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董姝廈

迄今為止,世界近代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大範圍的戰爭。如果說一戰的爆發存在著一定的偶然因素,那麼二戰純粹是蓄謀已久,是野心膨脹到無法抑制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二戰的關鍵詞是“貪婪”。

眾所周知,二戰全面爆發始於德國納粹。但在此前,東方的日本和亞平寧半島的意大利,早已吹響了前奏。其中,日本人在1931年侵佔了我國東北,意大利於1935年侵佔了埃塞俄比亞。

作為二戰罪魁的德國納粹,反而是步其後塵,自1938年才開始入侵鄰國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到1939年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

在德國納粹閃擊波蘭之前的數年間,是二戰的醞釀期。二戰之所以打起來,與英法美等大國在二戰醞釀期的應對失策有極大關係。

首先說日本。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英法美等大國採取了漠視態度,相當於縱容了他們;意大利侵佔埃塞俄比亞,他們同樣置之不理。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德國納粹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們同樣採取了縱容態度。他們為了討好希特勒,甚至在捷克斯洛伐克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德國納粹私下籤訂了《慕尼黑協議》,出賣了捷克。

英法美的短視、猥瑣,助長了希特勒的野心。他們以為,希特勒們的欲壑是可以填滿的。可沒想到,希特勒的胃口大得很,他要的是整個世界。

於是,戰火燃燒到了家門口的英、法只好倉促應戰了。

如果他們當時的目光長遠一點,納粹德國的擴張不會那麼順利。

深受納粹德國之禍的英法,其實最應該反思。二戰的禍根,如果追究得長遠一點,其實正是他們種下的。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他們太貪婪了,對待戰敗的德國太苛刻了。這使得德國人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而希特勒的崛起,正是利用了這顆種子。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這個世界失去了正義和公平,一切都被貪婪所控制,那麼,你殺我、我殺你的戲碼就必然會不斷上演。

而希特勒最終的失敗,也正是貪婪所致。他太想控制整個世界了,而且要求快速達到這個目標。自從他下令開闢出了東西兩線戰場,他的失敗就已經註定了。


趣談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日為主的法西斯與反法西斯同盟在世界範圍內展開的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蔓延至亞洲、歐洲以及非洲,參戰國家多達六十多個。

二戰的爆發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爆發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位於美國華爾街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之後這場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爆發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意大利:1922年10月,墨索里尼成為意大利總理,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專政。

德意志: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引發了多次動亂,這使得法西斯主義在德意志迅速發展。納粹黨更是迅速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特別是希特勒上臺後藉助一系列法案,逐步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權。

日本:“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開始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

《凡爾賽和約》埋下的隱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條約對戰敗國德國在經濟與軍事上實行了最嚴厲的制裁。制裁給德國在經濟造成了極大負擔,也引發了德國民眾的不滿,為二戰爆發埋下了隱患。

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並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英國、法國、美國等國一直推行綏靖政策,縱容了德、意、日三國的對外侵略與擴張,也使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增長。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軍在1939年的9月1日閃電入侵波蘭。而英法兩國在兩天之後才倉促對德宣戰。至此,二戰全面爆發。


