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有夢(民間故事)

張飛有夢(民間故事)

提起張飛,他的威猛形象深入人心。他豹頭環眼,虎鬚鋼髯,叱吒風雲,豪氣干雲。他的長矛所向披靡,他的威名四海遠揚。是他的熱血促成了桃園三結義,是他的資助讓劉備扯起了大旗,更是他始終無怨無悔,肝腦塗地為劉備和他的西蜀東征西討,鞍前馬後。相較關公的威風凜凜,文治武功,張飛絲毫不落下風。相較趙雲的忠肝義膽,義薄雲天,張飛更是不遑多讓。劉備可以三分天下,可以三足鼎立,張飛不能說居功至偉,也是戰功赫赫。他鬥呂布無懼無畏,挑許褚信步閒庭,戰馬超鋒芒畢露,收嚴顏有勇有謀,敗張郃粗中有細。遙想當年當陽橋一聲聲怒喝,讓曹軍不敢前進半步,嚇得曹操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神猛將。

張飛不像劉備,雖然身上流淌著皇室貴胄的血統,卻要靠販賣草屐為營生,孤兒寡母,日子過得有一餐沒一餐。他又不像關羽,因為過失殺人亡命天涯,更是飢一餐飽一餐。他是個大莊主,很有家財。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偏偏張飛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人,他厭倦了這樣的日子,他習得一身武藝,卻只能拿豬開刀,雖有報國志向,卻投身無門。他生逢亂世,依然滿腔豪情,滿腔熱血。只因為他一直懷揣著一個英雄夢,他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救國救民的大英雄,他也只想做一個大英雄,拜將封侯,光宗耀祖,僅此而已。於是,他遇上了在募兵榜前長吁短嘆的劉備劉玄德。他看不慣這樣的做派,他覺得大丈夫就要有大丈夫的樣子。不能像女人一樣扭扭捏捏,遲遲疑疑。他的一聲大喝,拉開了三國的序幕,扯起了劉備的大旗,也改變了歷史,改變無數人的命運。應該說張飛是可愛的,可靠的,可信的。他認準了劉備做老大,一輩子,都是!從沒有變幻過旗幟,沒有再跟過別的老大,即使屢次落草芒碭山為寇。在老大的立場上,他是偏執的,他是忠貞的,他是唯一的。不說關二爺,就是忠義世無雙的趙子龍也要甘拜下風。

桃園三結義後,張飛認了劉大哥和關二哥,就此告別了舒適安逸的莊園主生活,從此鞍馬一生,從此南征北討,從此流血不流淚,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創業初期的劉備勢力很弱小,跟著這樣的老大混,日子過得很艱辛,關羽和張飛們都沒有半句怨言,他們始終覺得劉備劉大哥是他們的旗幟,是他們前行的方向。張飛和趙子龍硬是在這段黑暗的軍旅生涯中留下了璀璨的篇章,當陽橋,長坂坡,一個讓曹軍聞風喪膽,為劉備和隨行的百姓贏得喘息的機會。一個七進七出包圍圈救出少主阿斗,贏得一身是膽的千古美名。在隨後的三顧茅廬中,張飛一點就著的鞭炮脾氣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好在有劉大哥壓著,有關二哥勸慰著,不然諸葛亮的一百個草廬也不夠張飛破壞,甚至一把火就把諸葛亮葬身火海。因為諸葛亮的矯情,因為諸葛亮的架子,讓脾氣暴躁的張飛很生氣,特別是看到老大那麼的低聲下氣,那麼的不像老大樣子,不要說張飛,關羽都看不下去。這個時候,劉備宣示了自己做大哥的威嚴,在那個禮儀尊卑的封建年代,老大的話就是聖旨,就是命令,堅決服從,沒有抗拒的餘地。諸葛亮看在眼裡,他覺得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成功的軍師,他必須樹立自己的威嚴,彰顯自己的權威。好死不死,關二爺撞上了槍口,華容道放過了曹操,諸葛亮的屠刀卻放不過他,誰都知道諸葛亮是在演戲,可是諸葛亮老奸巨猾,老謀深算,戲演得不像戲,就太逼真了,嚇得劉備和張飛趕緊幫忙說情求饒。於是,不識抬舉、破壞規矩的關二爺和張三爺就得夾著尾巴做人,好好聽從諸葛軍師的指令和安排。諸葛軍師知道光用暴力是征服不了人心的,他要讓關羽和張飛心服口服,所以他出的一手手好牌,一個個錦囊妙計,基本讓關羽張飛趙雲們五體投地,就此齊心協力,一起共同抵禦外侮,一同出生入死,一同生死與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