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太重,怎樣祛溼?

武帝青雲

首先告訴你祛溼不能著急,講個例子來說你蒸個饅頭需要半個小時,你非要十分鐘拿出來,

調理祛溼也一樣,要有個過程,循序漸進,祛溼不是一下子說清除就能清除的!做好這5個方面,逐漸改變溼熱體質!

溼氣重的3大信號!

1、排便粘稠

不良的飲食習慣,傷到了脾胃,脾胃受傷,再吃一些油膩的食物,只會生溼助熱,日久形成瘀滯,化而成熱。也就是大便不成形,這就說明大腸有溼熱。

2、小肚子
這是由於溼氣重在體內越聚越多,就會造成小腹處水腫,容易引起比如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則汗出、肢體沉重等。

3、愛出油
正常人的頭髮是光澤、柔順的。體內溼起太重的人頭髮就會愛出油;摸上去能感覺到不光滑,油膩膩的。

對於這些信號,溼熱體質要求不能單一調理,一些有祛溼經驗的醫生建議可以使用怡清茶調理,內在調理脾胃,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習慣,飲食習慣不能過於重口味,做美麗女人。

做好這5個方面,逐漸改變溼熱體質,循序漸進!

1、遠離菸酒,遠離溼熱

酒具有溼和熱的雙重性質,喝的過多,會滋生溼熱,加重溼熱體質。

2、順時作息,讓溼熱無法插足

熬夜、吸菸、喝酒,它們是形成溼熱體質的三大誘因。堅持晚睡早起和午間休息、保持辦公室和家裡通風、適量減少戶外活動。

3、夏季養生,防病保健康

夏季的氣候特徵是又溼又熱,外界環境帶來的溼熱和體內的溼熱相遇,對於溼熱體制的人具有很大的危害。要注意把握適量戶外運動,保持家裡的通風,食物要選擇清淡,少熬夜。

4、動出一個健康來

溼熱體質可以通過鍛鍊身體,排除體內水分的同時起到清熱化溼的作用。需要注意,要避開與酷暑、梅雨天的正面接觸,最好安排在早晨和晚上進行。


5、瞭解自身的體質,學會對症養生

對於自己體質不是特別清楚的人不要隨便吃祛溼禦寒的食物調理預防,需要在醫生的引導下,知道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找尋合適自己的一套養生方案,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風輕花落晚

祛溼不只靠吃。

說到去溼氣,大家立刻想到薏米、紅豆等等,祛溼茶、祛溼湯料在春夏也會賣的特別好。但是,飲食祛溼只是方法之一,還有許多簡單易行有效的方法,很多人忽略了。


一,最保險的祛溼法——運動

不管是中醫觀點還是現代醫學,運動始終是防病健身的良方。

中醫看來,運動有助於激發人體陽氣,陽氣充足,則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減少體內水溼停滯。同時,運動排汗,也有助於祛除溼氣。

至於運動項目,如果是出於化溼的目的,可以選擇慢跑、走路、八段錦等中低等強度的運動。強度上也以自覺微微出汗為宜。不宜鍛鍊到大汗淋漓,否則出汗過多,又未能及時擦乾或及時更換衣服,也會招致溼邪入侵,反而導致風邪入侵。

另外,建議在上午、下午,而不是在夜間、清晨,以為你這些時段霧氣較重,祛溼不成反而招來外溼。


二,艾灸

艾本身有活血、祛寒、散溼的作用,單純煎水泡腳、泡澡也有一定的祛溼作用。

而艾灸效果則更好,因其溫熱感更能提升脾陽。這有兩個意義:

一是脾陽本身對付溼氣這種陰邪最為合適,直接就可以將體內的溼氣驅走。

二是祛溼先健脾,這是共識,因為脾胃正是掌管人體水溼代謝的。所以,艾灸時,要達到更好的健脾祛溼效果,自然是選擇脾胃相關穴位,如足三里、神闕(即肚臍)、三陰交等穴位。


三,飲食祛溼,要辨寒熱

大家最為推崇的飲食祛溼,不是不好,只是吃什麼,是要先辨別溼證的類型,因為體溼還分兩種,一是寒溼,二是溼熱,辨別清楚之後再選擇相應食材才有效。

而市場上、網絡上大賣的祛溼茶祛溼湯,用的多是紅豆、薏米、蒲公英之類,藥性都是偏寒涼的。所以有些人喝了覺得效果不錯,有些寒溼、脾虛的人喝了,只會更寒更虛。


當然,如果覺得溼症並不明顯,也可以選擇宜用性味比較平和的祛溼藥材煲湯、煮粥,如芡實、白茯苓、扁豆、淮山。都是易得食材,一般也不會出錯。


家庭醫生雜誌

首先給大家解釋下何為溼氣?以及溼氣重的一些表現症狀。

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

如過多吃肉,少量運動。再加上身體陰盛陽虛,溼邪內鬱。中醫裡講究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溼的,脾受到傷害,水溼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體內就有了溼氣。

溼氣症狀的表現有哪些那?

