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前夕馬雲和劉強東提到這件事,但用戶真正關心的是~

電商平臺得以維持和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物流,而每年花樣百出的各類”購物節”、”狂歡節”除了給各家平臺帶來了龐大的銷售額,與之相對的物流壓力也與日俱增。就在最近,馬雲和劉強東分別在不同場合提到了關於未來物流的共同構想:“把國內物流的成本降到5%”。

馬雲和劉強東不謀而合:要將國內物流成本降到5%早上在挪威捕撈起來的三文魚,晚上就能出現在中國的餐桌上”。在5月31日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天的峰會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現場發表演講,他表示菜鳥將投入千億元參與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建設,力爭將中國的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從現在的15%降到5%,給製造業創造更多利潤。馬雲指出,物流基礎設施好包含兩方面,一是國內實現24小時貨運必達,“北上廣深快不叫快,雲南快、貴州快、內蒙古快、拉薩快,才真是快”;另一個是在全球,沿著“一帶一路”,實現全球72小時物流。其實早在兩年前,首屆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5%”的目標已被提出。當時中國的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為16%,,發達國家只有8%。兩年來,在全行業的推動下,這項數字已經下降到14.5%左右。

而在馬雲發表演講之前兩天,5月29日,劉強東在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就表示,無界零售的核心訴求之一,就是把整個中國社會化的物流成本再降,降到5%以內。兩位互聯網電商巨頭在兩天之內都提到的“5%”,代表了國內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那就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在智能化方面進行大力投入。


對於物流,用戶真正關心的是什麼?但對於用戶來說,他們對於“物流成本降低至5%”以及“物流骨幹”、“無界零售”等大佬們提出的概念並不關心,用戶在意的是,國內的快遞什麼時候才可以當天送達,馬雲口中的“晨捕挪威魚,夕至中國灶”什麼時候可以實現。80後的“寶媽”小媛在北京生活,有個剛滿3週歲的女兒。對她來說,從澳洲訂購的奶粉何時可以在一星期內讓寶寶享用到,是她最關心的問題。“其實生活中從海外訂購的東西還蠻多的,比如化妝品,還有一些孩子用的感冒藥、防蚊藥,以及洗護類產品。”除此之外,讓小媛在意的還有小區裡快遞櫃的收費問題。“經常有快遞員不跟用戶商量,就把快件放快遞箱,然後短信通知。我現在基本不看短信,因此經常錯過消息,超過一天沒取件還得交費。”她提到小區裡現有的快遞櫃有蜂巢、速遞易,e棧等,而速遞易就是超時收費的。

河北某縣城的“60後”李阿姨,自從10多年前從淘寶買了第一件商品開始,就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家裡的吃穿用度幾乎都來自網購,手機裡的網購、拼購APP不下10個。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幾乎天天都有快遞送達,每年花在網購上的錢“可以買一輛中低檔轎車”。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資深的“網購達人”,卻飽受快遞物流的煩惱。“‘快’我是不敢奢望的,在我們這裡,除了順豐之外,其他的快遞都不會送貨上門,而是讓用戶自己去代收點拿。”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於大城市裡的眾多網點,每個快遞平臺在整個縣城都只有一到兩家代收點,對於擁有20多萬人口的縣城來說,要“共享”加起來不到20個的快遞代收點,物流方面的問題就特別突出。


“618”前夕馬雲和劉強東提到這件事,但用戶真正關心的是~

“大家基本上只有下班才有時間去拿快遞,每個代收點都是20多平米的一間房,這時候的擁擠情況可想而知。有時候半小時、一小時都找不到自己的快遞。”李阿姨說起來,最讓她記憶猶新的就是某次買了一個小型空調,自己從快遞點搬回家的那段“旅程”,終身難忘。90後的小林是京東的忠實用戶,從電腦到手機,再到PS4遊戲機、耳機、音響甚至家裡的電熱水器等,愛好電子產品的他都是從京東購買的。“比較喜歡京東自營的送貨速度吧,基本上當天或者隔天到,買大件商品發票什麼的也都很齊全。”但小林也表示,京東線下的代收點太少了,很多時候不在家,快遞送到了只能寄存在超市、藥店、或者房產中介那裡。“對於價值較高的電腦、手機等產品可以和配送員協商送貨時間,但一些生活用品感覺還是有代收點會方便很多。”
“618”前夕馬雲和劉強東提到這件事,但用戶真正關心的是~

天貓和京東今年的“618購物狂歡之戰”剛剛打響,且雙方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京東618開場僅1小時累計下單金額達50億,而天貓服飾行業僅僅13分鐘成交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天,這些數字代表著電商平臺的成就,同時也在檢驗著物流行業的壓力。但不論互聯網“大佬”們怎麼構想,不論每次“購物節”的數字翻了幾番,對於用戶來說,關心的永遠都是最實際的問題,比如海外代購的產品能不能更快,代收點和快遞櫃能不能更人性化,以及快遞員能否更盡職盡責。而馬雲和劉強東提出的”5%”構想能否實現,還等待用戶去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