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時光緩慢悠長 粗茶淡飯品出人間至味

那年時光緩慢悠長    粗茶淡飯品出人間至味

很多人喜歡木心的那句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北京這樣快節奏的大都市中,慢生活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奢望。殊不知,在往昔歲月,這個城市曾經有很多悠閒緩慢的時光,簡單的一日三餐,包含著生活的無限樂趣,市井百姓的粗茶淡飯,也能品出人間至味。

在沒有冰箱、電飯煲、烤箱、方便食品的年代,北京家常飯食的種類似乎比今天還要豐富,勤勞能幹的主婦都練就了一手絕活兒,光是主食中,蒸的有饅頭、包子、窩頭、糰子,烙的有烙餅、餡餅、鍋貼、貼餅子、攤糊餅,煮的有面條、餛飩、餃子等,粥湯類則也是在白麵、玉米、雜豆上下功夫,如熱湯麵、疙瘩湯、片兒湯、撥尜尜兒、玉米麵粥、雜豆粥。

那年時光緩慢悠長    粗茶淡飯品出人間至味

貓耳朵

還有那些幾近失傳的家常小食,把新收穫的綠豆,小豆磨成麵粉,用水調成糊狀做撥魚兒;用豆麵摻上少許白麵或玉米麵做成壓餄,熟煮後澆上各種澆頭兒,柔軟滑溜,味道獨特是;用芥面蒸成扒糕,把莜麵做成切條或貓耳朵;用菲菜花、芝麻醬、油鹽、蒜汁做調料,或涼拌或趁熱吃,味道極佳……凡此種種,尋常人家每天也可換著花樣吃,成本低廉,經濟實惠,只是多花些心思和工夫。

那年時光緩慢悠長    粗茶淡飯品出人間至味

炸醬麵

只有慢生活中的人們,才有心思鑽研一碗麵的幾十種吃法。夏天來一碗冰涼井水浸的過水麵,吃得心裡都爽快,麻醬拌的雞絲涼麵,放幾滴辣椒油,鮮香爽口。到了秋冬,炸醬麵、打滷麵、肉絲氽湯麵就該登場了,炸醬的香味兒可以飄滿整條衚衕,一碗講究的小碗幹炸是鄰里相贈最好的禮物。再說那用肉片、雞蛋、黃花、木耳、蘑菇、鹿角打成的滷味香色美,誰見誰饞,澆上這種澆頭兒,再配些青豆、黃豆、香菜、菲菜等菜碼兒,就是一碗誰見誰饞的打滷麵。

那年時光緩慢悠長    粗茶淡飯品出人間至味

醃鹹菜

只有慢生活中的人們,才會關心時令和飲食的息息相關。春天柳綠花紅時候,人們飯桌上也鮮豔起來,小蘿蔔蘸醬、小蔥拌豆腐、菠菜粉絲,蝦皮小白菜熬豆腐、韭黃炒雞蛋等,都是老北京春天的家常名菜。夏秋天,餐桌上的菜餚更是豐富,黃瓜、茄子、柿子椒、辣青椒、西紅柿、蒜苗、扁豆、豇豆、冬瓜,還有走街穿巷賣魚和蝦蟹的。入冬之前,“霜降”前後,每家每戶就開始“醃秋菜”了,大路的有醃芥菜疙瘩、雪裡蕻、苤藍、大蘿蔔;再細緻些,會有醃豬耳朵扁豆、甘露兒、鬼子姜、芹菜、青椒、小辣椒。連吃鹹菜都儘可能地調換品種和樣子,這中間或也有老北京人在漫漫的寒冬中,在單調的吃食兒中自我找樂兒了。

那年時光緩慢悠長    粗茶淡飯品出人間至味

白菜花

慢生活還會讓人們關注茶餘飯後的細微樂趣,一棵白菜、幾瓣蒜都有情趣可言。白菜根切下來泡在小碟裡周圍再碼上一圈蒜瓣兒用線串起來,時日不多便會開出白菜花、青蒜苗兒,這就成為了好看的小盆景。除了賞,要是吃炸醬麵的時候,把青蒜苗兒掐下來剁成末兒,拌在面裡,清香襲人。

這樣的日子才是生活,而不是簡單地為了吃飯而生存,此中至歡與真味,如今為了生計而打拼的都市上班族,恐怕永遠無暇體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