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故宮博物院的藏書,歷來為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其中大量的抄本、孤本、善本,尤為世間罕有,難得一見。同樣,能被故宮收藏的醫書,也一定是醫書中學術價值最為上乘的珍寶。今天,我們就來揭秘,故宮裡都珍藏了哪些偉大的中醫書籍——


揭秘!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 故宮珍藏醫書拾萃

故宮博物院的藏書,歷來為海內外學者所矚目,其中大量的抄本、孤本、善本,尤為世間罕有,難得一見。為了弘揚民族文化,讓學術界共享這一寶貴的史料資源,國家新聞出版署將《故宮藏珍本圖書叢刊》的出版列為《1996~2000年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

這一浩大工程涉及到經、史、子、集的幾十個門類,數千種書籍,二萬餘卷,計劃編印成16開本350餘冊書。醫書被列為首批出版規劃,根據“罕見、實用”的總原則,從中精選出62種,共計600餘萬字,分作12冊裝訂。62種醫書中,有10種為清宮內府抄本,6種為海內外孤本,絕大多數是百餘年來從未出版或在社會上絕版多年的善本醫書。筆者有幸忝列其間,率先目睹了故宮博物院的全部珍藏醫籍,現擇其一二,略作介紹,以饗同道。

揭秘!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 《太醫院藥方》

乾隆年間內府精抄本,共4卷201頁,約8萬字。抄寫者未署名。

從各門類成藥的數目來看,補益類藥方最多。宮廷注重補益養生以求健康長壽,這是不言而喻的。大凡八珍、歸脾、斑龍、還少、全鹿、人參養榮、補中益氣、五子衍宗、健步虎潛、長壽廣嗣、大補陰丸等,書中皆備;而延年湧泉膏、千金封臍膏、毓麟固本膏這些外貼的膏藥,也佔一定比重。康熙年間由耄耋之臣廷獻的著名長壽藥方“萃仙丸”,書中有載,但據說被乾隆皇帝最為欣賞的“龜齡集”和“龜齡酒”卻未見蹤影,或許因製作複雜,專門由北京同仁堂供給,亦未可知。

兒科、婦科病在宮廷也受到高度重視。兒科方大多為補脾化積之類,如肥兒丸、啟脾丸、五疳丸等。婦科門則安胎之方最多,佔全部婦產科方的一半,既有內服的“催生兔腦丸”,又有外貼的“千金保胎膏”等。脾胃病專闢一門,收37個成藥方,枳術丸一類消導方多達20餘首。藥方中很少用峻猛藥物,常見的只有大黃一味,但多數經過精工炮製。

如:婦科第一方“回生丹”,主藥為大黃,先以醋泡,再加蘇木、紅花、炒黃柏、黑豆煎汁熬膏,調入27味理氣活血、化溼消瘀藥為丸,疏暢血行,攻邪而不傷正。治燥火的“清麟丸”用一味生大黃,經過14次蒸制,攻下之性銳減而清氣瀉熱、消痰降火作用倍增。

揭秘!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 《增訂馬經》

清廷內府精抄本,抄寫年代及抄寫人不詳。共28卷614頁,約25萬字。

卷首有“凡例”一篇,介紹此書的由來:“明憲宗時,禁中刻《馬經全書》十卷,嘉靖時,復加補葺,命俞彥所刻坊本是也。其餘相法醫方,頗為明備,今因是書稍復推廣,並列具類為五,以便覽觀”。“但《馬經》以詳醫療,而於相馬、養馬略焉未盡,今雜捃他帙,更為增訂,以成全書”。“《馬經》之外言醫療者有《安驥集》8卷,《元亨療馬集》八卷,所載病源醫方殊夥,惜文辭鄙俚,印板模糊,檢閱之下,未爽心目,今芟其方之重複者,達其文理之不貫者,悉取補入,合為一書。至於圖象,取其易明,歌訣便於成誦,則倶仍舊附見,不復以意增損。”

在28卷正文中,有考證2卷,馬政3卷,相馬1卷,牧養1卷,醫療21卷。

前7卷詳細考證了古代良馬的名稱、產地、牧養,一一列舉了從周代到明朝的歷朝馬政,大量記載了古代各種相馬經、相馬圖、相馬歌訣。

在醫療的21卷中,包括基本理論和內、外、五官各科治法。僅臟腑理論即有“王良天地五臟論”等4家,診斷學有“師皇問對脈色論”、“察色歌並圖”、“論脈歌”等,綜合性論著有所謂“黃帝八十一問”、“造父八十一難經”,論病症有“天王七十二大病形候”、“十八大病論”、“五勞七傷論”、“三喉論”、“骨眼論”、“點痛論”、“瘡黃歌”、“五疔十毒歌”等,介紹了近百種馬病。

