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保險破局上市?當代系擬轉讓4.9%股權給陽光城系

在保險公司股東管理全面強化,股權變更遲遲未能獲批的背景下,當代金控選擇讓出手中的股權,就不知此舉是否能有助於華泰保險上市。

6月15日,華泰保險發佈股權變更公告:武漢當代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武漢天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名尚在進行中,以下仍簡稱“當代金控”)擬將其持有的華泰保險1.97億股(比例4.9043%)轉讓給北京朗淨天環境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在轉讓完成後,當代金控持股將降至1980萬股(比例為0.4923%)。

華泰保險破局上市?當代系擬轉讓4.9%股權給陽光城系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當代金控是在2017年7月才獲保監會批准接手浙報傳媒持有的1980萬股,使其持股比例達到目前的5.3966%的。2017年11月2日,華泰保險還披露了當代金控擬接手華潤深國投持有的1.1億股華泰保險(2.7352%),令其持股比例達到8.1318%。

(這裡稍微解釋下:北京朗淨天環境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龍淨環保的控股子公司,而龍淨環保的實際控制人為福建陽光集團,實際控制人為福州女首富吳潔。陽光集團旗下地產旗艦公司是陽光城。陽光城董事長為林騰蛟。至於當代金控,由武漢當代集團控股。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92.68%,當代集團實際控制人為艾路明。當代集團旗下參股獲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及金融企業)

據時代週報報道,當代金控當時回應投資華泰保險時,曾提及是為了幫助華泰保險上市。但半年過去了,增持華泰保險似乎還沒有下文,當代金控為何又突然轉讓華泰保險股權呢?

結合當前的監管形勢,以及不少保險公司在清退不合格股東,乃至各種股權變更遲遲未能獲批的現狀。老策那猜測,可能也是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同時也為了華泰保險能儘快上市。

要理解這一切,可能故事要從更早說起。

華泰保險的前身成立於1996年,由現任董事長王梓木創辦,他與泰康保險陳東昇以及新華保險原董事長關國亮同為“92派”下海創業典範(ps:1992年,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南巡講話的影響,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形成了以陳東昇、田源、郭凡生、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為代表的企業家)。

華泰保險在1996年由63家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在北京發起設立,2011年8月,經中國保監會批准更名為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據君正集團2017年年報披露,2017年,華泰保險實現營業收入 1,390,550.49萬元,實現淨利潤 75,043.49 萬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 69,215.28萬元。到2017年底,華泰保險總資產為4,231,731.23萬元,淨資產為1,381,045.86萬元。

但總體來看,華泰保險近兩年業績手保險業整體大環境影響,利潤並不理想,2015年淨利潤為17億元,2016年也有10億元。此外,華泰保險發展的另一痛點可能是股權分散,而華泰提了多年的上市也一直未能成行。

據北交所2017年發佈的股權掛牌轉讓公告:目前華泰第一大股東是美國安達保險,合計持股20%,第二股東為君正集團,合計持股為15.2951%;第三大股東為中國石化,合計持股13.95%,其餘股東持股均未超過10%,包括國網旗下公司持股6%,武漢當代集團等。

但必須提到的是,早在2015年,中國石化所持有的13.95%股權就掛牌了,且轉讓給了君正集團和當代集團。根據2015年底的公告,君正集團和當代集團組成的聯合體,就拿下了這部分股權。具體為:聯合體君正集團、君正化工及人福醫藥(當代控股)以20.592億元摘牌取得了華泰保險7.1114%股權;同時,聯合體君正集團、君正化工及天風天睿(當代間接參股公司)以19.80億元摘牌取得了華泰保險6.8379%股權。

受讓完成後,君正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將持有華泰保險約22.3%的股權,超越美國安達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的20%左右的股權,成為華泰保險第一大股東,當代集團及其控股及關聯公司合計持股將超過14%。為此,君正集團及當代集團還組成了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近37%。但在2016年底保險公司股東管理新規出臺後,雙方解除了一致行動協議,因為新規明確單一合計持股比例不能超過33.33%。

但是,直到2018年6月,2015年底達成的股權轉讓仍未獲得保監會的批准,所以華泰保險的股權結構一直未作改變。

而從2017年開始,當代集團又開始增持華泰保險股權,直至此次突然宣佈減持。

未來華泰保險股權還將作何改變?可能無從猜測,至少,當代集團也不像是要全部推出的節奏。而陽光城系的進入,也是精準卡在了5%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