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解放錦州烈士紀念碑,立於解放錦州烈士陵園,碑上為劉華清上將的題詞:“為解放錦州而犧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在遼瀋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傷亡6.9萬餘人,其中在解放錦州的戰役中,攻錦部隊傷亡兩萬餘人。在那場“大決戰”中,錦州人民仍然記得那些異常慘烈的戰鬥,仍然記得那些浴血奮戰的英雄集體,仍然記得那些為錦州解放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即使時間已經過去70年,我們仍對他們的戰鬥故事耳熟能詳,緬懷他們。

義縣攻堅戰,東北野戰軍解放了這個錦州北面屏障,但是他們失去了一位將軍——東野炮兵縱隊司令員朱瑞同志,在解放義縣的戰鬥犧牲。當時,步兵剛剛突破城牆,為了掌握大口徑榴彈炮的射擊效果,朱瑞將軍離開指揮所趕往城牆突破口查看炸點情況,途中敵人暗堡突然向朱瑞將軍和隨行人員射擊,臥倒時,朱瑞將軍發現一名同志臥倒位置地勢過高,便伸手拉他隱蔽,不幸觸雷犧牲,時年43歲。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朱瑞將軍雕像,坐落在遼瀋戰役紀念塔西側60米處

朱瑞將軍是我軍炮兵的創始人之一,親手將人民炮兵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兵種。被譽為人民軍隊“炮兵之父”。他是東北解放時期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將領,“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1948年10月3日中央唁電)。朱瑞將軍犧牲後,中央軍委決定將東北炮兵學校改名為朱瑞炮兵學校(也就是後來的瀋陽炮兵學院)。義縣人民後來為紀念朱瑞將軍,修建了朱瑞烈士陵園和朱瑞同志紀念碑,在錦州遼瀋戰役紀念館園區也立有朱瑞將軍雕像。

在掃清錦州外圍的國民黨軍據點時,配水池戰鬥是最為慘烈的。配水池是錦州城北的制高點,國民黨軍在此修建了大量堅固工事,由一個加強營駐守。敵人將配水池稱為“第二個凡爾登”,叫囂“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然而,東野3縱7師20團1營,在營長趙興元同志指揮下,高喊“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鐵的漢”的口號,在3營7、9連的配合下,經10小時激戰,先後擊退國民黨軍數十次反撲,攻佔了配水池。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配水池戰鬥遺址,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是意義非凡

配水池戰鬥中,1營800多人傷亡600多人。戰後,一營二連榮獲“攻克凡爾登 戰場建奇功”錦旗一面,七連榮獲“錦州連”光榮稱號,七連一排榮獲“打鐵漢排”光榮稱號,一營榮立集體大功一次,營長趙興元被授予“文武雙全的全面英雄”光榮稱號,後被選為“全國戰鬥英雄”。如今,配水池戰鬥遺址是遼瀋戰役紅色旅遊品牌的重點工程,也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的塔山阻擊戰,東野4縱在11縱及兩個獨立師的配合下,激戰六晝夜,傷亡3571人,將敵人的“東進兵團”擋在了塔山以西。戰後,四縱司令部、政治部向在塔山阻擊戰中立功的4支部隊授予獎旗:授予34團“塔山英雄團”獎旗;授予28團“塔山守備英雄團”獎旗;授予36團“白台山英雄團”,授予縱隊炮團“威振敵膽”獎旗。一個縱隊的四個團,因一場阻擊戰而同時授予英雄獎旗,這在我軍歷史上是罕見的。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塔山英雄團”獎旗,和其他三面英雄團獎旗一起現存於遼瀋戰役紀念館

1998年以來,塔山革命烈士陵園陸續增設了八位將軍的墓碑。他們生前直接指揮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死後不約而同的留下遺囑,把骨灰的全部或部分葬在塔山,與當年犧牲的烈士們埋葬在一起。他們分別是吳克華中將(1913-1987);胡奇才中將(1914-1997);莫文驊中將(1910-2000);歐陽文中將(1912-2003);李福澤少將(1914-1996);江燮元少將(1914-1990);焦玉山少將(1915-1990);江民風少將(1920-2003)。

在如今的錦州市,有兩條南北走向的大街是以革命烈士人名來命名的。其中一條為“士英街”,是為了紀念在解放錦州的戰鬥中犧牲的梁士英烈士,他是犧牲在錦州的眾多烈士中的傑出代表。梁士英同志是吉林扶余人,解放錦州時是東野2縱5師的一名戰鬥組長,在當年總攻錦州的關鍵時刻,鐵路旁的大碉堡封鎖了前進的道路,梁士英同志毅然衝上去,將爆破筒塞進敵人碉堡,並用胸膛頂住爆破筒,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和戰友開闢了通路。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梁士英捨身炸地堡遺址

錦州解放後,東野2縱5師黨委給梁士英烈士追記三大功,並授予遼瀋戰役“特等功臣”的光榮稱號。後來的錦州市人民政府將惠安街(國民黨時期稱鄒容路)改名為士英街,在英雄犧牲的地方——公鐵橋旁建立了“梁士英捨身炸地堡遺址”。遼瀋戰役烈士陵園為梁士英和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張士毅(原錦州市第一任市長)修建了烈士墓,梁士英烈士墓為衣冠冢,張士毅烈士墓為屍骨墓。

錦州另一條以革命烈士人名命名的大街為雲飛街,是為了紀念在解放錦州戰鬥中犧牲的馬雲飛烈士,遼瀋戰役紀念館、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塔就修建在雲飛街雙橋洞北側高地(平山)上。馬雲飛原名葉宗漢,曾擔任中共錦州地下黨支部書記,長期在錦州從事地下工作。總攻錦州時,馬雲飛同志為東野三縱突擊營帶路,在突入敵九十三軍司令部的戰鬥中中彈犧牲。為紀念馬雲飛烈士,中共遼西省委將教仁路改名為雲飛街。馬雲飛烈士則葬於錦州城西北、背靠帽兒山的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葉宗漢(馬雲飛)烈士,安葬在解放錦州烈士陵園

在後來的黑山阻擊戰中,東野10縱激戰3晝夜,付出了傷亡4144人(其中陣亡751人)的代價,激烈的戰鬥中,堅守陣地的部隊甚至戰鬥到全體犧牲。在遼西圍殲戰中,東野3縱7師21團3營突襲了廖耀湘設在胡家窩棚的指揮部,在與敵人警衛部隊交戰時,參加搗毀指揮部戰鬥的40多名指戰員全部犧牲。關於搗毀這個小村莊,對整個戰役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後來戰史研究人員給予了高度評價。

和平來之不易,遼瀋戰役已經過去70年,但英烈們的事蹟仍在鼓舞激勵著我們。我們緬懷那些犧牲在錦州、犧牲在遼西、犧牲在東北的英烈們,更緬懷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而光榮犧牲的英烈們。“他們將永遠活在人民心裡,他們的豐功偉績,永遠在中國人民歷史上放射光輝。”(最後一句話為遼寧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最後一段)

回顧遼瀋戰役重中之重——錦州戰役戰況慘烈,結局決定東北歸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