環球網

個人以為分析二戰的起因還是得從戰爭的策源地——歐洲的德國和亞洲的日本入手

德國位於中歐,同時面對著來自東面的沙俄(蘇俄)和西面的英、法的雙重戰略壓力。事實上週邊勢力都不願看到一個過於強勢的德國在中歐崛起,因為這將對歐洲的整體格局造成顛覆性的影響,進而威脅到各國的利益乃至國防安全。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德國處於諸侯割據的狀態,這一格局實際上是英、法、俄等歐洲大國樂見其成的。然而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手中德意志諸侯以普魯士為核心通過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這就迫使歐洲各國不得不開始關注德國這個中歐強權。另一方面統一後德國的疆域、人口、鐵路里程等方面也已超越法國,成為僅次於沙俄的歐洲第二大國。與此同時德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英國和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而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同強大的國力相結合締造了當時世界第一的陸軍。隨著現實國力的日益增長,德國已不僅僅滿足於完成本土的統一和稱霸歐陸了,此時的德國試圖將自己打造成為世界霸權。問題是此時的世界已基本被英、法等老牌強國瓜分完畢,德國試圖以戰爭改變這一狀態,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告終,戰後的德國受到凡爾賽體系的制約。然而凡爾賽體系是一個極其奇葩的體系:一方面這一體系並沒從根子上削弱德國,這使德國仍保留有東山再起的實力;另一方面這一體系又極大地束縛和壓榨著德國,這使德國對英、法等戰勝國充滿仇恨。1929年至1933年之間爆發的蔓延至全世界的經濟危機進一步刺激了德國——以納粹為代表的激進勢力開始利用德國底層人民的生活窘境將德意志民族的命運同戰勝國的壓榨、猶太人的敲骨吸髓聯繫起來,煽動起民眾的狂熱情緒。1933年納粹黨首阿道夫·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次年他將總統、總理及軍事統帥的職能合一,自任德國元首。納粹上臺後開始推行反猶太主義並鼓吹通過對外擴張以轉嫁經濟危機的理念,自此二戰的歐洲戰場策源地正式形成。

二戰亞洲戰場的策源地是日本,這是一個侵略成性的民族——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自古以來就對富饒的中國大陸充滿著擴張的野心。早在相當於中國明末清初之時豐臣秀吉就策劃了日本侵略亞洲大陸的大陸政策最早的雛形。時光流轉到近代中、日兩國都遭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作為回應中、日兩國也都進行了一定的近現代改革,試圖挽回國家保守欺凌的頹勢。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迅速增長並先後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得以躋身列強行列。一戰的爆發使日本的野心更加膨脹:一戰中日本幾乎獲得了德國在亞太的全部殖民利益,戰後的日本還試圖趁俄國革命之機出兵侵佔西伯利亞。同日本大肆侵略擴張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卻一直內憂外患不斷:外有列強侵略欺凌,內有軍閥混戰,這更助長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本關東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釀成了九一八事變,由此揭開了中日十四年戰爭的序幕,事實上此時二戰的亞洲戰場就已開打。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由東北入華北,發起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與此同時中國人民也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當亞洲戰場的中、日兩國大打出手時歐洲的德國正在極力突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1936年10月25日德國和意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5月22日兩國又簽訂了《德意同盟條約》(又被稱為“鋼鐵條約”)。此前日本已經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意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該協定,至此德、意、日三國軸心集團形成。意大利在軸心國集團中儘管長期扮演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但其實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上臺還早於德國:1922年10月貝尼託·墨索里尼指揮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的軍事組織“黑衫軍”進軍羅馬併成功奪取意大利政權。在對外擴張方面意大利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1936年5月墨索里尼宣佈將埃塞俄比亞併入意大利。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內戰爆發,德、意兩國的法西斯政權為佛朗哥叛軍提供支援,把西班牙戰場當成自己新式武器的實驗基地,西班牙內戰對德、意軍隊的戰鬥力是一次很好的檢驗。這時的德國也開始了突破凡爾賽體系束縛的嘗試:越過萊茵非軍事區、合併奧地利、侵佔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而英、法對德國得寸進尺的行為採取了綏靖政策,這更助長了德國的擴張野心,終於在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至此二戰歐洲戰場正式揭開序幕。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二戰是一戰的延續,一戰結束後並沒有制定有效的國際秩序,各大國之間矛盾沒有得到緩解,這是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而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德國閃擊波蘭,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使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捲入戰爭,使得這場戰爭擴大,規模和範圍超過一戰。

