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從事者你後悔過嗎?

教育地圖北京

我要向大家彙報一下:在我們這個大蒜之鄉,現在正是晚熟品種的大蒜抽薹的時節。我坐下來答題前,妻子興奮地告訴我,蒜薹今天下午漲價了!每市斤從0.5元漲到了0.6元。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妻子早晨5:00下地,從蹚著露水開始,到中午12:00頂著大太陽回家,7個小時共抽出蒜薹80斤。又經一個多小時的捆紮,下午2:00賣掉的時候,共得現金40元整。今天下午4個小時抽出的,預計能賣出50元——這樣她一天11個小時的勞動所得為90元左右。

而我早晨6:40到校,下午4:40離校,10個小時,收入約為300元。

我是高中畢業後當了教師的,當年沒能考上大學。這點倒是和我父親一樣,都是當初無意從事教育而最終卻成為了教師。假如我不做教師,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名農民;我當年小學和初中的同學,大多數就是這樣。兩廂比較,我覺得答案是明顯的:我不認為自己有資本後悔。

既然說到了大蒜,我就囉嗦幾句。我聽說今年的大蒜行情不佳,每畝承包給人家是1000元不到。這個價格,恐怕蒜農難以收回成本了。

我們這裡在大蒜收穫之後,是種植蒜茬花生。我們家去年打下來的花生在剛過去的星期天賣掉了。七畝地花生從夏種到秋收又經過了冬春兩季的儲藏,幾乎整整一年,收入了七千元:還抵不上我一個月的工資呢!

我們這裡以前也曾有過一兩年蒜價高企的經歷,算是多收了三五斗。要知道,我們種大蒜三十年,這樣的好日子屈指可數。而且,往往是錢讓經紀人和儲存大蒜的商家賺了,種地的農民並沒有得到特別多的收益。這多少有點像古詩中所描繪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我生在農村,長在鄉下,又長期工作在這裡。我業餘也是農民,和身邊的父老相比,我的所得已經夠多。我也曾長期拿著較少的薪水,但那時普通農民的收入更差。

所以,自從做了教師我基本上就沒有後悔過。

至於特別有才華,卻委屈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的,我想,你們的感受肯定和我的不同。


牟山花下客

大學畢業後,參加了教師入編考試,光榮的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雖然剛開始每月只有1000多的工資,工作的地方也很偏僻,但那時的學生聽話,學生家長也都很理解老師,學校管理也比較人性化,因此,我說工作前幾年不後悔。



今年開始,感覺老師當的特別累,特別憋屈:

1、費力不討好,心累。記不清從何時開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再重要,對老師來說教學成績也不再是第一位的,安全成了最重要的事!不寫作業沒事,考試得0分沒事,頂撞老師沒事,只要不出事就行。老師每天需要做的不再是讓學生學習,而是要不斷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跟自己說不要和學生較真,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學不學是學生自己的事,強扭的瓜不甜,如果老師把學生逼急了,出了事倒黴的還是老師。(主要也是有真實案例發生在我校,本來覺得這樣的事離自己很遠,結果猛然發現自己身邊也有老師因為學生出事,賠錢掉面甚至於丟掉飯碗)

2、學校行政化嚴重,學校管理缺乏人性化。學校的領導氾濫,管人的多,幹活的少。學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對某些人幾乎就是擺設,管理制度的落實對人不對事,吃虧受累的大多是普通老師。

3、職業發展前景慘淡。教師職稱晉級難,雖不能說難於上青天,但晉級比率會讓大多數人絕望,再加上教師晉級很多時候不是比教學成績好壞,這幾乎能把所有的純粹教書匠淘汰。


泰安中考物理

後悔過嗎?不應該後悔吧?

我有時下班回家後,一個人躺床上望著屋頂發呆,有時心情煩躁時也會想一下這個問題,但是稍微想想馬上就又釋然了,人到中年,往往很能看得開,其實我現在除了會教書,別的也幹不了,基本沒資格後悔了。

到目前為止,我從教22年,期間代過重點班、尖子班,教過文科班、理科班,代過應屆班、補習班,教過高中基礎年級、畢業年級。教出的學生,有的考入清華大學,也有的考入普通大學。有榮譽,有委屈,酸甜苦辣都嘗過。



我雖然前後呆過兩個學校,但是兩個學校都是自治區重點中學,因此一直有優越的教育資源可以利用,這也算是一種福利吧。至少孩子唸書不用太麻煩,從這一點來說,我就不能後悔從教。

我父親曾經也是教師,只不過當了23年民辦教師,辛苦了一輩子也沒掙幾個錢。父親曾經說過,我比他強多了,從這一點來說,我就不能後悔從教。



教育總得有人幹,教師總要有人當。國家既然重視,自己也要自信。人到中年,已經來不及後悔。

各位教育同仁,你們後悔過嗎?


