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人傑地靈,遠去的蘭州鹽場堡

鹽場堡與鹽關係密切

蘭州的黃河北岸,徐家山下,原有一座城堡,叫鹽場堡。之所以以鹽命名,是因為北面石門溝和小溝內出產鹽滷,當地居民很早即熬製鹽出售,久而久之,這裡便成了鹽的交易場地。今天石門溝與小溝裡,還能看見挖取鹽滷的洞穴。

另有一說,元末明初,元軍撤出屯兵,在這一帶存儲食鹽。不管哪一說,都離不開鹽這種重要物資,說明鹽場堡的地位很重要。


五百年人傑地靈,遠去的蘭州鹽場堡

本土畫家李世嶸畫作《鹽場堡城樓》

軍事堡壘

事實上,鹽場堡沿河靠山而建,地勢險要,黃河環繞城堡南、東兩面,歷史上一直扼守著蘭州通向銀川、包頭方向的水陸交通,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鹽場堡作為蘭州城的衛星城,長期以來都是蘭州北岸重要的隘口和驛站。也是古代城防體系的重要一環,當時,河北邊牆起自鹽場堡,一路迤邐向西,遠達安寧區的沙岡墩,長約18公里。

鹽場堡的歷史,要追溯到明朝弘治年間。據《皋蘭縣誌》記載:“鹽場堡城牆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迄今513年。《蘭州府志》和《甘肅通志》記載:“萬曆三十三年置守備駐防。”


五百年人傑地靈,遠去的蘭州鹽場堡

蘭州府志記載鹽場堡

六十年代鹽場堡保存十分完整的城牆被拆除。原來的堡內有東街、西街、中街等,呈井字形分佈。堡南門“永定門”面向黃河,上建三層城樓,西門城樓上有“鹽場堡”三個大字。環堡的幾個城樓上還建有“文昌宮”、“魁星閣”、“老子殿”等廟宇。

人傑地靈

鹽場堡除了作為軍事城堡外,更是一個商業通道。直到民國時期的上世紀三十年代,鹽的集散地還在廟灘子東側的大墳灘附近,每月逢雙日開集。各地鹽販、卒夫和市民,肩扛手提,驢馱人背,在此演繹著商業的繁榮和城市的興盛。

鹽場堡靠近黃河,土地肥沃,盛產瓜果、蔬菜。聞名遐邇的蘭州白蘭瓜於1944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蘭州時帶來種子,最早就是在鹽場堡試種成功的。


五百年人傑地靈,遠去的蘭州鹽場堡

蘭州特產白蘭瓜

鹽場堡人傑地靈,出過很多蘭州地方名人。如清朝的宋萬選,為光緒十二年三甲第一百五十名進士,以書畫顯於一時,尤以“墨龍三顯”出眾,據說鹽場堡的宋氏為明初隨扈肅莊王從南京遷來此地。

五泉山人劉爾炘,光緒十五年二甲五十三名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編修;曾任甘肅省臨時議會副議長;主持五泉書院多年,他也出生於鹽場堡石家溝。

如今的鹽場堡明清風格的四合院早已被高樓大廈所代替,再也沒有了古城風貌。遠山白雲映襯下,那河邊兀立的高原古城,恬靜、古樸、莊嚴、蒼勁的畫面永遠的成為了蘭州歷史的一個縮影。


五百年人傑地靈,遠去的蘭州鹽場堡

新的城市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