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炫酷的研究院

視頻中的所在應該不僅僅是小小少年的凌雲志向,4月11日才剛剛宣佈正式啟用的BMW無人駕駛研發中心相信已經成為很多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傳感器技術以及軟件開發等相關專業才俊們心嚮往之的地方。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炫酷的研究院

畢竟應用基於LeSS(大規模Scrum)框架的極富創造力的敏捷開發方法,再加上去中心式的全融合工作氛圍擱哪兒也會是攻城獅們魂牽夢縈的碧海仙槎;更別說和全球最優秀的人材一起研發將要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自動駕駛技術。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炫酷的研究院

如視頻中所述,與其他主體僅與頂級學府建立聯合實驗室不同,BMW此番大手筆地建立獨立研究基地除了匯聚更多優秀人才的考量,還儘可能地縮短開發者與開發者、開發者與車輛之間的距離,開發與測試同步進行,各領域專家無縫合作,這大概是當下自動駕駛一片混戰時BMW依然能牢牢佔據領先地位的法門所在吧。

自動駕駛研究院成立之時,讓我們整理一下BMW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各個時態吧:

過去完成時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炫酷的研究院

雖然自動駕駛這個概念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被提出,不過那只是關在象牙塔裡的課題實驗;進入2000年,自動駕駛都還僅僅是軍方試驗性研究和發起校際挑戰賽的命題。就算是Waymo都是從2009年才開始立項研發。而回溯BMW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歷程,令人驚歎:

  • 2006年

搭載了BMW賽道訓練系統(BMW TrackTrainer)的BMW 3系首次在霍根海姆賽道展示了全自動駕駛

  • 2011年

高度自動駕駛測試車在德國A9高速公路進行公開路試

  • 2014年

漂移輔助系統提供無縫控制技術

  • 2015年

BMW i3中的360°防撞技術和遠程代客泊車輔助系統

  • 2016年

BMW i3中的自動手勢控制泊車系統

  • 2017年

BMW 5系四門轎車原型車進行完全自動駕駛(第四級)演示,展示自動、互聯、個性化的未來出行

  • 2017年

寶馬集團自動駕駛的全球測試原型車投放40輛,包括中國

  • 2017年

寶馬集團自動駕駛的全球測試原型車增至80輛,包括中國

  • 2018年

寶馬集團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在慕尼黑正式投入使用

不僅極富前瞻性地早早投入研發,在12年中紮實推進每一個步驟;最難能可貴的是不慍不燥,在競爭同行們紛紛推出有隱患嫌疑的低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之時(參考最近身處事故漩渦的Tesla),堅守目標,到2021年直接推出不需要駕駛員過多關注的能夠安全處理高速公路0-130公里時速內安全狀況的3級自動駕駛汽車。

現在進行時

在近日自動駕駛界最熱的話題——Uber驚世駭俗的首起自動駕駛車輛致死事故中,雖然Uber強大的公關和律師團隊已快馬加鞭與受害人親屬達成協議,官方結論也遲遲未見下文,但事故本身還是嚴重地損耗了人們好不容易對自動駕駛車輛建立起的信心。於是事故後各個自動駕駛領域大小玩家們的不同表態,變得十分值得玩味: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炫酷的研究院

除了事故方Uber被勒令中止測試外,還有謹慎者類似豐田立馬喊話主動暫停自動駕駛路測工作,有技術派像Waymo、Mobileye第一時間分析事故有限的外流數據,而BMW董事會成員/發展總監Klaus Fröhlich博士的表態在眾人中顯示出了獨有的嚴謹與務實:“儘管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故,但BMW不會因此放慢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速度。自動駕駛不是一場比賽,而是一條很長的道路。目前我不認為汽車製造商或科技公司已經具備足夠先進的傳感器和處理系統來支持4級或5級的自動駕駛。就像BMW,只會當自己明確清楚萬無一失時才會開始上路,以此之前我們至少需要完成2.5億公里的反覆驗證。”

將來進行時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炫酷的研究院

而說到未來,嚴謹務實的BMW已不需要翹首展望,只用靜候佳音。就像上文中Klaus Fröhlich博士所說,BMW的自動駕駛既不是一個幻誕飄渺的烏托邦也不是花哨務虛的炒作概念,而是一個正在實現中的產品路線戰略佈局:到2021年,能滿足第3到第5級自動駕駛的安全要求的BMW iNEXT就要來了。

當指日可待的2021年來臨時,選擇一個值得信任、足夠務實與嚴謹的製造商,將顯得愈發重要。畢竟眾所周知,汽車不是手機、筆記本電腦,多數時候依靠重啟就能解決問題,一個在高速行駛中突然宕機的自動駕駛汽車是任誰都開不起的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