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魯班鎮

審核:梁勝

魯班鎮地處三臺縣南部,位於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魯班湖畔,距三臺縣城28公里,轄區面積77.8平方公里。

三臺縣魯班鎮

國家水利風景區魯班湖(圖片來自網絡)

魯班鎮因魯班橋得名。魯班橋,民間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據說清雍正年間,當地村民修建被洪水沖毀的落板橋時,一位衣衫襤褸的外地老石匠主動前來幫工。忙忙碌碌地幹了一天,結果只打了一條背大肚小的豬槽石,與修橋所用的石料完全不一樣。工匠總管很不高興,要辭退他,老石匠也不爭辯,背起打好的豬槽石就走。沒走多遠,就將石頭送給了在路邊賣水果的一位老太,並告知老太,不要丟棄這塊豬槽石,今後有用得著的地方,不過不要輕易出手,沒有五十吊錢不賣。眼看落板橋修建即將結束,完拱封頂時,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工匠總管集中四路名師、八方高手,但打來的石頭總是不長則短,不寬就窄,不是放不進去,就是掉到拱下。愁眉不展的工匠總管一天經過老太的水果攤前,無意中看到了擱置在旁的豬槽石,頓時眼前一亮,按照老太的叫價——五十吊錢買走豬槽石,結果用這塊石頭完拱封頂,真是再合適不過了。醒悟過來的工匠總管此時方知,這位老石匠技能如此成熟巧妙如同古代巨匠魯班。當地人們為感恩、紀念這位老者,便把落板橋改成魯班橋。

隨著商貿活動的日益興盛,清雍正八年(1730年)場鎮正式形成,場鎮以境內的魯班橋命名。今魯班鎮,民國初年時屬心月鄉,民國9年(1920年)為心月下鄉魯班橋團練。民國24年為魯班聯保,民國29年設魯班鄉。1992年9月,魯班、三柏(太安)、太林合併建魯班鎮。

讓魯班鎮聲名遠揚的不是魯班橋的傳說,而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魯班湖。

魯班湖是四川省最大水庫之一,是20世紀70年代,三臺人民巧奪天工用勞動和智慧凝結而成的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人工湖。

魯班湖於1977年1月10日開工。1977年1月28日,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趙紫陽視察三臺,上午9時20分,來到魯班湖修建工地,看見民工使用人力架子車搬運條石,他當即指示"要搞些技術革新,要搞些機械化、半機械化施工,水庫用後的設備,別的工程還可以用。"當即向省水電廳廳長作出"魯班水庫,施工用電、運輸工具及灌漿機具等急需解決,請給予幫助"的明確批示;省水電廳和省計經委立即決定:組建人民渠七期工程汽車隊,興建觀橋變電站,解決水庫施工用工用電,施工進度迅速加快。趙紫陽在談到魯班水庫淹沒區社員搬遷安置問題時,他說:搬遷安置工作,面寬量大,困難不少,事關水庫建設成敗和廣大社員切身利益,我們必須抓好,也只能抓好;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結合三臺客觀實際,我認為以"就地安置"為宜,因為只有"就地安置"才"易於鞏固"。中共三臺縣委根據趙紫陽搬遷指示精神,將魯班湖淹沒區魯班、太林、太安3個公社共2804戶12561人,分別安置到附近新生、太林、方井(今觀橋鎮方井)、戰旗(今觀橋鎮文臺)、幸福、魯班等6個公社。經過數萬民工的艱辛努力,魯班湖於1981年竣工。

三臺縣魯班鎮

魯班湖修建現場(1977年) 圖片來自網絡

魯班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被淹沒的魯班鄉,魯班廟,魯班橋及魯班遺蹟為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修建水庫的過程中,數萬民工發揚魯班精神,湧現出無數扣人心絃、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和動人故事;水庫建成後,形成引人入勝的天然景觀,多姿多彩,不僅讓人產生夢幻般的遐想,更讓人心曠神怡。

三臺縣魯班鎮

魯班湖竣工紀念碑(攝影:冉進財)

三臺縣魯班鎮

魯班湖主壩(攝影:李國強)

魯班湖,是一筆豐厚的社會財富。13平方公里的水面,2.78億立方米的蓄水所淹沒的6溝12灣,湖區的89座山頭形成的半島或孤島,像鑲嵌在碧玉盤上的寶石,造型獨特,層林疊翠,風景秀麗,神秘莫測。魯班湖有度假、休閒、療養、娛樂、購物、水上運動、獵奇、探秘、觀光、休閒垂釣等項目,形成獨具特色的水利旅遊區。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映入眼簾的是林綠果黃、奇花異卉、名特水鮮。魯班湖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水上文化旅遊風景區。