《凡爾賽條約》下的西歐,有了仇恨和民族主義的土壤。

由美英法制定《凡爾賽條約》,其實本質不是構建一個新的國際秩序,而是通過凡爾賽條約來約束德國和其他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擴張。尤其是對德國而言,凡爾賽條約使得德國的軍政大權都不能自主,所以德國人痛恨凡爾賽條約,而希特勒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大肆鼓吹民族主義,煽動民族仇恨。

而一戰後的亞洲,凡爾賽體系也同時在約束著日本的野心,日本無法佔領東南亞,無法在亞洲傾銷商品,亞洲市場幾乎都為英美所統治,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十分不滿意這種體系。並且自從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便已經是軍國主義道路,極具侵略性。加上當時日本鼓吹的種族優越論,還有不少激進分子主張稱霸世界,這些都導致了日本有了挑戰一戰後國際秩序的野心。


經濟大蕭條時代,助長了德日的法西斯政權的侵略野心。

德國在“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下,依靠著大肆擴軍,大力生產軍備來擺脫經濟危機,而這種做法無疑是取得了成功的。軍隊消化了高達400萬的失業人口,軍工廠更是成功的帶動了國民經濟。當時德國陷入了對希特勒的狂熱崇拜,簡單來說5年前的一個窮人,在希特勒的政策下,他發現自己居然開起了車到處旅行。

依靠著擴軍手段,德國全民都在喊:“嗨!希特勒!”

而亞洲的日本情況則更為糟糕,日本國內缺乏資源,不能通過開採資源來扭轉經濟局面,加上1927年的關東大地震,這些都讓日本陷入了困境。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藉機綁架民意,鼓吹為天皇而戰,首先便是出兵東北的軍事冒險。佔領東北的成功,極大改善了日本的經濟局面,也促成了日本軍界上臺,這群戰爭瘋子的上臺無疑將給亞洲乃至世界帶去災難。

戰中國無果,日本偷襲珍珠港。亡蘇聯失敗,德國夢碎莫斯科。

隨著莫斯科戰役德國的失敗,蘇德戰爭開始漸漸逆轉。而日本得知莫斯科戰役失敗之後,放棄北攻蘇聯的設想,轉而將目光投入了物資豐富的東南亞。日本佔領東南亞其實也是為了中國戰場,因為戰略相持階段下,日本越來越力不從心,如果想逆轉局面,那麼日本只能切斷滇緬公路,然後依靠東南亞的資源北上直插中國的大後方。

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在淞滬會戰鏖戰三個月,隨後又是徐州會戰、長沙會戰、武漢會戰。在1937年到1939年底,日軍在中國投入高達200多萬人的部隊,傷亡達到45萬。武漢會戰後,日軍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而且佔領區又有游擊隊的騷擾,美國又宣佈給予中國援助。此時的日本深陷中國戰爭泥潭,而且這種力量對比時刻在變化。



於是日軍只得依靠海軍來佔領東南亞,切斷中國與外界的來往,可以確切的說中國在美國的援助之下,日軍那點國力根本耗不起。佔領東南亞成為了日軍唯一的出路,那裡有石油、橡膠,還可以封鎖中國,進而可以威脅中國大後方。但是這麼做的後果就是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二戰真正意義上爆發,美國參戰之後,其強大的工業能力瞬間就讓各方的力量發生逆轉,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西歐。


小司馬遷論史

關於二戰產生的原因,分析的文章很多,見仁見智。愚從不喜歡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談,說些個人見解吧。

二戰之所以會在一戰結束後,不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裡發生,首先是國際大環境使然。也就是說,當時的國際社會,毫無國際秩序的理念,惟有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結果。本來美國的威爾遜總統,加入一戰,說是為了“進行一場消滅所有戰爭的戰爭”,並創立了“國聯”,妄想以此來維護世界和平(換句話,叫維護霸權),不料英、法等,忙著要瓜分奧匈,勒索德國,十分反感美國佬這個“霸權主義”,而美國自己呢,也是一邊倒,反對威爾遜多管閒事,結果美國,自棄於“國際聯盟”之外,讓威爾遜黑老大的夢想落空,於是,英、法這二個老流氓,便當上了“國聯”老大,對德國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不只是希特勒,就是普通德國人,都是憤憤不平呢!

