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文:朱榮菊

解了猴在魚臺又叫爬樹猴、解了龜或爬叉,學名蟬。解了猴退皮後會飛,叫解了子。這種退變文化人稱為金蟬脫殼,是指製造假象巧妙脫身,是三十六計之一。解了猴是解了子的卵孵化後鑽入地下,吸食樹根的汁液,長到二至三年後鑽出地面為解了猴,退皮後為解了子,完成一生輪迴。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解了猴富含蛋白質,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輕易不見葷腥,油煎解了猴是我兒時最好吃的食物了。現在,油炸解了猴已是飯店一道主打菜之一,倍受食客青睞,其美味令人叫絕。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提起解了猴,不禁使我憶起兒時逮解了猴的情景來。每年割完麥子幾天後,約六月中旬,一場雷雨下過,奶奶告訴我們說:“雷公公把解了猴叫醒了,到了該摸解了猴的時候了。”奶奶還說:“咱沙地裡解了猴多,淤土地地硬,解了猴拱不動就會較少”。記得在每年初夏的季節,每天剛一稍黑,人們就早早吃了晚飯出去,遊走於村裡每棵樹之間。柳樹下解了猴最多,楊樹次之,其他樹相對較少。那個年代摸解了猴純粹是一個摸字,以伸手可及的地方。用兩手從上摸到下,再轉點方位從下摸到上。偶爾摸到一種叫蒼珠的昆蟲,趕緊扔掉。夜影中看到樹幹上有個小突起,很象解了猴,趕緊去抓,往往是個樹上的小疙瘩,很掃興。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得那一年我年齡還較小,很想出去摸解了猴,自己怕黑又不敢去,小叔和哥哥嫌我跟著贅腳,不讓跟著,我就偷偷地跟在後面。他們這個喊:“我摸著一個!”那個喊:“我也摸著一個!”那個又喊:“我又摸著一個”。我跟在他們後面,摸他們的拉拉根(嘿,就是在他們摸過得地方再摸一遍)。個子又矮,費了好大會子功夫,才摸著一個,興奮不已。怕它跑了,緊緊地抓在手裡。它拼命地撓我的手,好痛啊。我就把它放在我新褂子口袋裡,怕它逃跑就用手緊緊地捂著。最後我也摸了三四個,興沖沖地跑回家,趕緊掏出放在娘備好的水盆裡。娘說放在水盆裡它逃不走也不會變解了子,變了就不好吃了。娘把俺們摸的解了猴洗淨放在鹽水裡醃上,我想象著明天就可以吃到美味了,忍不住地咽口水。到燈明裡一看,啊我的褂子口袋黑了一片!娘說這是解了猴吐的黑水,洗不掉。原來是我對它又抓又捂的,把它弄痛了,它才吐的黑水。為此我很難過,這可是娘一針一線為我縫製的新粗布條格褂子啊!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除了晚上摸以外還有捉解了猴的方法。每年出解了猴的季節,白天我們小孩子常在家前院後找來找去。找什麼?找解了猴的洞。解了猴向上拱著拱著看見明瞭,就縮在洞裡不動了,待天黑後再爬出地面找樹。我想這可能是它們避險的本能吧,我那時就會區分螞蟻洞和解了猴洞的不同。螞蟻洞的洞口規則,用手捅捅不下去,解了猴的洞口不規則,用手一捅就變成了大洞,就看見解了猴的頭了,伸手就拿出來了。也有的解了猴狡滑,會迅速向下退著逃跑,我們就會說“跳井”了,就趕快用準備的鏟挖出來。有時也直接在已經出過的洞周圍剷土,也常會有可喜的收穫。這種方法叫作找對臉的。在一小片地方常會出幾個解了猴,它們之間互為對臉的。俗語常說“解了猴還有幾個對臉的睞,你咋混的連個對臉的都沒有?”指那些人緣不好的人。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捉解了猴的方法是:若夜裡下雨,到天明瞭還在下,我和哥哥早早起來戴上草帽,赤著腳到屋後小樹林裡拾解了猴。可以看到有的被淹在小水汪裡無力找樹,有的雖爬上樹了,也變解了了,但因淋雨,還是象剛變出來的-樣白生生的軟軟的,翅膀也軟軟的,不會飛,被我們束手就擒。不一會功夫,我們就收穫不少,比晚上摸的還要多。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記得屋後有幾棵柳樹,樹上解了子很多,叫起來震耳欲聾,天越熱越叫得歡。天熱的狠時,夜裡也叫,怪煩人。天黑後,我二叔叫上我們幾個小孩說飛,都跟我到家後去拾解了子去!奶奶給我們一個三升的箢子,並用圍裙蓋上一多半箢子口。見二叔抱了一抱麥秸,放在一棵最大又矮的柳樹下點燃。樹上的解了子見火光紛紛向下栽,象下解了子雨。這是我見到的最壯觀的飛蛾撲火。我們幾個趕緊往箢子裡拾,少數落火裡了,多數掉地上了,煽著翅膀要飛。俺幾個趕緊拾了放在箢子裡。到家一看,有小半箢子呢。讓奶奶剁了,餵雞了。自此,家後解了子叫聲大減。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在捉解了猴不是摸而是照了,一色的現代化裝備。看,肩挎盛解了猴的小桶,一手拿竹杆,一手拿可充電的電燈。每到天黑,農村樹林裡燈光閃閃好象天上的街市,別有一番風景。每到樹前上下一照,手夠得著的手到擒來,高的手夠不著就用竹杆子戳下來。效率大大提高,一晚上可逮一百多個呢。我家鄰居幾個大人都去捉,一晚可捉好幾百個。第二天一大早拿到集上去賣,聽說一個可賣到四、五角錢。這對農村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收入。現在是商業時代,解了猴也進入了商品運營。有賣的、有收購的、有販運的,很快就上了城市人的餐桌。

又到解了猴上樹時

現在在縣城住樓房,樹周圍都是硬化了的地面。城裡解了猴已絕跡,好想兒時在農村摸解了猴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