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湖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高貴的仙鶴、美麗的天鵝、靈巧的鷗鳥、輕盈的白鷺,翩翩起舞、悠然嬉戲,衡水湖是人間的仙境,鳥兒的樂園。

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華北平原中南部的衡水市境內,東經115°27′45″-115°42′6″、北緯37°31′39″-37°42′18″之間,總面積268平方公里。其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以內陸淡水溼地生態系統和國家I、II級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

自然保護區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0℃,年降雨量518.9mm。優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區內有植物370種,昆蟲194種,魚類26種,兩棲爬行類17種,鳥類296種,獸類17種,浮游植物201種,浮游動物174種,底棲動物23種。在眾多的野生動植物中,尤為突出的是鳥類資源,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鶴、黑鸛、東方白鸛、大鴇、金雕、白肩雕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天鵝、小天鵝、灰鶴等44種。每年在這裡營巢繁殖的夏候鳥有數十萬只,以須浮鷗、黑翅長腳鷸等為主,越冬的灰鶴有3000多隻,雁類上萬只,遮天蔽日的灰椋鳥更形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風景線。

衡水湖自然保護區不僅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位於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古城建於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為首”之稱。漢城牆、明城牆、眾多漢古墓、石碑、李三娘石磨及竹林寺飛昇上天的許多傳說再現了衡水湖的自然、歷史、人文景觀,讓人無不感慨衡水湖的神奇與秀美。

衡水武強年畫博物館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衡水武強年畫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武強年畫博物館是1985年由國家文化部批准建立的全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年畫專題博物館。佔地面積251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館藏明、清以來歷代武強年畫古版和紙質資料萬餘件,三級以上文物1000餘件。現為國家重點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北省園林式單位,同時是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出版研究會所在地,並被中央美院等20餘所大專院校定為教育實習基地。

早在1993年,武強縣就被文化部命名為“木版年畫藝術之鄉”;2003年,武強年畫被文化部定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十大試點之一;2006年,武強年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併發行武強年畫特種郵票4張。2009年10月,武強年畫被評為“河北十大文化形象名片”之一。2011年,武強木版年畫在中央7套《鄉土》欄目承辦的首屆《鄉土盛典》中榮獲最具活力民間文化產業獎。2012年,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第27屆年會上,武強年畫博物館選送的5幅年畫作品榮獲了“鄉土獎”中的1金、3銀和1優獎項,同年,武強年畫系列產品被河北省旅遊局評為“河北省十佳旅遊紀念品”。2013年,武強年畫《六子爭頭》《鞭鐧門神》榮獲“2013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銅獎,同年,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授予武強年畫博物館“校企合作優秀企業獎”。2014年,《武強年畫》紀錄片獲得河北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同年11月,《武強年畫》紀錄片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舉辦的“人文中國第三季——傳承中國”全國電視專題片、紀錄片推選、展播活動中,榮獲三等獎。2015年11月,武強年畫系列在國家旅遊局“2015中國特色旅遊商品評選活動”中榮獲2015中國特色旅遊商品評選活動銀獎。

武強年畫因產地在河北武強縣而得名,是我國農耕文化的傑出代表。其印製採用傳統的木版水色套印技法,風格獨特。武強年畫歷史悠久,約始於宋元,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明初已經初具規模,清康熙、嘉慶年間達到鼎盛。到清末民初,在武強縣城南關開業有字可考的畫店還有144家,縣城附近有60多個村莊,上千戶作坊從事畫業生產與銷售,全國各地設有批發莊點180餘處,最高年產量達一億對開張,行銷大半個中國。武強年畫題材豐富廣泛,從民間習俗、農事耕作、天文地理、戲曲傳說、經史典故、社會變革等方面,將民風、民族精神寓於畫中。傳統民間藝人根據不同地域房屋特點、愛好、習俗,創作門畫、窗畫、燈畫、中堂、條屏、炕圍、壁紙等多種藝術形式,遍佈民居小院各個角落。武強年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人員譽為“東方聖經圖解”。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考察武強年畫時為之題詞“應說年畫百家好,自是武強天下雄”。

