研究顯示:如果中國繼續發起反制措施,將會影響到分佈在美國2783個縣的兩百萬個工作崗位,在這兩千多個縣中,有82%的縣在2016年的選舉中,都投了特朗普的票。

顯而易見,特朗普最在乎的群體即將在此次貿易摩擦中失去最多,此前他所履行的競選總統承諾將成為一句空話。不僅如此,特朗普3月剛達到的十七年來最低失業率也將難以持續。就此而言,特朗普也將失去競選下一屆總統的“巨大歷史機會”。

3、美國將失去中國消費市場

對於美國資本而言,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有可能引領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中國有3億中產階層,相當於美國全部人口,居民收入在以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每年驅動著數以億計的全商品進入中國。

在去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國家高層提到“中國將在接下來的五年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面對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特朗普堅持打貿易戰,美國將失去無法預估的就業、發展機會和希望。

4、傳統的利潤分配方式或遭改變

與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相比,美國擁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潤的順差。中國從貿易順差中掙到的錢,買成國債又回到了美國,美國得以使用低的利率使用資金,從而維持美國經濟保持一個良好的增長率。

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下,中國可以說是為美國生產商品,這樣一來美國消費者可以享受到低價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美國公司還可以從中攫取大部分利潤。蘋果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從銷售配件和組裝成品中得到一些微利,而蘋果公司每年掙取利潤達到了480億美元。

因此,美國發動貿易戰的行為,無異於打破原來的國際貿易分工模式,致自己於不利境地,也將失去中國這個最佳夥伴,如果特朗普仍然一意孤行,那麼將成為美國發展史的“罪人”。

“金十數據”,以最獨到的視角揭開天下事、社會事、身邊事的背後真相,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美國敢於威脅發起貿易戰是基於這樣一個理論:貿易戰對逆差國(美國)有利,因為一旦雙方貿易都停止了,對順差國(中國)的傷害似乎更大。這個理論看似挺有道理,但實際上有一個很大的邏輯漏洞,因為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對美國都太強的依賴性(芯片行業例外)。


從出口的角度來說,中國2017年總共對美國出口4297億美元,而本次美國“301調查”目前所涉及的500億美元,只佔中國對美國出口的11.6%,佔中國總出口的2.2%。就算是中國這部分出口沒有辦法通過其它途徑消化,對我們的經濟總量影響也非常有限。


從進口的角度來說,我們對美國準備增加關稅的大豆、汽車、飛機等完全可以通過像其他國家進口的方式調整。以大豆為例,沒有了美國大豆,中國可以向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南美國家增加進口,甚至可以改變國內的種植結構,把一部分玉米地用來種植大豆滿足供應。同樣,汽車可以買日本、德國的,飛機我們現在也有國產的C919,中國對美國完全沒有進口依賴


反觀美國,2017年美國大豆出口量為5313萬噸,其中對華出口量3286萬噸,佔大豆總出口量比例高達62%。也就是說,中國不向美國進口大豆了,整個美國的大豆業就會面臨毀滅性地打擊。汽車也是一樣,美國汽車在全世界都賣的不怎麼樣,唯獨在中國賣的風生水起,很難想象美國汽車失去了中國這樣最大的市場該何去何從。


講到底,中國現在是一個生產大國,更是一個消費大國。不僅是“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際上具有超強的競爭力,很難被其他國家替代;更重要的,中國還擁有全世界最大的3億中產階級人口,消費力驚人。


馬雲在2017年美國底特律舉辦的“美國中小企業峰會”上已經把這個道理講的很清楚了,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新興的中產階級對海外高質量的農產品、消費品等有很大的興趣,對於美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出口機會。而貿易戰一打,這些機會美國人一個都撈不到,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國家賺的盆滿缽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