二戰主要是日、德二國,在世界的東西方挑起的。日本國土狹小,自一八五三年,被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裡,一腳踹開國門後,經過“明治維新”,隨著國力的提升,心態爆棚,再不滿足於它的彈丸諸島,幾十年來,其實一直在侵略。特別是一戰作為損失最少的戰勝國,其“慣性”,自然剎不住車,同德國佬,可以說,“不謀而合”是歷史的必然。而德國,雖然一戰損失甚巨,似乎抬不起頭了,但崛起的希特勒,“順應”民意,同時施展智慧,一邊從猶太人那裡,掠得巨大財富,一邊從美國佬那裡,謀得鉅額貨款,加上了得的國民素質,一個戰敗國,競在一片廢墟上,短短的數年間,國力,不降反升,發展速度,竟遠超英法諸國!而所遭受的恥辱,隨著信心重回,心態膨脹,當然“血債要用血來還”了!再說國際上又沒有一個有效的制約,於是二戰,便由這二個不安份的主發動,在世界人民還沒因一戰,歇得一口氣的時候,就迅速爆發了。

無論德國,還是日本,不安份不是天生的,其實都各有其原因。

在這裡,愚要說的是,儘管今日的世界,依然很不太平,但都只是小打小鬧,且長時存在,難於滅絕。因為有了聯合國,所以不管有那麼一族,唯恐天下不亂,常常叫囂什麼第三次世界大戰,對不起,這種世界規模的大戰,恐怕是求不到了!


愚公說道

謝悟空(小秘書)邀答!

“二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為同盟國的戰爭發起國家戰敗,與以沙俄俄國,法國,大英帝國,日本,意大利王國,塞爾維亞,比利時,黑山為協約國等國家簽訂了戰敗的《凡爾賽合約》。戰勝的協約國對戰敗的同盟國尤其是戰敗的德國實行非常嚴厲的經濟制裁和軍事制裁。戰勝國為了各自的分配利益,根本不考慮戰敗國的承受能力和利益,制裁極為苛刻,就是明目張膽的對戰敗國實行掠奪,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導火索。



對《凡爾賽合約》的苛刻要求,德國民眾十分反感和憤怒,從而引發了德國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情緒,國內各派政治勢力藉著德國民眾的民族復仇情緒大作文章,經過各派勢力的激烈角逐,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黨掌握了國家政權,將德國帶上戰爭之路。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式攻擊”。德國突襲波蘭使英法長期對德國實行的“綏靖政策”破產。德國佔領波蘭後,開始閃電攻擊英法,英法被迫應戰。



而一戰結束後,意大利國內形式也十分嚴峻,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意大利尚未從危機中得以恢復,經過一戰更是大傷元氣,國內矛盾空前尖銳,為了轉移危機,以墨索里尼為首的國家法西斯黨掌握政權後,於1937年開始發動侵略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的對外戰爭。並於1940年於德國,意大利,以及侵略中國的日本等14個國家結成“軸心國”。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 1941年12月1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將美國正式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了抗擊法西斯戰爭。1942年元旦,在華盛頓以俄,英,美,法,中,等為核心的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結成“同盟國”,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形成。美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熠熠古客

一戰之後,原有的歐洲版圖被“碎片化”,幾大傳統帝國解體,如奧匈、德意志、奧斯曼、俄羅斯帝國,按照“民族自決”原則,這幾個帝國被宰割,生生造出了芬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等一批新歐洲國家。土耳其徹底退出歐洲、奧匈帝國被肢解成了小國,沙俄西部損失了大片土地。