三臺縣魯班鎮

魯班湖春色(攝影:劉小紅)

2005年8月,國家水利部公佈魯班湖風景區為國家水利風景區。2015年7月,成功舉辦魯班湖首屆旅遊文化節,匯文藝表演、水上運動、攝影繪畫、千人健身、球類比賽等活動於一體,熱鬧非凡。

三臺縣魯班鎮

魯班湖首屆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圖片出自網絡)

每年正月初一到魯班湖遊玩的有數萬人,各種舞獅子拜年熱鬧非凡、民間小吃琳琅滿目,水面遊船穿梭不斷。魯班湖名餐飲是全魚宴,有魯班湖野生翹殼、花鰱、鯰魚等各種魚類、各種烹飪手法,一魚多吃,形成魯班湖獨具特色的餐飲風景。

三臺縣魯班鎮

"天上瑤池,人間魯湖"2017三臺縣第二屆魯班湖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攝影:冉進財)

魯班鎮名勝古蹟蔚為壯觀,古建築歎為觀止。

在馬祖村有一千年古剎——馬祖寺。據民國《三臺縣志》記載:"馬祖寺,縣南八十里,建於唐朝。其時,有道一禪師卓錫於此,其後道成。人遂稱是廟曰馬祖寺。明天順七年(1463年),一峰禪師培修。清初,開山和尚,字普蓮,自粵東來,經此,披荊斬棘,露出一廟,內有佛像七尊,普蓮始知為馬祖古寺。清乾隆、嘉慶俱有培修碑記。"該寺佈局嚴謹,建築雄偉,寺內有各種菩薩、羅漢造型,常年香火不斷,遊客不絕。

三臺縣魯班鎮

馬祖寺(魯班鎮政府提供)

在徐水村有一座長7米,寬2米,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拱橋,該橋由當地賢達秦清明出資修建,因此被稱為秦家拱橋,也稱蟠龍橋。秦家拱橋造型優美,石雕、石刻惟妙惟肖。秦家拱橋雖沒有郪王城九龍橋的壯觀和巍峨,卻有江南水鄉拱橋的柔美。秦家拱橋橫跨在綠豆河之上,春夏時節,金色的油菜花和古樸的橋樑掩映在平靜的水面上,讓人分不清哪裡是橋,哪裡是水,彷彿置身於江南水鄉,讓人心曠神怡。

三臺縣魯班鎮

秦家拱橋(魯班鎮政府提供)

相傳很久以前,當地人興建房屋的時候,下基足(基腳)的時候,都要驅散神靈以保證修建房屋時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後來便演變成了雞腳(諧音)廟。雞腳廟位於紅安村,依山而建又毗鄰水庫,寺廟風景宜人,清風嫋嫋,勝似仙境。

三臺縣魯班鎮

雞腳廟(魯班鎮政府提供)

新寨村印盒山鐵腳寨,是清朝時三臺、中江兩縣為應對"白蓮教"起義建的石築軍事寨堡。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當地的總寨領與寨長唐超然、唐訓甲等修築。凡到寨中居住的老百姓必須自帶兵器,自搭窩棚,沒錢的人可以相互借貸;遺留下來的碑上還公佈了嚴格的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寨規。


魯班鎮走出了許多近代名人,在史書上留下了名字。據文獻記載,盧仲琳(1879.3.9~1966.2.20),字伯琅,魯班鎮人。畢業於雲南高等學堂、安南(越南)巴維學校(法國人辦),早年隨孫中山先生去南洋新加坡等地,參加興中會、同盟會,以辦報、教書為業。後隨孫中山在越南華僑中組織革命活動,策動粵、桂、滇三省反清起義,將興中會改為同盟會,盧為同盟會會員。先後參加過黃花崗及辛亥革命等役。民國2年(1913年)回家,接縣上通知到南充參選,被選為國會參議員,隨即進京(北平)參加議會。民國4年,因反對袁世凱稱帝在天津被捕入獄2年餘,袁死被釋。民國6年,盧仲琳"乃隨國父(孫中山),南下護法",被推選為大元帥府參議。民國7年1月,盧仲琳的父母"七秩雙壽",孫中山現場書寫"壽"幅,署名孫文,蓋有印鑑,條幅高5尺,寬1尺3寸,紅色榜紙(朝廷金榜用紙),當今被綿陽收藏家獲存。民國8年,盧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後因拒絕曹琨賄選,避居上海。孫中山逝後,返川閒居。民國政府在南京成立後,盧仲琳被委職為立法委員,抗戰時期隨立法院遷至重慶。民國35年返南京,被選為國民政府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人大立法院改選時,因病退職在家。解放後,1953年被任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1966年病逝,享年88歲,葬於南京黃金山公墓。

