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校園|絹人動畫 傳統絹塑藝術的新生機

非遺在校園|絹人動畫 傳統絹塑藝術的新生機
非遺在校園|絹人動畫 傳統絹塑藝術的新生機

“我認為最難的部分在於我們的拍攝技術,加固定點後,一遍一遍地實踐才能拍出滿意的效果。”參與“精忠報國”拍攝的樊司琪是成語絹人設計組的成員,他們還利用3D定製打印不同性別、年齡、相貌特徵的頭模,深入理解歷史人物及古代禮儀,設計人物的服裝、頭飾、動作等。

自2010年9月,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區與北京絹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滑樹林先生、滑淑玲女士合作,開設了《絹塑工藝》學生社團項目,傳統絹塑工藝走進學生課堂。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區校長王嶺表示,從2012年的非遺實踐體驗基地,到2014年的非遺傳承基地,再到建成校園博物館,學校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讓更多的孩子在瞭解了絹人的歷史、製作材料、製作方法以及製作絹人背後的故事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非遺在校園|絹人動畫 傳統絹塑藝術的新生機

純粹的絹塑製作課程無法讓學生在製作工藝上達到較高水平,且純粹地製作也難以長期維持學生的興趣。王嶺說,傳統的絹塑工藝在現代需要賦予一些時代的東西,讓孩子們融入時代感和生活感,才讓實踐活動更加有趣味。

非遺在校園|絹人動畫 傳統絹塑藝術的新生機

如何讓絹人動起來?2017年12月,絹人動畫STEAM課程開始在學校實施。“這是基於集團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下,在本校區原有的絹塑工藝製作課程基礎上融合國學、影視製作、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王嶺表示,該課程不僅開闢了傳統絹塑藝術傳承和發展的新手段、新形式、新途徑,還使學生在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方面得到很好地培養。

“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要讓孩子去了解,還必須要入孩子的心,要讓孩子們探究其發展。” 王嶺說,雖然孩子們的絹人動畫作品還顯得稚嫩,但已經凸顯出師生全情投入的熱情和不斷挑戰的堅持。談起下一步的打算,王嶺準備從學校的另一項特色——“評劇”著手,繼續探索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