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式步槍是什麼時候被淘汰的?為什麼被淘汰?

岩石龍

81式步槍是針對56式步槍在越戰中的表現不足而進行改進的槍械,於1979年下達研製任務,1981年設計定型,在1983年正式大量生產,正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且在越戰中有少部分進行了實戰檢驗。



有一次世界已經已經開始流行小口徑步槍的研發與裝備。所以81式只是一個過渡槍型,直到1997後九五式的研發並開始大規模換裝替代81式。

對於95式為什麼淘汰81式。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3點。


1.新時代戰爭形態的改變,作戰方式從大規模野戰轉變為城市戰,而槍身過長的81式不但不適宜城市作戰,而且在機械化過程中在狹窄的車內活動也不方便。雖然說槍身長有利於拼刺,但是都什麼年代了誰還和你拼刺啊,二戰中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人家根本不給你拼刺的機會,你敢衝上來就直接突突了你,我們要學的是拼刺精神而不是拼刺。

2.槍身太重,攜帶不方便。81式是3.5kg,95式為3.3kg,雖然槍身重量相差不大,但是。八一式用的是7.62的子彈,95式是用5.8毫米的子彈。一個單兵彈藥基數下來81的彈藥更重。不僅加重後勤和士兵的壓力,而且消耗的資源也更多。



3.擺脫AK槍械家族的身影。作為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大規模裝備部隊的槍,95無論是外形還是在設計上完全擺脫了AK家族的身影。
加裝了光學瞄準鏡的八一式瞄準基線也很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81式自動步槍從解放軍部隊被95式步槍全部取代應該是21世紀前10年中完成的,並不能說淘汰了,其實轉到了預備役部隊和民兵武器庫,81槓可是一把好槍,雖然不是小口徑,雖然也有其時代造成的不足,但不失英雄本色!

81式步槍是1981年定型的一代名槍,當時進行的自衛反擊戰中,我軍裝備的56式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精度或火力密集度都存在不足,急需一種結構可靠,火力強大的步槍,新研製的81式抵達戰場後,果然出手不凡,兩支81槓輪流射擊,把敵方地堡火力點完全壓制。經過大幅重新設計之後,雖然還隱約保留了一點點AK的影子,西方甚至稱它為中國AK,但其實是非常不同的,AK-47採用活塞式自動方式,而八一式則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用快慢機取代了AK-47的保險撥把,整體更加緊湊,有效射程增大到500米,其實子彈到2000米左右仍有殺傷力。

八一槓毫無疑問是一支好槍,但時代是在進步的,小口徑步槍成為國際輕武器主流口徑,同樣攜帶八個彈匣,5.8mm小口徑槍彈無疑比八一槓的7.62mm彈匣要輕,如果換成飛機,火車運送彈藥補給,同樣會產生很大的差距,而且小口徑子彈的殺傷威力並不小,九五式步槍非常輕巧,短小便於攜行,而且形成了槍族,標準突擊步槍,短突擊步槍,狙擊步槍,輕機槍通用性非常好,外觀也徹底擺脫了蘇式設計,成為獨樹一幟的中國槍族。(N)


聯合防務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中的小問題,81槓自動步槍只是隨著我國科技實力和整體國力以及為適應未來作戰的需求而退役,但絕不像題目中所說的“淘汰”,這個字眼不論何時也不應該用到81槓的身上,81槓其本身就已經服役多年,可以說他是眾多老兵心中的唯一,更是目前與95自動步槍存在眾多爭議的一款武器。

眾所周知,81槓是在原81式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其也是我軍第一代班用槍族系列中的單兵自動武器,81-1式自動步槍與81式的最大區別就是槍托改為鋼質可摺疊結構,使用更加便利。


81-1式自動步槍為7.62毫米口徑,彈夾供彈,容量30發,這一款步槍參加過戰鬥,有過實戰的檢驗,可靠性更好,槍支整體結構簡單,便於維修。

但伴隨著我軍的不斷壯大,國防實力的逐漸增強,軍隊遂行的任務也越來越複雜,機械化的進展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依靠徒步行軍已經成為了歷史,在這種基礎之上,就需要一款新的單兵自動武器來取代81-1系列槍族,95應運而生。

95式自動步槍經過了部隊的訓練使用,經過一線班的檢驗較多的問題得到了整體的改進。95式自動步槍採用無槍托結構,口徑為5.8毫米,這與世界上主流的小口徑步槍相接軌,口徑雖然小了,但是是威力不減。

95式較短的槍身結構更加適合士兵在各種裝甲運兵車等內運用,這更加適合機械化步兵。95式更多的採用了可以外掛輔助裝具的槍身結構,比如槍榴彈發射器、紅外瞄準具、夜視器具等,為執行多重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也是替換81-1式系列槍族的一個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