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談佛系青年了,你們不配

別再談佛系青年了,你們不配

“第一批90後已經XXX”的一類文章,就是個月經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出來爆一次,就是新媒體時代一個陰魂不散的熱點。90後,感覺被下了降頭的一代,從喪文化、禿頭、中年危機、保溫杯,再到成家走到了出家,修煉成佛,被冠名“佛系人群”。

大家定義的所謂 “佛系青年人”是:不爭不搶、不哭不鬧、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隨緣。考究下來,從至高無上的宗教,到互聯網時代的生存哲學,一路充滿了類似這樣的人,但看上去相似的人,卻有天壤之別。

歷史上第一位佛系男子,當然是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成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然而,和現在越來越多“不婚主義”年輕人想的一樣。在釋迦牟尼看來,結不結婚,生不生子,真的沒那麼重要。於是,在他29歲時,他便選擇了出家。

公元紀67年左右,佛教開始從印度傳到了中國,在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並在唐代達到鼎盛,而唐代最著名的“佛系男子”非玄奘莫屬了。是的,就是經典影視IP《西遊記》裡面的男一號,唐僧。玄奘一路西行五萬裡,終於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得真經,隨後和助手翻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佔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這時,佛系男子還是不食人間煙火、讓人可望不可即的大牛。

佛系真正從神壇走進世俗,是從晚清的弘一法師開始的。據說,他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樣樣精通;他曾在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茶花女》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誌》;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是他;中國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也是他。

而在近代,和弘一法師旗鼓相當,能在僧俗兩界橫著走的,便要數從微博上火起來的延參法師了。自2012年6月,延參法師憑藉地方口音讚美“繩命”的賣萌微博內容和接地氣性格走紅網絡。自開通微博至今,他已經發了36359條微博,粉絲數量也有4400多萬。除了在微博上備受追捧,還參加了《80後脫口秀》、《天天向上》等綜藝節目,可謂在入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別再談佛系青年了,你們不配

當下自稱為佛的年輕人,其實更像是和真正佛系男子的身份互換。“佛系男子”這一概念,最早是2014年日本人發明的。據相關資料介紹,這一人群儘管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無異,但其內心往往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在法師們積極入世之時,這群年輕人卻希望過上看淡一切的生活。究其原因,不過是覺得處理人際關係太麻煩。對於這一代90後來說,曾經,表達自我是他們的標籤。在逐漸進入社會之後,這種“人人自我”的氛圍難免會產生對立。就佛系員工、佛系乘客、佛繫戀愛等等來說,他們的落腳點都在於,不希望花上太多時間“為小事發脾氣”,於是採取佛系態度來自我消解,在這些“老知識”、“老文化”裡,他們反而像抓住了一顆定心丸。

然而,真正的佛系文化,倡導的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社會責任觀,是“大隱隱於世”的積極入世觀,與網上盛傳的“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釋迦牟尼創建佛教,是為了給人類以和平、幸福和智慧;玄奘皈依佛門,翻譯了大量經書,為後人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弘一、延參進入佛門,同樣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那這群“佛系青年”呢?

事實上,當司機找不到路時,乘客走過去,只能說明這一代人的素質有所提高,不會隨意遷怒於人;而所謂的“佛系求職”、“佛系交友”,顯然是逃避現實社會的行為。在這一波“佛系”火熱的背後,高潮的還是前兩年推動“喪文化”的那群人。如果僅僅把“佛系”等同於“逃避現實”,那釋迦牟尼可能會被氣活過來。

正是瞄準了這一人群特徵,一些創業的產業也應運而生。例如,租人業務,最早便是源自於日本,租人公司會根據顧客需求,扮演成同事、戀人甚至是配偶,來參與家庭聚會、聚餐等社交活動。日本佛系男子越來越多,極可能是日本的“戀愛替代品產業”發達的緣故。早幾年,日本最受歡迎的戀愛替代品是“女主人俱樂部”。這些場所不提供性交易和性服務,裡面的女服務員只負責陪男客人聊天、喝酒,起到一個類似妻子或女朋友一樣的陪伴作用。這個俱樂部的興起,充分說明所謂的佛系男子並非無慾無求,只是他們有太多的渠道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另外,要說到佛系生意,當然少不了真正的法師們出來賺錢了。上個月,日本法恩院住持、知名高僧鳥澤廣榮便出了一本新書《大和尚教你一秒消除煩躁心情的方法》,教人如何用佛教觀點來面對人世間的煩惱。無獨有偶,由於不少網友都說聽了延參法師的話,“更懂人生”了。他的著作《寬懷人生》、《幽幽禪河不盡燈》、《延參法師心靈筆記》也開始被熱捧起來。在2013年,其600本新書《繩命》和《浮雲》在籤售會上,不到30分鐘便被一掃而空。可見,這些真正的佛系男子十分懂得何為“大隱隱於世”。

別再談佛系青年了,你們不配

佛系男子的初代代表六祖慧能說過:“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諸位佛系青年,該好好品味這句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