賴心輝(1884~1942)字德祥,魯班鄉人(出生地上塘村賴家灣今屬幸福鄉)。幼入私塾,後入中江名儒曹伯和門下學習。清宣統元年(1909年)入雲南講武學堂。清宣統3年春畢業,入第十九鎮見習,加入同盟會。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於11月參加攻打雲南總督署之役。次年春,任四川陸軍第二師炮兵排長、連長,4月任營長。民國5年1月,隨川軍第二師在納溪起義,後任炮兵團長。民國6年,"劉羅省門之戰"在成都爆發。大軍閥羅佩金擁滇黔軍依仗皇城拒守。川軍劉存厚組織敢死隊強攻,死傷數百仍無法得手。賴心輝將40門大炮安設於南較場城牆上,瞄準其要害猛轟。第一炮擊中皇城大門;第二炮擊中軍火庫,引發彈藥連鎖爆炸;第三炮擊中糧庫,引發大火,守敵蓄糧全數燒燬,軍心頓時渙散。守將戴戡走投無路,只好交出督軍、省長和會辦三頂紗帽與劉存厚講和。此次激戰,賴心輝三炮定乾坤,一舉贏得"賴大炮"的雅號。民國7年1月,北京政府授予賴心輝陸軍少將軍銜,後任炮兵旅旅長;7月任陸軍第四十旅旅長。民國9年8月,委為川北邊防軍總司令。民國10年任川軍第四師師長。民國11年7月,任川軍副總指揮,率軍助熊克武進攻劉湘、楊森第二軍;8月,第二軍潰敗後,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民國12年6月,孫中山以軍政府大元帥名義任命賴為四川討賊軍總指揮,失敗後依附劉湘。民國13年2月,通電擁護北京政府;4月,北京政府任命賴為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兼四川邊防軍總指揮;9月授正威將軍。民國13年2月,任善後會議議員,兼任四川省省長;9月,兼任陸軍第二十二師師長;10月加陸軍上將銜;同月吳佩孚再起,稱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任命賴心輝為川軍第二路軍總司令。民國15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四川各軍依附中央,11月被委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軍軍長;同月兼川康綏撫委員會委員;民國16年1月,任四川省臨時政府主席;5月,武漢政府令免第二十二軍軍長職;7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民國17年2月,軍事委員會改組,連任委員;3月,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副總指揮;5月,兼任第六路軍前敵總指揮;11月,兼任川康裁編軍隊委員會委員;12月,與楊森等聯合進攻劉湘,失敗後退至合江、赤水之間。民國18年初,再退至貴州邊境。民國19年6月,國民政府委為新編第十一師師長;8月,在宜昌被劉湘部扣留,所部新編第十一師開赴江西永豐改編。民國21年12月,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後移居上海租界。民國22年冬回成都。民國25年1936年1月,國民政府授為陸軍中將。賴心輝為人幽默風趣,能文善對。軍中通電、軍令,常常口擬面授,而妙語如珠。民國14年5月,賴心輝在內江火線所發求援通電"袞袞諸公,般般大才,推我上去,個都不來,我若垮了,你怎下臺?"尤為當時風傳,稱可與陝西"靖國軍"司令郭堅的"陳賊打我,你賤不管,我賊若亡,你賤不遠",有異曲同工之妙。時人曾以"流(劉)水為災因雨久(禹九),賴人成事總心灰(輝)"一聯諧音對,嘲諷以劉成勳(字禹九)、賴心輝為代表的四川軍閥之擁兵自重,徒勞征伐,賴心輝乃於臨終自挽一聯作答,聯雲:"百戰徒勞,愧對鄉國;一事無成,負罪人民。"雖自我貶損太甚,卻也不無自知之明。民國31年5月4日,賴心輝病逝於成都,時年5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