1)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2)口乾,口苦,口臭(3)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4)頭髮油膩,脫髮,白髮(5)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6)浮腫,眼袋下垂,(7)腰痠關節疼痛(8)胸口悶(9)黑眼圈 (10)睡覺打呼嚕(11)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12)陰部潮溼(13)脾虛胃弱(14)對房事不感興趣(15)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16)月經不調,白帶有異味,瘙癢,(17)皮膚油膩,起溼疹等等 (18)手腳出汗

但是如何祛溼那?

最好的去溼方法,就是減少酒、肉等肥膩食物,增加運動,自然而然就能摘掉溼人的頭銜了。

再附兩個小方:

參苓白朮丸/參苓白朮散:由健脾藥+去溼藥組成,這是最典型的健脾去溼方,因為脾管著水溼的代謝嘛,邊補脾邊去溼,就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苓桂術甘湯:此方在健脾去溼的基礎上,增加溫陽藥,這是虛寒體質有溼的人專用去溼方。

不過,沒有溼氣的人,絕對不要吃去溼藥,而且也不存在“我吃點能預防以後生溼”這種情況。

因為,中藥的藥性是“有病病受之,無病體受之”,沒有溼氣的人,喝了去溼藥,就會損傷正常的津液,一定要切忌,切忌,再切忌。

最後再附兩個食譜:

食譜一:薏米紅豆粥

原料:薏米和紅豆按2:1配。

做法:把薏米和紅豆洗淨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喝的時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紅糖。

功效: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食譜二:

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白扁豆、紅棗、去芯蓮子、山楂條、葡萄乾。

做法: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煮至酥軟。最後放入山楂條、葡萄乾再煮三分鐘即可。

功效:這款粥可益氣補血,保肝健脾,清熱祛溼,使人面色紅潤,精神氣十足。經常喝可調理人體腸胃,改善代謝功能,排除多餘廢物,起到減肥效果,並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北京醫生網

四招趕跑體內溼氣

1、注意飲食

祛溼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

在夏季最好堅持清淡飲食,多吃一些利溼的食物,如黃瓜、蓮藕、冬瓜、苦瓜、綠豆、赤小豆、薏仁、蓮子等,這些食物可以幫我們去溼除熱,利水消腫。但是體質虛寒的人要控制食用量。

要少吃油炸、辛辣、大補的食物,菸酒也要戒掉,甜食要少吃。

2、勞逸結合

很多上班族有自己的工作習慣,從來不睡午覺,事實上,夏天的午覺一定不可以省。

一方面,夏季晝長夜短,有些上班族晚上常常加班,睡眠質量不高,白天如何投入繁忙的工作?

另一方面,睡一個午覺可以讓身體更加輕盈,更有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工作。忽視勞逸結合只會耗傷氣血,從而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

3、運動

運動是最能夠防病治病的方法,體內溼熱的人往往也是不愛運動的人,不妨在週末出門爬爬山、騎騎車,這些運動會讓你出汗,又不會過於劇烈,適量出汗對祛溼是有幫助的。

夏天出門運動的時候,要選擇比較陰涼的地方。

要注意,夏天由於氣溫高、溼度大,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鍛鍊。

4、按摩

夏季常讓人悶出一身汗,被不少人開玩笑稱為“免費桑拿”。

洗桑拿的過程中會出很多汗,儘管這樣對促進血液循環有幫助,但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並不適合夏季。洗熱水澡,並加以按摩是更加健康的選擇。

熱水澡可以讓身體微微出汗,再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39健康網

溼氣正常來講在中醫上有內外之分。溼留體內或從熱化,結為溼熱,或從寒化,聚為寒溼,或致洩瀉,或為水腫。

簡單來說,很多人在夏季容易溼氣重,會出現的症狀比如不愛吃飯,小肚子大,很容易腹瀉或者便秘,這是溼熱。有些人在秋冬季節全身疼痛、行動不便或者四肢浮腫這是寒溼。

以上是大多數有溼氣的人群的症狀,那麼怎樣祛溼呢?

如果說讓您吃中藥您肯定不願意,不妨試試我們的食療,採用的是藥食同源的食材,味道還很好,實在是值得一試呢!