海洋高考調研

從事教育,後悔過嗎?我肯定的告訴你:後悔過。

第一:工資待遇低。

這估計是大部分教師後悔從事教育行業的主要原因吧!對於一個剛畢業幾年的人來說,面臨房子、車子以及結婚生子家庭的壓力,老師那點工資真的是捉襟見肘。

第二:社會待遇低,沒有存在感。人們常說“職業不分高低尊卑”。呵呵,社會真的如此嗎?一個政府工作人員和一個教師,你看看你會重視誰?我一男性教師朋友相親,見了好幾個對象,對方一聽是教師,回頭就拒絕了,搞到現在他都不敢去相親,也不敢跟人提起自己是教師。所以,真的不分職業高低尊卑了嗎?

第三:對職業前景不看好。很多老師都在反對職稱評審的制度,因為職稱評審對年輕老師或者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甚至沒關係的老師來說真的很不公平。

第四:工作壓力大,付出與收穫差距太大。注意,強調的還不是付出與收穫成正比。對於教師行業來說,付出與收穫從來不會形成正比,只要差距別太大就行。我一週五天17節正課,五天有四天有晚自習(從晚上七點到十點半)。平時下晚自習還要備課,工作量很大。

第五:學校行政化嚴重,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個人感覺現在教師行業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行政化過於嚴重。同時現在學生不好管,再加上近幾年老師管學生帶來的一些影響導致現在老師不敢管學生。

當然,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對於目前我有種想法,不知道可行還是不可行。年輕的時候正是需要錢的時候。

所以:能否提高年輕時候的工資比例,降低退休後的工資比例。


揪小白

1982年大學畢業,有好幾次機會轉到政府去工作,畢業不久就擔任團委書記,在高中值得炫耀的就是當過教研組長。教研組長,教過學的都知道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從事教育工作,沒有後悔過,同學們轉到行政工作的也不少,我在沒有感覺自己生活得比轉行的差。當教師的收穫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學校的老師們的子女,上985的非常多,現在已經有倆個清華博士,一個北大研究生,今年還會有一個北大或者清華。這就是給老師工作的安慰。

生活有過最困難的時候,曾經連蔥都買不起 ,工資只有64元,孩子沒有人管,上班時間別孩子鎖在辦公室,不敢讓他在校園內玩,因為校園裡有一口水井,沒有蓋子的水井,門口還有倆個池塘。我就是在這樣的學校,工作到現在,不過我們學校,現在已經完全現代化了。

不後悔的最大原因是,有一大批學生啊,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成才了。

還有,現在教師工資提高了。我在小城鎮,還是很幸福的。


培養一個博士

幹一行愛一行,絕不是空談。只要一個人有責任心,無論做什麼事,能力有多強,他或她都會傾心而為的。我從事教學只有五年,雖時間不長,卻也給所在學校師生留下了深深的記憶。第一期小學畢業班畢業時就考出了全校預料不到的好成績。也打過學生。不過,都是通過與學生家長溝通,在學校家長同意的情況下才會打的。因為,人與人不同,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教育都不是萬能的。打也是一種愛,且是深愛。既然付出了自己的深愛,做教育之事,又怎會後悔呢?有什麼可後悔的呢?做什麼工作,又不需要真心的付出呢?一點反思,一點教育理念,全是內心真實感受。不足之處,請予諒解!


心中無苦就是樂

本人不是教師,親戚裡有教師!

有一個很後悔,因為別人的孩子耽誤了自己孩子的教育。

另外一個很享受,工資高、待遇高、社會地位高、有禮收、有額外錢賺。

現代人都浮躁,選擇一份職業往往不是因為熱愛,還是因為錢。

選擇當教師的大多是女性,第一穩定,第二有寒暑假可以照顧孩子、家庭。

對於畢業生很明顯,優先考慮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教師往往是體制內的最後選項。但是近年來有編制的教師待遇很好(一二三線城市吧),所以每年有很多社會上的人開始考教師資格證,拿到證再找人進學校,進體制。其實很多人是不具備“教書育人”資格的,因為並不是專業出生。有些社會上的非職業教師講的比老師好的多。老師很多都是照著書去應試教育,這些人一般不需要創新,反正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身邊也有同學做老師,也是一份工作而已。受不了家長的刁難(中學教師),選擇辭職(無編制)。

看了很多回答,多事鄉村教師,待遇不好,編制不編制就不知道。現在的老師很多都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早就沒有曾經那個味道了。