德國雖然在凡爾賽體系中也被嚴重削弱,但包括東普魯士在內的領土基本上得到了保留,不像二戰之後那樣被徹底肢解,只是它被限制的死死的,軍事、經濟、政治處處受限,還要承擔鉅額的賠款,漸漸地,德國老百姓不幹了,然後國內就不穩定,德國政府也很脆弱,內閣連著倒臺,加之後來的經濟大蕭條,德國就更混亂了。

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其他國家呢?美國回美洲“光榮孤立”去了,日本對歐洲事務不感興趣,意大利本身建立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還想著要砸了這個凡爾賽體系,英國作為“歐洲均勢”的維護者,不願意法國太強,希望德國能稍微強大點來制衡法國,所以對德國希特勒的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則放任。而法國呢,他的人口只有德國的一半多點,到了1930年代以後更不如德國,眼瞅著其他幾個強權根本不管德國的事兒,法國人只好自己縮回去挖起了“馬奇諾防線”。

希特勒強大起來之後,搬出了“民族自決”,在奧地利發起了“民主公投”,最終奧地利人選擇加入了德國,這符合凡爾賽體系原則,英法等國沒法阻止,當捷克的蘇臺德地區併入德國時,英法還是沒有阻止,甚至還搞了個“慕尼黑”陰謀,一味地滿足希特勒的胃口,最終捷克整體被德國控制,英法已經沒有辦法阻止了。而蘇聯呢,作為一戰後被嚴重削弱的國家,對於英法也並不信任,最終選擇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密謀一定時候瓜分東歐,這樣能夠制約德國的東方力量就沒有了。

此時,擺在英法面前的是很頭疼的問題,法國周圍形成了三個法西斯大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處境很不妙,而英國出於道義和理念,必須支持法國,但是英法此時已經沒有能力阻止德國做任何事情,最終一步一步,綏靖政策發展到最後就是“隨德國去吧,愛幹嘛幹嘛”。這樣制約德國行動的西方力量也沒了。

最終,希特勒的行動已經完全不受限制了,他的首要目標選定波蘭,因為波蘭建國就是基於原德意志、沙皇俄國的領土基礎,希特勒認為波蘭人拿走了應該屬於德國人的土地,而且英法此時也無法限制德國,當波蘭戰役爆發後,英法雖然對德宣戰,但是出現了“奇怪靜坐”戰爭,此時英法還想著滿足德國的最後一次“聲稱的領土要求”,來實現和平,最終波蘭被攻陷,德國西部還是陽光燦爛。

結果之後,德國在東歐收了一幫小弟,軸心國勢力大增,面對英法的懦弱,連意大利也後來向法國發起了進攻,在波蘭的勝利也極大的刺激了希特勒的領土野心,僅僅過了大半年,他便向整個西歐下手,短短個把月,西歐淪陷、法國投降,英國苦撐,而隨後希特勒帶著一幫軸心國軍隊便開向了蘇聯,從此歐洲全部陷入戰火。


雲中史記

“二戰”是由希特勒,東條英機,墨索尼裡三個瘋子發動的。一戰後,德國經過休養生機,悶聲發展經濟,經濟和軍事力量膨脹,希特勒妄圖改變德國一戰失敗後,各列強強加的對德國不公平條約。首先發動對波蘭的閃電入侵,對英美開戰,並將戰火燃燒到蘇聯。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進入現代國家行例,妄想稱霸亞洲稱霸世界,發動對華戰爭。三個瘋子發動的戰爭席捲大半個地球,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中國在八年抗戰中,犧牲了二千多萬人和一千多億財產的損失,才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熱愛和平珍惜生活,不能讓二戰的悲劇在地球上再次重演。對現在世界上的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必須發展強大自身的力量,以戰止戰,以力止戰,才能化解戰爭烏雲。地球上決不能再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情歡江川

二戰的爆發總的來說只有兩個矛盾關鍵點——德國和日本(意大利這個搞笑國家可以忽略不計)。

從根源上講,德國和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相同,但又有一些不同,接下來我就從這兩個關鍵點來講一下二戰是怎樣發生的?