食材很簡單,就是茯苓餅!


茯苓餅是可以很好調理脾胃的藥膳方,最早是慈禧太后的御膳方,你可以直接去超市裡購買就很好了,還可以調理大便溏稀(腹瀉)的問題。快來試試吧!

脾胃調理好了,該祛除寒氣了,這時候我的建議是泡腳,不要小看它,每天堅持20-30分鐘的泡腳是祛除溼氣的很好方法,注意你要泡到背後微微出汗才好,而且要保持這個溫度你需要不停的在洗腳盆中加水,這樣還可以促進你的末梢循環,讓你全身暖洋洋,寒氣自然就祛除了。



有些人寒溼比較重,這時候我建議你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艾蒿,因為它可以幫助更好的祛除寒氣,還有生薑都是不錯的祛除寒氣的泡腳藥材。當然如果你睡眠不好還可以加入一些薰衣草,非常有幫助。

(營養師白晶~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遼寧省首屆營養師大賽冠軍 營養培訓講師 大連電視臺生活頻道特邀嘉賓 WSET英國葡萄酒與烈酒認證品酒師)


營養百事通

以下回答,是一箇中醫家庭在一線實踐所積攢的寶貴經驗。不喜勿噴。



溼,是現在很多人所面臨的問題。

面對“溼”,大部分人會選擇“紅豆薏米”煮湯喝來調理,

其實這是不可取的,溼的寒熱屬性不同,

調理的方式也不同。

正因為“寒、熱”不分,因此,面對“溼氣”很多人在調理的圈子裡打轉,而身體始終沒有起色。


在這裡,我會提供一個簡單易學且準確率極高的方法,

並對症下藥附上具體調理的建議,大家可以迅速學會。


這,就是中醫裡【望診】中的舌診。

首先,引起溼氣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可以總結為——脾氣虛。

中醫所說的“脾“,絕不是”脾臟“這一器官,

而是關乎”消化,呼吸,免疫,循環“等多個系統的總稱。

脾之於人,如土之於民,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脾氣虛,請看圖。

脾虛舌體症狀

這種舌頭的形態,中醫稱之為“裙邊舌“

出現裙邊舌,代表你的脾虛已經比較嚴重了。

脾虛,我們給病患的建議通常是“食補“,

而且要”緩補慢補“。

大補猛補,只會補的生火、生痰、便秘、睡不著……

那麼,脾虛吃什麼呢?

調理方法:

第一,熬“山藥粥“。山藥必須是正宗的藥用”懷山藥“。

別小看這一味山藥,很多醫書裡稱其為“懷參“,

它最大的好處是,吃多了不容易上火

特別適合脾虛、大病初癒的人服用。

脾虛嚴重者,建議每週熬5次。別偷懶。

第二,小米粥。

小米,也是補脾的聖器。

小米粥早晨食用最佳,因為早晨是陽氣初生,比較弱,

小米可起到扶持陽氣的作用。

我們家的做法是將小米置於鍋中(鍋中不放油哈),

小火慢慢翻炒,炒至微微焦黃,略有米香即可。

這樣做可以提高小米的補脾效果。

小米山藥粥,好吧,我們家喝了大幾十年,從未中斷。

當然,補脾切忌熬夜/生冷/油膩/心思憂慮,這些行為最為傷脾。

再來說說“溼氣”。

何為溼,脾氣不足,無法運化體內水氣,久之則溼。

判斷溼氣標準:只要出現舌苔厚或者舌體水汪汪就可以斷定為溼重。

舌苔顏色黃,即為溼熱,舌苔泛白則為寒溼。

舌苔越厚,溼越重

另外,溼重可參考的症狀為:

消化系統不好,皮膚易長痘,身體發沉、發重,

皮膚上會有溼疹,嘴裡發粘,睡覺愛流口水,

背痠,腿困,晨起臉部浮腫,身體局部浮腫尤其是小腿部位……

如有以上任意兩點,則可確定為脾虛溼氣重。

調理方法:先健脾,後祛溼。

健脾的方式上文提到了,這裡就不再多說。

脾虛型寒溼,除了舌苔,寒溼患者的小便定為清水色。

寒溼患者舌苔狀態

食療方式一:

藿香、佩蘭、茯苓、陳皮、生薑放在一起每天煮水喝

不必在乎用量,因為健脾除溼的要大部分都是藥食同源的,用量不用特別精準。

而且,這個湯水,堅持下去效果驚人,

尤其是針對那種動不動有口臭的那種效果特別好。

食療方式二:

每天上午9:00-11:00之間一杯紅糖水。

別小看這杯紅糖水,驅寒效果一絕。

《本草綱目》記載:紅糖有暖胃健脾,活血化瘀,散風驅寒的作用

我,我孃親以及我外婆,紅糖是每日的必需品,

幾十年不中斷。尤其是我外婆,喝了50多年,

現在七十多歲,紅光滿面,氣色特別好,

而且從來都沒有得過婦科疾病。

為什麼,因為“脾氣虛,百病生”,

而且中國女性普遍體寒,紅糖的健脾驅寒效果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

長期服用,效果同樣驚人!

