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GIF

一柄800多克的“王者之兵”

聚著勾踐的氣魄、隱忍、堅韌

劈開了春秋和戰國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GIF

越王在位時候一生鑄造50多把名劍,

其中到現在公認的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劍柄上沒有任何過多的裝飾,只鑲嵌著綠松石。

在戰國時期,佩劍的劍柄上鑲嵌寶石只有王侯將相級別的大臣和各王才能佩戴。民間不得已流傳,綠松石是至尊帝王身份的代表。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成語“臥薪嚐膽”中的男主角勾踐,就是一位嗜好鑄劍的亂世英才。《拾遺記》記載道:“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魄,七名卻邪,八名真剛。”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雖有眾多傳說留世,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沒有相關文物面世。直到1965年,湖北省江陵紀南城楚墓發掘時發現了一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該劍長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量僅為875克,不足兩瓶礦泉水的重量。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劍身經千年而不朽,劍柄處有11道同心圓,距離僅為0.2毫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正面和背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是現代技術也很難達到的鑄造水準。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吳王夫差青銅劍(中國國家博物館)劍柄同樣只鑲嵌有綠松石

劍格嵌有綠松石,飾簡化獸面紋,刀鋒銳利。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

字口間鑲嵌著薄如蟬翼的綠松石,現有部分脫落,脫落處可見紅色粘接材料的痕跡。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戰國嵌綠松石青銅劍

劍柄有兩道箍,並嵌有綠松石,部分脫落。現收藏於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劍身修長,劍格上採用了鎏金工藝。劍柄上端兩側及中部各嵌有綠松石,握柄處有均勻分佈的細小顆粒,起到防滑的作用。這把劍具有北方民族特色,體現了粗獷但不失細膩的藝術風格。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綠松石與王室的權謀、國家的命運有著深遠的淵源,是名副其實的“帝王之石”。越王勾踐、吳王夫差的劍上都飾綠松石。可見綠松石在古代君王心目中的位置。到了清代,王室服飾飾物規定之嚴格達到了頂峰,綠松石因“色相如天”,深受清朝宮廷喜愛,被稱為“天國之石”,在宮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據《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中記載: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1637年,尚未入關的清王朝就規定:

皇帝上朝的“朝帶”:用龍文金圓版四,飾紅藍寶石或綠松石。

皇帝的“朝珠”:惟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綠松石。

皇后與太皇太后、皇太后的“金約”,即扎頭髮的髮卡之類:後系金銜綠松石結。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古代埃及,綠松石是王室中必不可少的珍寶。古埃及國王們把綠松石鑲嵌在王冠、頭飾、胸飾等各種飾物上,與太陽神等各種神靈一同保佑埃及國王的地位千秋永固。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印第安人尊綠松石為“天石”。因此,有史家大膽推斷:印第安人是從白令海峽過去的中國人,從對綠松石相同的圖騰中我們不難理解這一點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在西藏,王冠上也嵌綠松石。吐著贊普戴的塞金頭盔上有五佛像,鑲綠松石、水晶石、紅寶石和珍珠等,做工十分精緻,反映了當時的工藝水平。贊普戴五佛頭盔,表明當時佛教已在吐蓄取得主導地位。西藏地方官員的帽子上也鑲嵌綠松石,通過綠松石多少來判別官階的高低。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還在為您的綠松石價格高昂心疼嗎?其實您不知道的是它的價值遠遠低於您現在看到的表象。珍惜自己手中的綠松石吧!

不定期推送綠松石新聞資訊,綠松石的真假鑑別,綠松石文化解說……各種與綠松石有關的優質信息

恆藝綠松石行: CCTV【國家寶藏】, 綠松石與一把劍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