近年來,武強年畫博物館以徵集、研究、傳承、發展武強年畫藝術為己任,先後出版了《河北武強年畫》、《中國武強年畫藝術》、《武強古版民間門畫集》、《中國武強民間神碼集》、《武強古版燈方年畫集》、《武強年畫精選》、《武強年畫傳說故事》、《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武強卷》、《武強年畫傳說故事》上下集等年畫專輯、專著;積極開展“武強年畫中國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對外宣傳和藝術交流活動,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山東、山西、浙江、西安、石家莊、南京、深圳等30多個大中城市及美國、韓國、新加坡、比利時、西班牙、荷蘭、日本、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專題展;成立武強年畫協會,發揮龍頭作用,抓好武強年畫的傳承與創新。保護老藝人,培養後繼人才,研發年畫新產品,先後開發出高檔軸畫、鏡畫、瓷盤、刺繡、摺扇、張搭、高檔變色紫砂杯等多種形式,產品榮獲“河北省文化產業產品十佳品牌”稱號,被評為“衡水市特色旅遊商品”。

衡水滏陽河水利風景區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衡水滏陽河水利風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衡水滏陽河水利風景區位於衡水市桃城區,依託滏陽河市區段綜合整治和截汙導汙工程而建,屬於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1.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72平方公里。景區以“十里長廊、龍脈滏陽”為主題,沿滏陽河開展了水景景觀打造、堤岸綠化、主題公園建設等生態景觀綜合提升工程,修建了寶雲溼地公園、蕭何廣場、滏陽生態文化公園、歷史風情走廊等標誌性景觀。經過全面綜合整治,滏陽河行洪能力顯著提高,有力保障了城市防洪安全,為生態宜居北方湖城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

衡水靈秀山莊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 ​ 靈秀山莊為國家AA級景區,分三個部分:前部為玄門、慧目街、購物區、遊船碼頭;中部為懸空島、紫微山、長城、迷宮、鎮海塔;後部為北島度假村、旅社等。懸空島與北島皆四面環水,隔水相對,使水面形成了一個“8”字,故此這裡的水面稱之為“8”景湖。

在靈秀山莊入口處,高16.7米,主樓飛簷斗拱,金碧丹漆,莊嚴雄偉。樓上是文物展室,陳列有古陶、青銅器、瓷器,供遊客參觀。

慧目街:位於玄門內以北,街兩旁皆為紅立柱、木隔扇的彩繪仿古建築,系經營工藝品、紀念品、古玩字畫、兒童玩具的商業街,可供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欣賞角度的遊人選購中意之物。

懸空島:位於靈秀山莊中部,島上的主體部分是名剎竹林寺古建築群。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鎮海塔、放生臺等。環懸空島南部,建有十八層地獄,內置閻王、判宮、鬼卒、鬼魂等塑像,用現代科技操縱,並以聲控、光控和配音置景,環懸空島西北部,是起伏的長城;東北角是鎮海塔,塔下為迷宮。

紫微山:坐落在靈秀山莊的東北角,與玄門遙遙相望。山高17米,長40餘米,山上樓臺亭榭,飛瀑流泉,有小路供人攀登。山基內有人造溶洞,洞中高低曲折,清幽深廣,置有燈光音響,入內宛如身臨仙境。相傳紫薇山為古冀州一景,舊志曾記載:“嘗聞此山每當初旭,微霞或水雲相映直上,隱隱有樓閣人物之狀,居民相傳為竹林寺現。”明代參政石九奏曾寫詩曰:“紫微山下客,繫馬夕陽斜,半醉尋歸路,花深不認家”,道出了紫微山名氣之盛。

度假村:位於靈秀山莊的北部,四面環水,靠渡船供人往返。度假村的建築,為西班牙風格,有舞廳、餐廳和會議室。舞廳為長方形,廳內燈光、音響顯示著現代氣息。其他裝飾古樸典雅,體現了西班牙的古代文明風光,餐廳和會議室可接待70餘人,穿過拱形門是清新秀麗的街心花園,花園內的彎曲小路,可通向四周錯落有致的六棟兩層別墅樓。別墅樓的居室,有臥室、會客室和衛生間,還有儲藏間及廚房、炊具、餐具一應俱全,來此度假者可到餐廳就餐,也可自己動手烹炒。此地沒有市井喧鬧,白天舒適淡雅,入夜輕歌曼舞,充滿異國風情,是度假消閒的好去處。