另外,溼重還可以在平時煮飯時多放花椒、桂皮、茴香等辛料,促進寒氣散發。


脾虛型溼熱,除了舌苔發黃,溼熱患者的小便定為濁黃色。

溼熱患者舌苔狀況

食療方法:

赤小豆、薏米仁、懷山藥煮粥喝。

這幾樣煮粥,關鍵是用量大!

現在市場上售賣的“紅豆薏仁粉”我覺得可以果斷放棄,那點量根本沒用

而且山藥一定不是正宗的“懷山”。

中醫,特別講究藥材的地道。

因為一個地方的土壤水文氣候所栽培出來的藥材是獨一無二的。

正宗的懷山藥,一定是河南產的。

不是隨便哪裡的都行。

這就好比高麗參一定是東北的才上佳,你在河北種,長的雖然一樣,但效果能等同麼。

所以,千萬別忽略這普通的山藥。

我上大學的時候,室友有嚴重的“脂溢性皮炎”,

臉上經常紅紅的,抹了多少藥膏都不能根治,

跟著我喝了一年的山藥粉(宿舍不具備熬粥條件,我外公就把山藥打成粉讓我帶著喝),

然後,她臉上的皮炎就再也沒犯過,

只是身上偶爾會冒出一小塊。

再然後,她管我叫恩人,哈哈哈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愛運動,

不管是寒溼還是溼熱,沒事幹就不要喝太多水

身體水溼氾濫,再不停的灌水,

嗯……最終的結果就是

尿頻、身困、掉頭髮、腎氣虛。

不出汗的情況下,每天800ml水足以,

早晨起來200ml,稀釋血液。

中午200ml,解解渴。

下午3:00-5:00來200ml,記得這個點鐘要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的喝,

一則減輕心臟負擔,二則排毒。

晚上睡前200ml。

最後注意,以上提到的所有藥材,

包括紅糖,請不要在網上購買,

一是,便宜沒好貨;二是,藥材特別髒。

我家每次拿回來藥材,

該洗的洗,該晾的晾,需要再次炒制的炒制……

總之,都是要再加工一遍的。

在我外公看來,

藥是入口的東西,出處要講究,衛生也要講究。

對中醫來說,這是最基本的好嘛。

恩……很多人質疑紅糖的功效。

那麼,請你看看你買的紅糖的配料表是“甘蔗”還是“赤砂糖”抑或“紅糖”。

正兒八經的紅糖都是甘蔗榨汁提煉的,

因為是粗加工,

才能夠很好的留存其營養和藥用價值。

超市隨便買的“紅糖”或者“赤砂糖”吃了不僅沒用,

還百害無一利。勸你別浪費錢。



最後特別注意,以上所有藥材請到大型實體藥店去買!

請到大型實體藥店去買!

請到大型實體藥店去買!

還是那句話,中藥材的水深到你無法想象,

事關健康,不要貪小便宜。

買上硫磺燻蒸的,後果很嚴重!

彩蛋:

很多人脾虛溼重,通常還伴有“陰虛火旺”

(主要症狀:耳鳴眼乾,手心腳心發熱,大便長期乾燥、盜汗、失眠、多夢、沒事幹咽喉就發炎上火、脾氣大沒耐心……如有以上任意兩點則斷定為陰虛。)

氣血不足

(主要症狀:手腳冰涼、多夢、皮膚無血色泛白、皮膚鬆弛皺紋多、突然站立起來頭暈、講話沒力氣,女性月經量少嘴唇泛白……),

遇到這種情況,

請按照健脾-祛溼-化瘀-補氣血的順序調理


哈庫娜麼塔塔

體內溼氣重,恩,這個溼邪是中醫的概念,不信中醫的當筆者沒說。

這玩意一個很讓人頭痛的東西。在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最怕但也最常見的就是溼邪。

因為溼氣是最容易侵入人體的,容易到什麼程度,男方天氣潮溼的地方呆一段時間就會被溼氣入侵,喝太多水運化不了的也會化成溼氣。而且溼邪向來病緣好,總要勾搭幾個別的邪氣。

溼氣重會導致人臉色看起來泛黃無光,眼袋浮腫,長痘痘,也就是會變醜,對了還有口臭。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顯得尤為不好。




咋辦呢?筆者推薦一個運動方式和一個穴位。

運動方式呢就是打打太極拳。

一個穴位就是承山穴。每天隨時按摩這個地方,挺簡單的,翹起二郎腿就可以按到。

就這樣。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睡前10分鐘這樣做,排出身體多餘溼氣和毒素!