幼兒園教師,心裡壓力巨大,無非是因為社會上一些不好的反面;

小學、初中、高中教師比較好,因為大家為上一個好學校不惜血本。教師待遇也很好,家長也是像伺候祖宗一樣供奉。

大學老師最好,除了本職可做其他項目,社會地位相對很高。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身邊人而言,當教師從收益上來說還可以,一個家庭裡有一個教師就很好了,2個都是教師就不一定好了,尤其是同一級別的。


不講故事

作為一名在農村學校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師,對於自己當年的職業選擇,不是“後悔”一個詞可以概括的,還有過“

驕傲和自豪、迷茫與困惑、快樂與滿足”。

驕傲和自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初中畢業被中師錄取,跳出農門的驕傲和自豪持續了好幾年,也曾是三村五里的農村娃的學習榜樣,也是我“耕讀教師”身份的老師的驕傲,父母親戚曾因我感到光榮。

迷茫與困惑:畢業教書,墜入塵埃,每月五百多角錢常常使得生活捉襟見肘。不敢說三年不知肉滋味,但是拌飯菜多是鹹菜。慢慢地,同學朋友的聚會只好推辭不去,親戚也少走動了。

在他們眼裡,我是一個吃國家商品糧的工作人員,卻哪知道,俺經常囊中羞澀!留給自己的就是“後悔、迷茫和困惑!”——那些當年分數較低的同學,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分了好工作。

快樂與滿足:過了三四年的職業倦怠期後,就是頂到“天花板”又被彈下來後,儘管有著無奈、揹負著經濟壓力,但是也沒能阻止獲得精神的快樂與滿足。這種感覺來自同事的關愛和幫助、學生的尊敬和認可、學生家長的理解和尊重以及自己多年打拼獲得的點滴成績,還有來自各地工作的學生的問候……

若有人問,如果有機會重新擇業,你還會選擇當教師嗎?我只能說,五十多歲了,還有別的選擇嗎?

(圖片源於網絡,用於交流分享。如侵必刪)


HE一HAI

我是一位有這十年教育生涯的年輕教師,剛剛結束兩年的遊學體驗,走過中國的大江南北,到目前我的個人體驗是:從未後悔,而且真的是從最初的艱難,到現在的享受,甚至是幸運,思維的轉變,也是我一生命運的轉變。

我的教育之路

我大學學的是學前教育,畢業之後在北京一家幼兒園實習,都說女孩子會做老師好一點,可是真的做了老師才覺艱難,不僅眼觀六路,還需耳聽八方。實習後,我就到了一家中國傳統文化書院工作,邊帶學生邊讀書學習。

帶學生的過程中,我自己也讀書,真的體會孩子這面鏡子,在孩子身上關照自己壞習慣,

站在學習的角度,面對孩子和家長。

教孩子日行一善,我從自己做起,體會行善的快樂;教孩子尊敬長輩,我自己身教傳遞,開始體會父母的艱辛;教孩子言行一致,我從自己老實,重承諾,守信用。所以在教育這條路上,自己變得越來越快樂,生活中也越來越懂得成長自己,提升自己的高度,在世界面前,看得更遠。

教育的過程不是春蠶絲盡,你可以破繭成蝶。

我之前一直說,教育者不是春蠶到死絲方盡,也不是蠟炬成灰淚始幹,教育者其實是最好的學習者,是成長最快的途徑,只要你的換一個思維,就是生命的改變。

教育別人的過程,你懂的越來越多,成長別人是對自己最好的鍛鍊。其實你不是春蠶絲盡,你可以破繭成蝶,用另一種視角看世界。


聞塵時說

我1992年考上師範,那個時候師範是免費的而且連伙食費都不需要,出來還包分工,是很多貧困家庭的首選。當時考師範競爭特別激烈,那年我們縣只有八個名額,我以我們縣第三名的身份錄取的。家裡殺了一整頭豬,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都前來慶祝,自己也一直是母校學生學習的榜樣。

然曾幾何時,那些初中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高中考取了大學,然後也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我同班同學兩個定居美國,也有很多從政了,他們現在都風光無限。而當初豪言壯語意氣風發的我,仍然在農村年復一年的教著這些孩子,自己也曾問自己,如果我沒有考師範而是讀高中的話,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拿著教育廳頒發的鄉村從教20餘年榮譽證書,望著自己的滿頭銀髮,我問自己,後悔嗎?我不後悔。雖然說,師範生是個人之大不幸,但是卻是國之大幸。自己這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不忘初心,堅守農村基礎教育,為自己乾杯,為千千萬萬像我一樣,把整個青春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人乾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