德國

德國的矛盾源自一戰,主要是德國與英法兩國之間的矛盾。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但說實話德國輸的並不服氣。德國戰敗並不是因為打不過英法,而是由於德國內部爆發了革命,德國政府不得已才選擇了投降。



可是作為戰勝國的英法一點都不客氣,不僅剝奪了德國大面積的領土,還索取了鉅額的賠償,更是對德國採取了各種各樣的限制措施。德國人民推翻皇權,選擇投降,可不是讓你英法任意欺負的!德國如何不憤怒!


一戰後的德國民眾迫切希望國家再一次強盛起來。希特勒利用了民眾的這一心理,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不得不承認的是德國確實在希特勒的帶領下確實逐漸強盛了起來。



英法看到德國變強肯定不願意,就想盡各種辦法進行阻撓。強盛起來的德國自然要跟英法算算賬了,當初你就這麼欺負我,現在還想欺負我,我能饒得了你,新仇舊恨一起算!

日本

日本也是一個新興的強國,但日本的國土過於狹小,資源極度匱乏,要想進一步發展必然要向外擴張。日本最先選擇的目標就是中國,早在德國之前,日本就已經開始侵略中國。因為日本沒有觸碰到列強的利益,英法美等國也就默許了日本的做法。



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個矛盾之間並沒有聯繫,那麼這兩個局部戰爭又是如何演變成世界範圍的大戰呢?

沒有聯繫只是表面上的現象,其實這兩個矛盾點的根本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新興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挑戰現有秩序,妄圖建立一個新秩序!從這方面來看,這兩個矛盾點是不是就有聯繫了呢?


在歐洲戰場,德國追著英法一頓狂揍,德國變得越來越強大。

這時候美國自然不願意看到歐洲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那他自然會與英法站在一起對付德國(本質還是利益原因)。



日本吞噬了中國大片領土後仍然不滿足,但是再擴張就必然會觸碰老牌強國的利益。不過對於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來說,哪會管這些,加上英法在歐洲自顧不暇,它當然也想著分一杯羹了。



蘇聯最初與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本是仇敵,甚至還與德國一道瓜分了波蘭,如果不是希特勒太喪心病狂,蘇聯絕不會如此輕易加入反德陣營。



事情發展到這裡就一目瞭然了,德國與英法美蘇有矛盾,日本與中英法美有矛盾,那麼本著敵人的二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兩個基本矛盾點徹底演化成了兩個陣營的矛盾,戰爭也就演變成了全球性的戰爭!



多說幾句,在二戰中,我覺得中國是最無辜的!英法美蘇等國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一些美化了!但不管怎樣,日德惡魔般的行徑是絕對不能為人類所容忍的!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學齋

二戰時期德國、意大利、日本作為法西斯陣營率先挑起了戰爭,從而開始了一場世界範圍的戰鬥。而在亞洲戰場這塊,中國作為了日本的主要進攻國,那麼為什麼日本會把目標首先放在中國呢?

從歷史原因上來看,中國自從清朝後期開始就不斷地衰弱下去,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一直處於被西方列強打壓的一個局面。

無論是八國聯軍清華還是甲午中日戰爭,都讓日本認識到中國已經衰弱不堪了。

另外一個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物產豐富,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礦產資源都是日本無法比較的。當時日本由於工業化不斷加快,國內的矛盾也是日子尖銳。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只能進行對外掠奪,特別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以後,日本獲得了東北的相關利益以後,就已經開始認識到中國是一塊寶地。

所以1931年日本率先打動了九一八戰爭,然後扶持傅儀建立偽滿洲政權,其根本目的就是對中國進行蟬食,企圖一步一步瓜分中國。

日本本來打算三個月征服中國,但是卻沒有想到這一行為引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愛國熱情高漲。日本最終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甚至還在1945年8月15投降,雖然這其中少不了美國的力量,但是日本戰敗是一個必然的事件。

幾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已經不承認當初的罪行,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時刻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