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的路該如何走

山東威海:探索“三類人員”績效考核破題之道

盧金增 李洪新 王衡

績效考核的路該如何走

績效考核的路該如何走

山東省威海市檢察院的幹警們在績效考核民主評議活動中投票。

績效考核的路該如何走

績效考核的路該如何走

“三類人員”測評投票匯總表。

建立科學合理考核機制,是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對員額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等“三類人員”進行分類管理的重要舉措。

山東省威海市檢察院在調研的基礎上,堅持責、權、利統一和公平公正、突出實績的原則,綜合考慮辦案質量、辦案數量、辦案難度等因素,出臺了新的考核辦法,得到大家普遍認可,但各方面也陸續反饋了意見建議,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探索完善。

制定考核機制的六個難點

考核內容寬泛、模糊

崗位差別導致橫向量化對比難

如何平衡量與質

如何平衡多辦案、辦好案與多學習、多調研的權重

如何有效運用考核結果

如何強化“共同體”意識,強化團隊精神

現行考核辦法“五流程”

設計《績效考核得分表》,按照百分制自評

部門負責人結合平時表現,對個人自評進行復核並決定推薦人選

按照30%比例分別確定全院“三類人員”的總體優秀名額,全體幹警民主投票

辦公室結合上述考評,按照20%比例確定優秀人選

報送績效考核領導小組、院黨組審定

問題:六個難點

如何考量各項工作權重和指標設計

威海市檢察院在研究制定“三類人員”績效考核方案過程中,多方徵求意見,瞭解不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感受,梳理分析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如何把考核機制設計得更加科學?該院認為,在考核各項工作的權重和指標設計中,有六個難點:一是考核內容仍然比較原則、寬泛、模糊。如何合理確定每一個人的具體指標、完成程度,沒有明確的依據和方法。二是各部門的崗位差別導致橫向比較難度大,很難進行量化對比。三是如何平衡量與質。整體考核追求數據累積,重點在加分;而個人考核在於保證工作質效,重點是不減分。這兩個不同的著眼點,有時候會造成矛盾衝突。四是如何平衡多辦案、辦好案與多學習、多調研的權重。在辦案業務主價值與調研、培訓、講課、宣傳等工作增加值的平衡上,不能偏廢但也無法並重。五是如何有效運用考核結果。在兌現獎懲方面,既要建立剛性機制,又要考慮靈活性的問題。六是如何強化“共同體”意識。要在考核過程中,促進“三類人員”換位思考、彼此認可,強化團隊精神,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改革後的隊伍管理新課題。

如何將考核機制順利實施到位呢?威海市檢察院主要預判了五個問題:一是誰來統籌全過程。按照評價的層次和流程,主要包括:被考核人員、其所在部門、提供加減分項的部門、績效考核辦公室、績效考核領導小組、黨組等六個主體。由誰來全程統籌、組織銜接、溝通反饋?二是誰來提供數據。個人、本部門、相關綜合業務和綜合行政部門、統一業務系統,都具有提供數據的責任和能力。當數據出現差異時,應該以誰提供的數據為準?三是誰來完成評價。個人、本部門、其他部門、全院人員等各方對於同一個被考核人員都有評價意見,應該以哪個為準或者為主?四是誰來監控糾偏。整個評價是一個線性流程,必須有過程控制。由哪一方還是多方來監督把關,影響到考核的公信力。五是誰來統籌權衡。即使按考核優秀最大比例20%四捨五入來計算,如果對各部門分別賦予名額,則小部門的“三類人員”可能不夠一個優秀名額,大部門或許還認為給予自己的名額不夠多。具體推薦方法和最後整體權衡,需要認真斟酌。

實踐:五個流程

突出部門推薦和民主測評分量

威海市檢察院黨組、績效考核領導小組經過反覆研究,聽取各方意見,決定採取“五個流程並重、突出部門推薦和民主測評分量”的原則,對“三類人員”進行綜合考評。

在個人自評方面,該院設計《績效考核得分表》,分欄目簡要填報得分項,按照百分制來進行自評。同時,還規定了加減分項和核準部門。明確95分以上的人員具備參評優秀資格,提前在檢察內網公佈個人述職報告。

在部門推薦方面,由部門負責人結合平時表現,對個人自評進行復核並決定推薦人選,報分管院領導同意後報送績效考核辦公室。適當擴大推薦範圍,按照30%比例四捨五入,給予各部門“三類人員”各自的優秀推薦名額;如果不夠一個名額的,可推薦一人。

在民主測評方面,同樣按照30%比例四捨五入,分別確定全院“三類人員”的總體優秀名額,全體幹警民主投票。同時,要求對各部門的“三類人員”作出優秀評價時,不能超過該部門的優秀推薦名額。

在確定優秀人選方面,由辦公室結合上述考評,按照20%比例分別確定“三類人員”優秀人選。分三批進行:第一批,部門推薦且民主測評名次在前20%的,直接確定為優秀;第二批,如果有剩餘名額,則部門推薦且民主測評在前30%的,綜合權衡,優先確定為優秀;第三批,如果仍有剩餘名額,最終按民主測評名次依次遞補。

最後,報送績效考核領導小組、院黨組審定。在優秀人員中,從職務看,部門正職8人、副職3人,普通幹警9人;從年齡看,50歲以上的3人,40至50歲6人,30至40歲7人,30歲以下4人。考核結果也得到了廣大幹警的認可。

建議:解決六個問題

重在激勵效果持續發揮作用

威海市檢察院認為,在下一步“三類人員”績效考核中,應該關注和研究解決好以下六個問題。

首先,要讓考核的導向更加鮮明。建議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務、考核成績基本相當的情況下,把“三類人員”所獲榮譽、撰寫研討文章的數量和影響作為考核優秀等次的重要衡量指標,這樣也便於實踐操作。

其次,加減分項的設計要更加科學全面。建議將出色完成上級交付任務、為全院發展或者整體考核作出重大貢獻的事項,也納入個人加分項,以激勵和弘揚團隊精神、奉獻精神。

第三,要鼓勵各地自主調整具體的考核實施辦法。給予各級、各院更多的主動權,允許各院結合自身實際,調整考核的側重點和倡導方向。

第四,分配推薦名額的方法可以更加靈活一些。部門對於全院作出突出貢獻的,應該通過增加推薦名額來給予鼓勵,以倡導集體榮譽至上。

第五,部門負責人、分管院領導要把好推薦的第一關。如果部門推薦了但民主測評沒有進入最後範圍,甚至名次還比較靠後,可能會讓被推薦人員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第六,考核結果運用要發揮長期影響。考核的激勵效果應該在幹警的個人評價、後續發展等方面持續發揮作用。比如,員額檢察官的擇優選升、檢察官助理申請成為員額檢察官等,把以往的優秀評價作為加分項或優先條件。

劉波/攝影 張雪卉/製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