揭秘!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 《三合集》

明代張繼科著,康熙三十八年江寧刻本,為國內孤本,《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等書未載。全書共208頁,約8萬字。

此書分上下2卷,記載病案61則,醫論11則,卷前有序言2篇,序一為江寧汪琦所撰。作者在序二中說道:“餘於萬曆戊戌,幸收無何,授興安守。己亥春抵任,始知瀟湘之源,發於海陽,在邑之南……於兩粵十有四稔,一時相知持脈索方,日不暇給。餘診視不憚瑣屑,娓娓筆之,必以脈合證、證合藥、藥合脈,何不名“三合”以廣其傳?”

書中所治病例有瘧痢、血證、風痰、血枯、反胃、噎膈、鬱證、蠱病等,理論取法於《內經》,治法則用仲景、東垣、丹溪等,每案均議病、議脈、議藥,言簡意賅而又切中肯綮。

在“醫論”部分,篇幅最大的是“嵐瘴解”。作者提出以傷寒六經理論辨治山嵐瘴氣所致的外感病,以為“仲景始用麻黃桂枝,嶺表瘴暖,不可拘方”,當用藿香正氣散加減以代之。並介紹:“土人每遇表熱惡寒,或山林溪澗為射工所傷,不服藥,只刮痧。即熱水浴過,生薑擦,後麻括,仍沾溫水,以膚內有紅點出為愈。”六經病證的其他治法,多效法陶華,唯陽明入腑,用“熊膽解毒丸”(熊膽、麝香、人中黃),頗有新意。在“醫論”中,作者還論述了“內傷五似”,“吐法宜慎”,“因地制宜”等問題。最後,就當地食檳榔的習慣發表了己見。

這是一本實用價值頗高的醫案醫論集。

揭秘!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 《名醫指掌》

清代劉澤芳編撰,順治十四年刻本,為國內孤本,《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等書未載。全書共410頁,約18萬字。

此書不分卷次,按部類編排。書前有“敘”1篇,“凡例”6則。

作者“敘”雲:“曩餘居都門,苦無醫。病時,自考《難》、《素》,而以五行乘制之法療之,無弗驗。己而家人病,療亦輒效。久而方成帙,又藏古方數帙,不遇明理者商訂,遂蠹笥中”。“後商之程子(程郭倩),俾為釐定,程子復大愜,曰:洵亟匱秘文也。微加點次,靡不與餘意相發明,蓋能探五行之蘊,自不覺水乳之合,因授先生,其複審詳參,付之剞劂,命曰分法類編”。

“凡例”論述將疾病按五行五臟分類的道理。

正文內容分10大部類,即脈訣部、藥性部、金部、木部、水部、火部、土部、嬰部、傷寒部、形瘍部,其核心部分是內科疾病。作者將40餘種內科病按五臟病機分類,歸屬於五行之下,如“水部”之下,分補養門、延嗣門、遺精門、淋濁門、腎痿門、腰痛門、疝氣門;“金部”之下,分痰飲門、吐衄門、下血門、咳嗽門、哮喘門,等等。此種分法,承繼了劉河間病機學說,治病求本,頗為醒目。

書中記載道:“宋時東京開河,渥得石碑梵書,詩云:‘天生靈草無根幹,不在人間不在岸,始風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痾,採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典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鏷頭上也出汗。’——此江寧道士秘授。”對這類單方,作者每每記述詳細,並時常附以本人治驗體會。

作者劉澤芳,無考。序言中提到:初稿交程郊倩詳為審參,而後出版,命名為《名醫指掌·分法類編》。書中“水部”卷首標有:新安東峰郊倩程應旄類編。考程郊倩為清代著名傷寒家,清史有傳,但不見編此書的記載。

此書作者的文學素養較高,又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對疾病的介紹,每要言不繁;對方藥的選擇,或出自前朝軼聞,或得自民間經驗,皆有根有據,可參可法。

好 書 推 薦

揭秘!藏在故宮裡的中醫書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