孝感聖姑廟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河北衡水旅遊景區集錦

聖姑廟位於河北省聞名全國的中國絲網之鄉衡水市安平縣,其廟宇位於安平‘閆會沃’村西。安平古稱博陵,位於冀中平原腹地,取“眾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之意,得名安平。安平自漢高祖置縣,至今已歷悠悠兩千年,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中心,交通便利。

聖姑廟相傳是漢光武帝劉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廟東側築高臺重建,明、清兩代多次擴建而成。據史料記載,“燕趙齊魯之民,雖千百里之遠,致香火者如織”。聖姑廟毀於1945年5月抗日戰火之中,現僅存高大的臺基,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姑廟由牌樓、碑亭、蹬道、門屋、工字殿、寢宮殿、觀稼亭6個主體建築組成,佈置在一條明顯的中軸線上。鐘鼓樓和配殿左右對稱,為比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寺廟佈局。

據1935年營造學社調查,牌坊重建於1932年,位於廟南25米的方形臺基上,面南而建,為三間四柱歇山頂琉璃牌坊。四柱為方柱,金柱粗290,次間柱粗230,南北都設有圓戧柱。四個夾杆石上有精美的浮雕和獸首。牌坊設11踩斗拱,施彩繪。瓦黃琉璃瓦,安正吻、垂吻,正脊中設塔剎,垂脊安仙人、走獸。牌坊正中橫匾刻五個大字“孝感聖姑廟”。穿過牌坊,沿著石甬路向北5米就是碑亭,與牌坊同位於一個臺基上。碑亭為青磚青瓦硬山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正脊設瓦片拼成的花脊。碑亭內東西各有四座石碑,石碑高大雕刻精細,石碑上帽雕有盤龍雲海,龍體透花栩栩如生,立體感極強。石碑兩邊雕有八仙,人物凸出碑面生動活潑。碑亭外東西還各有一個白色巨大的石碑,因為年代久遠,碑面凸凹不平已看不清字跡。走過碑亭,迎面就是高大宏偉的聖姑廟臺。臺寬23米,長68米,高5.3米。臺階向外凸出近10米,由條石砌成,兩邊垂帶上設條石女兒牆。登上30級臺階是聖姑廟的門屋。門屋僅一間,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門屋南,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配房,面闊進深均為一間,佔地面積僅有4.6平方米,屋面為捲棚硬山布瓦頂,內供土地、蚤王。過門屋,是鐘樓和鼓樓,與門屋平齊,而且大小也完全一致,面闊2.9米,進深2.8米。鐘鼓樓外觀是二層,一層面北開門,一、二層層間設磚簷出挑,二層四面設磚券窗採光。屋面為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正脊中間設寶頂。但由於鐘鼓樓開間很小,樓內不可能設樓梯,所以樓內僅為一層。鐘鼓樓北面東西兩側設配殿,面闊3間,進深1間,也是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廟門正北是高高的天燈杆,後面有一個2.6米長的香池,上廟的人多時,香客進不了廟殿,就把香投入池裡。再北為正殿,殿的平面,繫於前後二殿之間,以柱廊連接,成為工字形。前後殿都是面闊三間,進深顯三間,上覆單簷歇山頂,面積外觀完全相同。柱廊平面正方形,進深顯二間,即

今日俗稱的穿堂。工字殿所有闌額、普拍枋及昂嘴形狀,都和定興縣慈雲閣一致。唯昂系假昂,後部秤桿乃撐頭木所延長。上部樑架,因為平面採取工字形的關係,結構比較複雜。樑架有兩點特徵。一、樑架富於變化。二、儘量利用天然木材不加斫削。關於後者,如稍間的順爬梁,外端置於外簷斗拱上面,比內側置於四椽栿上者,約低半米,乃選用天然彎曲的木料,以當其任。工字殿外東西兩側在廟臺上設有磴道,可以下到廟外。工字殿北是寢宮殿和觀稼亭。寢宮殿面闊三間,進深3間,後出廊,為捲棚布瓦頂。東西山牆上有腰牆和腰門把前後院隔開。觀稼亭面闊三間,進深2間,前出廊,為捲棚布瓦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