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江南別縱隊立傳

袁姣素

讀到蔣子棠先生在耄耋之年奔波整理的長篇傳記《賀鋤非與江南別縱隊》,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歷史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往往被人們所遺忘,但總有一些人,令人心生敬仰;總有一些事,令人蕩氣迴腸。如果沒有人寫出來、傳下去,多少往事就被歲月慢慢湮滅了。賀鋤非與他的江南別縱隊就是這歷史長河之中的一朵浪花。

賀鋤非的一生充滿革命傳奇。他是湖南省洞口縣花古鄉人,1923年考入武岡縣立中學,從小受民主革命思想影響,立志投入革命事業。他曾加入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在賀龍所率二十軍任連長,參加過南昌起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因起義失敗,為掩護部隊轉移走散,與組織失去聯繫,在苦苦尋找黨組織三年無望後回鄉謀生。1931年賀鋤非考入陸軍步兵學校第一期,1937年考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1938年陸大由南京遷湖南,賀鋤非找到當時在長沙八路軍辦事處的徐特立,要求介紹去延安參加革命部隊。徐特立囑咐他:“只要不忘革命,到處都可以革命,我們所缺乏的是軍事技術理論,你應趁此機會好好學習,在這裡起的作用,可能比延安要大。”陸大畢業後,他加入國民黨部隊參加抗日戰爭,但他對共產黨的信仰自始至終沒有改變。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內戰,他果斷拒絕蔣介石的中將軍銜籠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在湘西南的高舉義旗,成立江南別縱隊,主要活躍在湘西南的洞口、綏寧、武岡、城步及桂北一帶。別縱隊深入敵人後方,截斷湖南敵軍西竄後路,致使白崇禧部妄圖以湘西南作為阻擋解放大軍進攻廣西橋頭堡的計劃破滅,加速了湖南和平解放,為全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賀鋤非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覆職,曾為湖南省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代表,第一屆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至第五屆湖南省政協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委員等,1999年3月13日因病逝世於長沙,享年91歲。

賀鋤非與他的江南別縱隊不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還是一塊遺落民間的璞玉,無論是賀鋤非還是江南別縱隊,都是放養在民間山水的一個傳奇。蔣子棠先生躬耕不輟,精心整理成冊後,那些散落在民間眾說不一的流傳有了歸屬感,真正可以登堂入室、安然棲息了。這部長篇傳記敘述詳盡,史料豐富,語言質樸,用42個章節穿針引線,講述了賀鋤非與敵人展開生死較量、鬥智鬥勇的精彩故事,展現了江南別縱隊和百姓的魚水深情,以及他們深入敵後作戰的過人膽識,是一部具有紀念意義的珍貴的地方歷史人物傳記。

(《賀鋤非與江南別縱隊》蔣子棠 著 團結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