據有關科學報道:

人每天約走3000米,一般人體重約110斤。

等於我們的雙腳每天負重110斤走3000米——離心臟最遠的腳,負擔卻最重,這就導致腳部血液很難充足供應。

古語有“寒從腳起”、“人未老腳先衰”,不無道理。在我們忽視腳部護理的同時,隱患已經悄悄埋下。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大家有過這些困擾嗎?

這些都是身體機能出現問題的先兆,我們大多數人的身體處於疲乏的亞健康狀態,毒素與溼氣堆積,但我們沒有時間去護理腳部、調理身體。

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陷入惡性循環,長期的疲乏與睡眠不足甚至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外部狀態比實際老十歲

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內部也會產生許多嚴重問題。比如月經紊亂、體寒體虛、關節問題、頸椎與腰椎問題……

有句老話叫做“解鈴還須繫鈴人”——易出問題,但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腳部穴位圖解

大家可以看到腳部遍佈各臟腑器官的反射區、穴位以及經絡,這就是為什麼腳部護理不當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與經脈不調,從而引發身體問題。

反之護理好腳部,卻能調理身體、獲益良多。

溼氣,並不是夏天才會有的,一年四季都會沾上,尤其是經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更容易滋生溼毒,因此,久坐的人,必須要學會“排溼氣”。

如何“排溼氣”呢,一個小方法,自己在家就可排溼毒。方法很簡單,只要經常推一推,溼毒就跑光光。具體方法如下:

從三陰交穴開始向陰陵泉穴推。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的交叉點,可以調動肝、脾、腎這三條經絡的氣血以通暢脾經。

然後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反覆地推。推的過程中,要去找最痛的點,這個點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這“脾經管道”就打通了。脾經一通,多餘的水溼就會順暢地排出去了。


艾斯的生活手賬

車前草的祛溼效果神奇

溼氣的形成有自身和外界的原因,主要有:寒能生溼,鹹能生溼,甜能增溼和溼聚成溼。

古人有:千寒易除,一溼難去。天氣寒冷人體的水液就會蒸發、散失減少,體內溼氣就會增大,冬天天氣冷,玻璃窗上就會有水氣,夏天的雪糕,從冰箱裡拿出來不多會就會有層水珠,這都是自然界中寒能生溼的現象,人體在寒冷的季節溼氣也會增加;人的陽氣不足,或者體質虛弱,就會運化不足,也會增加溼氣。可以多吃些生薑、大棗、蔥白、胡椒,多參加一些健身活動,多運動,動能昇陽,靜能生陰,多活動有利於溼氣的排出。



過食鹹味也會生溼,夏天的鹽罈子都會溼漉漉的一層水,這是自然界的鹹能生溼,人過食鹹味,必然喝水要多,就會增加體內的溼氣,注意不要過食鹹味。

甜能增溼,少吃有利於脾胃,多吃就會增溼,《黃帝內經》中有甜能傷腎,腎主水液氣化,甜味的食物比較粘稠,不利於水液的代謝,過食就會增溼,注意少吃甜食,多以清淡飲食為主。


久居溼地,或者飲食過於寒涼,也不利於脾胃的運化,也會形成水溼。溼氣重的人經常喝紅豆、山藥、生薏仁、大棗粥等,車前草是一個祛溼比較好的食物和藥材,它清熱、利尿、祛溼效果非常好,可以炒菜、泡水喝都可以,體質虛弱或者偏寒的人可以加生薑、甘草、大棗配合用,經常食用會有非常神奇的療效。


中醫雜症

溼可分為寒溼和溼熱,祛溼先得分清是那一種,就能對證下藥了。

寒溼之人舌淡苔白膩,脈緩。溼熱之人舌紅苔黃膩,脈數。

一、芳香化溼

二、清熱利溼

三、溫化水溼

四、利水滲溼

五、祛除風溼

具體要用那一種要根據四診合參決定,比較複雜,這裡不再多說。就說比較簡單的食療把。

寒溼:可用生薑10克、芡實20克、赤小豆20克煮粥吃。

溼熱:可用薏米20克、芡實20克、赤小豆20克煮粥吃。還可用車前草10克,蒲公英10克煮水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